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诛红》——第三十二章 谨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诛红》——第三十二章谨仪
  引:哺吐天然,性做与佑。
  却说乾隆自己到偏殿稍事休息,心下还是有些失望。虽然说虎父无犬子,这皇子看着有了主见,但对面依然不过战战兢兢。
  其实,乾隆累年教育皇子多有严苛,皇长子尚且忧毙况乎余弟。这次整肃朝臣统领又要换下一批,这种现象几乎隔几年就会发生一次,本朝上下已是积威难返、又是见以为常。而过去上几世先皇哪个又不如此的,只是借着文字大狱将记述淹没,世间所留不过光怪陆离的奇谈罢了。
  然则乾隆对着归流野史的《石头记》还是心生不满,况且这里面暗含的故事明眼人自然知道所指示往来。和珅做下此事必有缘故,但其等于伙同他人已经有欺君嫌疑。
  乾隆命人摆架御花园,心里默念:“水溶,水溶……。倒是敢书出来。”
  在树下听着鸟鸣思绪稍微有所开解,回想园子里面的情景遂随口到:“灰燕直飞垒新巢,白鹭徘徊渔旧虾”,真是人生忙碌比喻飞鸟、为君劳碌甚于虎视山林。
  这时,太监回话谨太妃来了。
  谨太妃原来以宫女身份服侍先皇雍正威仪累时进为妃子,而宫里养育皇子亦多有被其规指,乾隆也是受益匪浅。先皇雍正归天,谨太妃宫里本分宿居数十年,人们多敬重行德。
  乾隆迎起身道:“太妃散心来了。”
  谨太妃说:“万岁身体大好了,到这却是不如园子里面闲在的。”
  “是啊。有空太妃也去游玩游玩。”
  “那可不必。自个相处不非乐事。”
  “嗯嗯。”
  “我这里有些东西隔着那,万岁也过目评鉴一下。”
  谨太妃也不绕弯直接命人呈上放在桌上。
  两个木盘上各有一摞书册,单有一个托盘放着三个折子。
  乾隆心里明白还是问了一句:“这是哪个带来的?”
  “是格格。”
  乾隆不再追问,先拿起折子解去疑惑。
  第一个折子是和珅的奏折,他请乾隆保留这木盘上的《石头记》以备传世,文字间规规矩矩。
  第二个折子较厚些,里面不知是谁的娟秀字体抄录着些诗文,字旁有批注是和珅的字体。
  第三个折子里面直白说了前因后果,以及以后的设想。
  乾隆看完时已经太阳西下,天上已经染上红霞。
  谨太妃见乾隆看着自己遂说到:“这书也听人读了,也看了,具体如何不去说。万岁可知天下安在何处?”
  “民安天下安。”
  “民劳解在何处?”
  “民劳仁君服其劳。”
  乾隆也有一亩三分地,但真是好久没做的题目,谨太妃微微一笑。
  “民劳与闲其乐。”
  乾隆也是笑笑。
  “先朝有明,小民能记得何处?”
  “崇祯劳而庸,与民奔波。”
  “我做小民时听父母传唱的是刘关张三结义、孔明出隆中的故事解乏,这书出何处?”
  “三国征伐,西游神话。朕也是看过的。”
  “我朝有后能与民劳、与民解劳在何处?”
  乾隆想起和珅所奏“书人通其志,然志已改;凡夫索其情,然情已移”渐渐明白。
  “万岁早年能信人,现在也不必不自信。天色黑了,万岁早早歇着吧。”
  谨太妃不再多言,起身去了。
  乾隆看着远去的背影,想着过往,心中却说:早年能信和珅,现在未尝不信。文惜不为名,且看他何说何做。
  乾隆在宫人服侍下于后宫一夜睡得香甜。
  只是这京城里面在“燕语”口令中有三个骑营已经换了统领,期间未尝没有血雨腥风。
  2017.6.2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