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964章 命在旦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老汉的眼睛一亮,道,“不瞒高大人,你所问的腿瘸之人,我这店中二、三十年来总也住过щww{][lā}但我这里却一直记得一个……不,是两个人,于我家是有恩的!”
  
  苏亶刺史此时也恍然有所悟,原来,高峻仍然没有忘记紫溪塘中挖出的无头瘸腿人的骸骨。
  
  苏刺史本来以为,高峻的台州之行无功而返,回余杭也只剩下了却樊伯江夫妇的后事一宗。没想到他半路住店,心里还想的这事。
  
  这就是高峻的与众不同之处了。
  
  他有些急切地问老者道,“大概是什么时间?是不是贞观九年的六月某天?如何又是两个瘸腿之人?”
  
  这回轮到老者奇怪,“苏大人所猜的时间正是那年!六月十一日半夜亥时末!若问人因何记得那样清楚,我叫一个人来才能得清!”
  
  他回身吩咐伙计,“去把公子叫来。”
  
  不一会儿,一个十一、二岁大的男孩子睡眼朦胧地被人带过来。老者道,“他是人的独生子,恰是贞观九年六月十二日子时生人。”
  
  众人不再多话,听老者娓娓道出一件往事。
  
  贞观九年六月中旬,老者的夫人终于临产。这是他盼望了多年、年近五旬才有的喜事,从此便可有后了。
  
  但夫人在产房里呼苦连天,从白至夜愣是生不下来。折腾了多半夜,乡下的产婆才无可奈何了摊着手出来,对男主人道,“老爷,的无能为力,夫人这是横生倒养,到这会儿才露出孩子的一条腿……恐怕大人、孩子都不得保全了!”
  
  老者当时急得在地下团团乱转,产婆的话便是悲惨的结局。他双手抱头,感觉人生的所有希望都不复见了。
  
  恰逢此时,客栈外相扶着进来两个人,一男一女,各四十来岁的年纪。男的是个右腿有残疾的,女的扶着他。
  
  他们衣衫褴褛,仿佛长途跋涉、已经饿坏了。家中有头等大事,上至主人下至伙计早都乱了方寸,于是就有伙计往外推他们,“去去去,看不出这里正有闹心事,你们还来添乱!”
  
  男主人蹲在地下,头也不抬,对着客栈外边道,“多行些善事罢,让他们进来……再给他们准备些蒸饼……给一壶酒……钱就不须收了!”
  
  两人千恩万谢,就在大厅里狼吞虎咽,而此时,后宅中女主人嘶声裂肺的痛呼再一次传过来。
  
  中年女人吃着饭,便放下,对男主人道,“多谢老爷的施舍,让我们夫妇活命,妇人是个稳婆,可以进去看看。”
  
  有道是病急乱投医,店主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把女的让进去。客栈主人与那个瘸子一起在外边等候。一个时辰后,里面传出孩子的哭声。
  
  后来才得知,孩子生出后浑身憋得一片青紫,呼吸也没有了。就是这个稳婆,倒提着孩子的双脚,由上至下不停地拍打,孩子终于哭出声来,身上的青紫也慢慢褪去了。
  
  客栈的主人千恩万谢,给他们准备了最好的客房,再将酒菜给他们摆上。正陪着喝酒,后宅的仆妇跑来,语无伦次\脸色苍白地对他,:女主人血崩了,止都止不住了,命在旦夕!
  
  店主再次求救似地看向稳婆,可她再进去看过后,出来时就歉意地摇了摇头,“老爷,妇人也无能为力了!准备后事吧。”
  
  樊莺问,“老伯,那么你的夫人已经不在人世了?”台州刺史夫人也感同身受,极是关切。
  
  谁知老者,“夫人仍然健在呢。”
  
  樊莺有些奇怪,“可是老伯,你方才不是还,稳婆让你准备后事么?难道是她哄骗你们,原来还有后续的活命手段?”
  
  老者道,“非也,非也!夫人你不,其实老汉早已再想起两个人,可不就是高都督所问之人!他们果然是在同一天半夜随在稳婆夫妻后边进店的……果然俱是三十左右岁,有一架马车,男的驾车、女的坐。”
  
  高峻问,“那么你夫人的活命一定与这两人的出现有关了。”
  
  老者道,“正是。老汉一直以来只是对那对稳婆夫妻有些大印象,实则我们一家的恩人还包括这后进来的两位。”
  
  后进来的这对中年夫妻,从衣饰上看并非贫困之人,又拥有装饰考究的马车,但他们深夜投店,居然一个随从都没有。
  
  伙计不敢怠慢,连忙安顿着他们住下。而他们中的那个女子,仿佛知道客栈之中正在发生着什么。
  
  她拉住了丈夫,与他耳语了好半天,然后男的有些不大情愿地对客栈的男主人道,“这位兄台,可否让内子进去看一看?也许……不定尊夫人会有一些转机,但不一定……试试看吧。”
  
  先前的稳婆热心,要一起进去相助,还能帮上些忙。但后来的夫妇二人仿佛不大情愿,又不好推辞,只好也让她随着女的再进去。
  
  高峻问,“想来结果一定是皆大欢喜了,老伯已然过,尊夫人至今健在。但老伯可曾问过乘车后来的这对夫妇姓什么吗?”
  
  老者赧颜道,“当时她们进去,人心中急切,曾在外间里守着,只闻着帘内的气息中飘出一阵一阵强烈的苦涩味道,并有烛火光明灭闪烁,夫人的血便神奇地止住了。那时人欣喜至极,只是问知男的姓‘樊’,但再细致的也曾问过,但这位恩人连家是哪里也不,想是不愿留名了。”
  
  樊莺听到这里,强自抑制着内心的悲伤。父母的行踪果然在这家老客栈中出现了。能止住妇人血崩之厄、并有光芒闪烁、其味至苦的,不就是母亲至死抱在怀中的“黄莲”么!
  
  她控制着自己的语调问,“老伯!那对稳婆夫妻各姓什么,你可记得!两方面的四个人是何时离开?可是一起走的?”
  
  老者道,这个人倒永记不忘,那个瘸腿的姓曹,稳婆姓郝,名字一时想不起了。但人当时立意要好好感谢他们两方面四个人的活命恩情。是他们保全了人一家两条人命,当时便极力力挽留,但乘车来的夫妇二人天一亮便离开了。
  
  “稳婆夫妻呢?”
  
  “人倒是留他们住了一日,但他们也不想多留,临走时向人求要一匹马、一些盘缠,也往北去了。”
  
  樊莺问,“他们因何也走得这样急呢?”
  
  老者道,“这两人原来也是个命运多磨难的,他们的一对双胞胎的儿子,刚刚生下不久便被人偷走。夫妻二人花尽了家资、天南地北地去寻找两个儿子,一直没有半点的音讯……”
  
  西州大都督高峻听了,默然不语。
  
  第二天一早,众人起程。
  
  临行前,西州都督只是再请老者回忆一下稳婆夫妻的大致相貌、樊氏夫妇所乘马车的大致特征,但时间久远,老者发动了仍然在客栈中的当事者一同回忆,但所得支零破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