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九百九十五章 出狠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山东,登州,黄县。。
  
      一支由三十多艘蒸汽木船、铁甲船组成的‘混’合船队缓缓的驶进黄县简陋的海港码头,黄县渔业兴盛,渔船不少,但大型商船却不多见,尤其是在渔业淡季渤海即将进入封冻期的时候,如此大规模的船队抵达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和猜疑。
  
      当看到从船卸下来一台台各式各样的机器,看热闹的人群都议论纷纷,很快有消息传开,这支船队是隶属于元山东矿业公司,他们的目的地不是黄县而是招远,因为他们大量招募畜力和人手运送机器前往招远。
  
      一听是前往招远,人群顿时炸开了锅,招远自古有‘黄金之乡’的美誉,这什么矿业公司如此大的动静前往招远,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招远发现大金矿了,否则不可能运送那么多机器前往招远。
  
      招远发现大型金矿的消息迅速散播开来,尽管胶东一带没有遭灾,但冬季也是农闲,况且招远距离黄县也不远,不少人为之心动,踊跃应募参与运送机器的队伍,为的是想去招远看看有没有淘金的机会。
  
      金矿的吸引力毋庸置疑,世界各地接连出现的淘金‘潮’足以证明人们对黄金的狂热,招远发现大型金矿的消息很快散播开来,不等元矿业公司的机器运抵招远,消息传遍了登州、莱州、青州、胶州等附近府县。
  
      济南,巡抚衙署。
  
      薛福保一脸兴奋的快步走进签押房,“大人,招远发现大型金矿的消息已经确证,元山东矿业公司大批机器和人马已经进驻招远,据悉,不仅是招远,平度、莱州都有发现金矿,元准备进行大规模的机器开采。”
  
      招远、平度、莱州产金历史悠久,发现大型金矿并不怪,丁宝桢捻着颌下的山羊须沉‘吟’了一阵,才开口道:“元在招远、莱州一带勘探矿藏是十数年前的事,如果真有大型金矿,元也应该早勘探出了,何以到现在才大张旗鼓的进行开采?”
  
      听的这话,薛福保疑‘惑’的道:“大人是怀疑元虚张声势,实则并没发现大型金矿?”
  
      丁宝桢没吭声,他确实怀疑元虚张声势,这几年元一直在紧锣密鼓的筹备推行金本位,如果招远、平度、莱州真有大型金矿,元又怎会拖延到现在才开采?
  
      “嘀铃铃”突然响起的电话铃声吓了两人一跳,丁宝桢连忙前拿起电话,这种直接打进来的电话多半都是来自京师,果然,他刚自报家‘门’,听的话筒里传来恭王奕?的声音,“招远发现大型金矿,可喜可贺,山东必须积极协助元进行开采。”
  
      “下官遵命。”丁宝桢说着犹豫了下才道:“招远果真有大型金矿?”
  
      “不用怀疑。”奕?的声音隐隐有几分亢奋,“不仅是招远有大型金矿,莱州也有,而且储量很大,保守估计,山东的黄金储量在两千吨以,除了黄金,山东的煤铁矿藏也十分丰富,从明年开始,元将陆续进行大规模的开采,全力协助是。”
  
      为什么元会选在这个时候进行大规模的矿藏开采?丁宝桢反应极快,联想到不少州县秋冬无雨,他试探着道:“山东明年会持续干旱?”
  
      提及旱情,奕?的声音明显的低沉下来,“不错,山东明年会出现罕见的大旱,元大规模进口粮食,大规模开采矿藏皆是赈灾举措.......。”
  
      罕见的大旱!丁宝桢心里一沉,“移民也是赈灾举措之一?”
  
      话筒里沉默了一阵才传来奕?低沉的声音,“移民实边只是幌子,真正的目的是减缓赈灾的压力,遭灾的不只是山东,灾情之重也超乎你的想象......。”
  
      放下电话,丁宝桢半晌说不出话来,进口粮食,移民、开采矿藏都是为了赈灾,明年的灾情会严重到什么程度?颗粒无收!
  
      元山东矿业公司在招远、莱州、平度相继发现大型金矿,探明储量二千吨以,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经过《济南日报》一宣扬很快引的朝野瞩目,没办法不瞩目,二千吨黄金,六千多万两黄金,折合白银十多亿两!
  
