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95章 望炁观光可谓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常徴一指李煦宁,嘿笑道:“这位便是。”

    李煦宁瞟其一眼,上前与那严隽问起缘由。却得知仅是张熠觉着无趣,欲寻李煦宁前去罢。当下笑了几许,称若有空闲便朝龙虎山走上一遭,心下倒是起了一番心思。

    交谈之时,药王山数位道士已于药王山道医馆处安置妥当,张道长随即招呼众人赶至道医馆。

    道医馆均由药王山医道坐诊,药材自贡,古法炮制,非同一般世面所流传之药材。另有诸如针法、推拿、符咒等诸多秘法,施术道医,皆内功有成,望炁有法,火候精纯。加之药王大殿于此,是故虽隐山林,却声名远播,诸多身有疑难杂症之人,千里迢迢,慕名朝拜之余,亦是于此求医。

    此医馆并无多大,仅为一栋二层半旧小楼,古色古香,想来似为上世纪之物。门牌之上书有“道医馆”三枚篆字,门旁一幅楹联: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一番折腾过后,张道长领着一众道士行至馆内讲经堂。随即便见张道长行至台上,一指那左右二侧临时所加的一排纵行座椅,道:“请诸位道友坐于此二排,小辈们便上前中座。”正一、全真二道对视一眼,分朝左右行去。李煦宁暗自一笑,圣人执左契。遂与玄真、李国平招呼一声,便与常臻、常徵行至中座。

    那中医协会丁会长与一众中医一愣,于讲经堂前杵了数息,遂以南、北地域之分朝二侧落座。

    待一众人落座,自厅外进来四道童,为众人端茶送水,张道长起身道:“如此,便开始罢。”抬手一弹台上铜铃,只见一坤道领着一约莫三是上下的年青男子行至门内。

    蔡木更心中着实惴惴不安,昨日见那姓陈的年青道士连施二道禁法,便将一中毒晕厥之人给救治过来,直将其三十年来所培养成的唯物主义论给轰得一干二净,那年青道士默念一句便将毒液逼出,再而一句便将那疮口抹去,如此说来,岂不是一句便能升天了?但此却是其亲眼所见之事,踌躇一夜,终是决定弄个究竟。

    今日一早,蔡木更便匆忙赶至这药王山道医馆,欲寻一道医为其诊断一番,哪知候了许久仍未候得人来。正心烦意乱之时,却见一坤道行至身前,与其说是有不少道医今日特邀坐诊,兴奋之余又存一丝疑虑,即随那坤道行至讲经堂。

    可一入这讲经堂内,却被此中之景所吓,一屋尽是些道士,仅有些身着长袍、西装之人交错其间,若非心知这是道医馆,怕是真得怀疑是否入错片场。随即便是一阵惴惴,这架势哪是那坤道所说的特邀坐诊,分明便是会诊。

    那坤道瞧其这模样,与其略作交谈,那蔡木更堪堪镇定些许,朝那台上行了数步。

    李煦宁与常臻、常徵二人一笑,竟是昨日于检药场所遇得的那人,遂瞟了不远处那清微派陈妙飞一眼,见其亦是一副玩味之笑。直至张道长提点一声,方才罢休,观起那人。

    随那书书之声响起,李煦宁驱除杂念,运目而观。

    道医之望诊者,可分眼望、心观二大层次。寻常内修之人,仅可修得双眼之望诊,即望形辨其五脏六腑之盛衰,掌控生命力之强弱总格局。望色望炁之生灭、散聚、深浅、浓淡等诸多变化,诊断疾病之生成与转归。而修炼有成、心中无物者,却能藉其境界达至心观而诊,即一眼望穿,洞察脏腑,观人如翼之效。近望其身,

    远观其因,即道医三因,本因、内因、外因一望而知。

    须知道医者,即道也,循天人合一之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故,人之肉身,即与天地自然一般,一者为外,一者为内。外天地者,日、月光照万物,而人体则有双目视外观内。外天地存四时之交替变化,人体则有四肢之运动。外天地有金石点缀大地,人体有筋骨支撑形体。外天地有山川耸立显秀,人体则有五官均称透美。