      原本因为北方灾情连连‘阴’跌的股市受此消息一刺‘激’,迅速反弹回升!
  
      山东、泰安府,‘肥’城。
  
      县令洪仁寿站在县城东‘门’谯楼,心情复杂的望着渐行渐远的移民队伍,尽管他手里掌控着足够全县灾民过完这一冬的粮食,依然不得不谨尊命组织移民。
  
      县咨议局议长宋鹤年缓步走到他身边与他并排而立,半晌才轻声道:“入冬以来,皆是冬日融融,既不见雨也不见雪,来年必然‘春’旱,大人能赈济一冬,开‘春’之后呢?接着召集乡绅募捐?”
  
      再召集乡绅募捐是不可能了,今年的募捐已经是极限了,洪仁寿很清楚这一点,他不由的暗叹了一声,秋冬无雨,冬小麦无法播种,若是来年继续‘春’旱......,他有些不敢往下想,默然半晌,他才道:“宋议长的意思是,大量移民?”
  
      略微沉‘吟’,宋鹤年才道:“济南传来消息,明年山东会有罕见大旱.......。”
  
      “罕见大旱?”洪仁寿转过头来,沉声道:“当真?”
  
      宋鹤年道:“这是明摆着的事情,大人只是心存侥幸罢了。”
  
      尽管冬小麦无法播种,洪仁寿仍然幻想着开‘春’之后会下几场透雨,到时候播种‘春’小麦、红薯、‘玉’米等,实则他也清楚,秋冬无雨,‘春’旱的可能‘性’更大,略微沉‘吟’,他才道:“大量移民,本官何颜面对阖城士绅?”
  
      宋鹤年不以为意的道:“此一时彼一时,如今谁还会阻止移民,灾民多留一日多耗费一日粮食。”
  
      融融冬日,北方各省遭灾州县的移民规模开始逐步的扩大,秋冬无雨,冬小麦无法播种,意味着来年会有严重的‘春’旱,意味着明年‘春’天会这个冬天更难熬,无数灾民怀着绝望的心情,义无反顾的选择移民他乡,活下去,有尊严的活下去什么都重要!
  
      这个冬天,连海也变的不再那么‘阴’冷,一个冬月倒有大半个月阳光灿烂,宝山码头江面,一艘蒸汽炮舰缓缓的在江面游弋着,甲板身着一袭长衫戴着一副墨镜的易知足扶着船舷看着码头一队队灾民井然有序的登一艘艘蒸汽帆船或是铁甲船。
  
      跟随在其身后的李鸿章缓声介绍道:“这些都是来自淮北、豫西、鲁南一带的灾民,主要是移民缅甸和爪哇。”
  
      易知足掏出一支雪茄慢条斯理的点,这才问道:“移民数目可有统计?”
  
      “经宝山出海的,目前才三万一千余人。”李鸿章斟酌着道:“由青岛出海的稍微多些,已经超过四万人,毕竟山东是移民大省,另外还有乘火车前往安南的,统计数据还没报来。”
  
      粗粗估计也十万人,对于这个规模,易知足有些不满意,现在移民与十几年前不可同日而语,以前灾民前往出海口大多是步行,如今基本都是铁路运输,而且海运船队的规模也扩增了数倍,几个月下来却才看看十万规模。
  
      见的易知足不吭声,赵烈连忙道:“整个北方冬季几乎都没下几场象样的大雨或者是大雪,不少州县旱情越发严重,移民的规模正逐步扩大,开‘春’之后,向西北、东北、西伯利亚的移民也将启程......。”
  
      沉‘吟’了一阵,易知足才缓声道:“此次移民持续时间可能会长达三年或者是四年,也应该是我国最后一次有组织的大规模移民,这批移民不仅能充实边疆,也能极大的促进边疆的民族融合,对于稳定边疆有着重要的意义,朝廷和元下都必须足够的重视。
  
      开‘春’之后,以工代赈工程,开采矿藏,兴建工厂等项目都会逐步的展开,到时候移民的难度会更大,这几个月时间一定要尽可能的扩大移民规模,这是一举两得之事,既能安定边疆,也能减轻赈灾的压力。”
  
      京师,首相府。
  
      奕?脸‘色’‘阴’沉的将一叠报表扔在桌子,看了肃顺、伍长青两人一眼,语气尽量平稳的道:“直隶、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在秋后都相继出现严重旱情,遭灾州县高达百余,但到目前为止,移民尚且不到十万,一旦明年旱情加重,范围扩大,如何赈济得过来?”
  
      略微沉‘吟’,肃顺才开口道:“立宪以来,崇尚平等自由,灾民不愿意移民边疆,总不能强行驱赶,更何况地方士绅担心人口流失,导致田地以及田租大幅降价,大都积极赈灾,地方官员夹在间,左右为难......。”
  
      伍长青看了两人一眼,道:“一边是地方士绅反对、阻扰移民,一边是朝廷将移民作为大计考核内容,州县官员确实是左右为难,不妨改变一下策略,未能完成移民任务的州县,赈济钱粮一律减半。”
  
      “这法子好!”肃顺脱口道:“如此一来,州县官员能理直气壮地鼓励移民,而地方士绅从自身的利益考虑,也不至于过分阻扰移民。”
  
      眼下也确实是没有更好的法子了,奕?略微沉‘吟’,便道:“地方州县官员怕做恶人,本王来做这个恶人,行各省,遭灾州县之灾民移民必须达到三成,否则从下个月起,赈济钱粮一律减半!连续两月完不成移民任务,取消赈济钱粮!”
  
      赈济钱粮减半!取消赈济钱粮!对于遭灾州县而言,这绝对是无法接受的事情,尽管现在朝廷赈济的钱粮不算多,却也是赈灾的主要来源,毕竟不可能只靠地方士绅赈灾,秋冬无雨,来年‘春’旱必然严重,若是朝廷断绝赈济,会是什么后果?
  
      尽管朝野下一片哗然,但移民的效果却是立竿见影,遭灾州县的移民规模迅速扩大,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地方士绅不但不阻扰移民反而开始积极鼓动灾民移民,而灾民们移民的意愿也强烈起来,谁都知道,一旦朝廷断绝赈济,等待他们的是死路一条!
  
      海,镇南王府,长乐书屋。
  
      “恭王这一招,着实是狠辣。”赵烈轻笑道:“如此一来,移民规模迅速扩大,不过,恭王怕是也会被朝野下诟病。”
  
      李鸿章道:“诟病也只是暂时的,若是明年后年持续大旱,朝野下必然齐声称颂。”
  
      “称颂也只是暂时的。”赵烈道:“旱灾过后,人口锐减的州县士绅依然还会诟病。”
  
      听的两人抬杠,易知足笑道:“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何须太在意身前身后名?”说着,他起身缓步踱到悬挂在墙的大幅地图前,“北方各省大灾,以工代赈的项目和资金都必须向北方倾斜,那么多灾民总不能都白养着不是。”
  
      听的这话,赵烈笑道:“大掌柜是打算借此机会构建北方的公路?”
  
      易知足点了点头,道:“铁路建设需要大量的钢铁,钢铁跟不,无法修建,水利工程、兴建矿场工厂等都消耗不了多少人力,唯有公路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数省之人力物力。”
  
      李鸿章毫不犹豫的道:“如今朝野下没人能认识到公路的重要‘性’,而且现在汽车也根本没发展起来。”
  
      “先修路后卖车。”易知足道:“没有适合汽车行驶的道路,汽车如何推销的出去?”说着他看向李鸿章道:“要善于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汽车现在是没发展起来,但等到北方的公路体系建立起来,汽车也应该投产了,总不能等到汽车能大量生产了再来修路罢。”
  
      李鸿章轻声嘀咕了一句,“修公路需要大量的沥青,如今各省城市改建所需要的沥青尚且不够。”
  
      易知足听的一笑,“修路不只局限于沥青,用水泥也可以,先将土路建起来,条件成熟了再铺沥青或是干脆修建水泥路,顺带还能刺‘激’水泥行业的发展。”
  
      更新最快的小说站!
  
  

Ps:书友们,我是塞外流云,推荐一款免费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