    阴阳五行之论贯穿我华夏之文明,可谓无处不存。外有,木、火、土、金、水五行,人体内有肝、心、脾、肺、肾五脏。人生自然天地之间,不出五行之外,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肾水者,各有其所应之行,五脏即生命形体之根本,肾水之精以养肝,肝木藏血以济心,心火之热以温脾,脾土之谷以充肺,肺金清肃下行以助肾水。

    修武道之人,即是以修五脏六腑之精气,炼后天之精气,而不存神也。是故难脱得人仙之境,不得入地仙之境,超脱不得这五行三界。而修道之人,则是精、气、神三宝合一,共得先天之炁也,是故可入人仙,踏地仙,破神仙,得天仙。一入神仙之境,即是阳神出体,遨游虚空,可脱五行三界,此即为俗话所言“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五官者,目、舌、口、鼻、耳,即五脏之外苗。面部五官气色之显现,皆为内五行生机变化之结果。欲知健康和疾病,须掌握五行变化之机。欲识疾病之吉凶,则须通透五行生克变化之机理。此便是寻常内修者之眼望。

    修炼界内常有一言,即“知精者可为常医,识炁者可为良医,达神者则为神医。”不识炁者,终难称之为良医。西医诊断用机器,检查已病。中医诊断用四诊,检查未病。道医只用望炁观光,检查平衡。而望诊第二大层次心观慧察。心观慧察又存有四层次,分为剑指掌眼,慧眼观光,心观遥感,天人合一。

    李煦宁虽未于道医内穷究奥妙,但靠着修为、天赋等诸多缘由已摸得慧眼观光之边角,观其一番便提笔书下,随即好整以暇瞅向四周。那各大道派弟子大抵已将笔放下,尚在思索、书书之人近乎均为那中医协会与各方中医所带之年青人。先前那曾询问常徵望诊的那年青人亦是如此。

    约莫一炷香功夫,药王山张道长便令那侍于一旁的道童将处方单收了去,又将那仍旧云里雾里的蔡木更请出讲经堂。张道长拉开台上三张座椅,望向二侧首位的正一、全真二道之人,道:“小辈们已将此题答完,诸位可择一人上台断其结果。”

    两方各自承让一番,各选得一年长道爷与药王山一位道爷一齐上台,自张道长手中接过那一沓诊断单便端坐于座椅之上细细推究而起,间或甚有些许商议。

    见台上三位道爷一时间尚不能将此断完,台下道士各自闭目凝神,静候其结果。瞧得如此,其余人亦是不再出声,这偌大讲经堂立时陷入沉寂。

    良久,三人终是断得结果。将一沓相当之薄的诊断单递于药王山张道长,随即起身朝众人执了一礼便已下台。在座修道之士眼力颇为厉害,一眼便知那一沓不过十余张罢,面目不一而足。

    张道长轻咳一声,行至台上,道:“如诸位所见,此题之结果已出,正是贫道手中这份。凡大医治病,必富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www.biqucan.comshu.co)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後自虑吉凶,护惜身命。愿诸君共勉。”随即便将这十余份诊断单之名一一念出,其内除开药王门一人外,几乎便是正一、全真二道以及大小支派之人。

    听得那中医协会、各方中医面色立时一拉。那丁会长打个眼神于数步外一中医,后者立时会意,忙起身喝道:“为何我中医界没一位?莫不是各位道长瞧不起我中医,故而如此。”

    这是何处而来的愣头青?一众人均是如此之感觉。

    那药王山张道长双眉微皱,道:“何出此言,此结果为我三方之共见,绝不存任何舞弊之处。”

    如今正处以西解中之时,中医已无任何天人合一之观念,早已失中医之体,如何观天之象,效天之行,常证内景、验应人体。莫说中医之体,便是中医之用亦是难寻。譬如经络、穴位学说,如今之中医,大抵已无内修之功夫,谈何内视?自是发现不得经络、穴位。如若达不得内视之景,数千年前我华夏先辈又是如何发觉这经络、穴位?内家功夫尚且无有,何谈丹功。

    不待那人出声,张道长又道:“若是仍存疑虑,这诊断单大可收去瞧上一瞧。”旁侧一道童立时上前,尽数接过诊断单,将之递于那人面前。

    “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鹅羽,不欲如盐;青欲如苍壁之泽,不欲如蓝;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苍。五色精微象见矣,其寿不久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