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八十三章 交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印度半岛。柯枝国。
  
      自永乐五年,郑和奉命在柯枝兴建大明别宫,这座宫殿在永乐十三年耗费十万民壮建成,永乐十五年,朱瞻基也曾下榻此地。
  
      但是直到今日,这里才迎来了它真正的主人。
  
      朱棣的到来比朱瞻基当初要轰动的多,在他抵达之前,就派人通告了整个印度半岛区域所有的国家,要他们前往柯枝见驾。
  
      包括德里苏丹国在内,他们都接到了大明使者的通知。
  
      德里苏丹国知道朱棣来此,帖木儿国当然也就知道了。而实际上,大明西征的消息,从几年前就已经传了过来。
  
      当初朱瞻基在忽鲁谟斯,直接将当地的帖木儿国部落驱逐出了几百里。
  
      帖木儿国就派出了使者前往大明,想要兴师问罪。但是当他们到了大明,才发现,原来大明早就将他们当做了征略的目标。
  
      随后,大明开始在西北集结粮草,西北各部也都知道了大明将要对帖木儿国动武。
  
      在帖木儿国与大明之间,还有东察哈台汗国分裂出来的奕力把里等国作为缓冲。
  
      忽鲁谟斯战役,让帖木儿国知道了大明的火力威猛,不能力敌。
  
      原本从西北进攻帖木儿国山高路远,中间还有大片的荒漠无人区,帖木儿国不认为大明有能力进攻他们。
  
      但是朱瞻基在忽鲁谟斯的开战,让他们知道了大明有能力从海上过来,发动一场大型战役。
  
      帖木儿国的继承者沙哈鲁知道事态严重,一边向大明派出新的使者,并且带来了大批的礼物,另一边,又忙着紧急迁移首都。
  
      帖木儿在世的时候,他作为四子,封地在赫拉特。他跟朱棣一样,抢夺了侄儿哈里的王位。随后他将自己的儿子兀鲁伯封到了帖木儿国的原本首都撒马尔罕,自己将赫拉特作为新的首都。
  
      赫拉特位于后世的阿富汗境内与伊朗交界处,这里相比撒马尔罕当然远远不如,但是撒马尔罕那里民族混杂,鞑靼人,哈萨克人,突厥人,白帐人龙蛇混杂。
  
      而赫拉特这里的人口民族都相对单纯的多,几乎全部都是突厥人。
  
      从这一方面来说,沙哈鲁与朱棣两个人在原本的历史中,做的事情几乎一模一样。
  
      他们都是第四个儿子,都是抢夺了侄儿的王位,也都因为统治问题进行迁都。
  
      但是这一世,朱棣比沙哈鲁幸运。因为他的孙子朱瞻基能干,如今大明的国力,比游牧民族的松散帖木儿国要强大的多。
  
      大明如果从海上过来,距离海岸线不到两千里的赫拉特就会成为主要目标。
  
      所以,沙哈鲁被逼无奈,准备将首都再迁回撒马尔罕。
  
      朱棣抵达印度半岛,帖木儿国就得到了消息,他们将南部的大部分部落全部北迁,不想给大明留下任何一点补给,拉长大明的补给线。
  
      伊朗高原山高路长,只要大明不能从当地获得补给,就很难穿过整个高原,进攻到撒马尔罕去。
  
      但是帖木儿国不是大明,他们并不是一个强有力的政权,而是一个个松散的部落组成的联盟。
  
      并不是所有的部落都恐惧大明,愿意背井离乡,离开自己部落的据点,进行迁徙。
  
      如果没有稳定的粮食和水源,再强大的部落都会在这种迁徙中衰落下去。
  
      所以当朱棣抵达印度的时候,这里已经内战了起来。
  
      沙哈鲁是绝对不肯留下一个个部落,然后变成大明的补给点。对不愿意迁徙的部落,施行了高压政策,一时之间,整个伊朗高原战火四起。
  
      抵达柯枝的朱棣住进了豪华的别宫,得到这个消息更是开心无比。
  
      他在别宫会见各国君主和王子,并且进行了大肆封赏,活像一个败家子。
  
      跟他相比,黄渊就要苦逼的多了。大军抵达了柯枝,也就意味着他的悠闲日子到头了,为了出兵,他这个后勤总管需要操心的地方太多了。
  
      “福安子,火油的来历已经找到了,在波斯湾的沿海地带,在黑羊王朝,包括波斯各地,都有大量的火油。现在的问题是,火油的运输是个难题。”
  
      火油是帖木儿国最具威力的武器,他们的弓箭,他们的铁器,在面对大明的火枪的时候,根本没有任何威胁。
  
      但是火油点燃了之后水不能灭,特别是大规模使用的时候,能给大明士兵造成巨大的威胁。
  
      想要对付帖木儿国的骑兵容易,但是想要占领帖木儿国的城池,就不能不考虑火油的威力。
  
      既然帖木儿国有火油进行阵地战和大规模会战,那么大明就不能没有。
  
      他们能利用火油进行防御,大明也能利用火油进行进攻。
  
      “傅学士,安排一下时间,我想见见黑羊王朝的伊斯坎达尔国王。”
  
      傅安点了点头笑道:“这是小事一桩,只是不知道福安子想要跟他谈些什么,老朽也好做些准备。”
  
      面对傅安这个老臣,黄渊一直表现的很为敬重,他看了看地图说道:“如今波斯能跟帖木儿国分庭抗拒的就只有黑羊王朝,只有通过他们,才能获得稳定的火油来源。”
  
      洪武二十八年傅安携带朱元璋的亲笔信出使帖木儿国,但是当时野心勃勃的帖木儿已经准备出兵东征,就把傅安扣押了起来。
  
      这一扣押,就是十三年,一直到永乐五年,帖木儿死后,他的孙子哈里才释放了傅安一行。
  
      在西域十三年,傅安能说一口流利的波斯话,并且对中亚地区的各国情况都非常了解。
  
      这一次,朱棣西征,他作为随军参谋一直侍奉朱棣左右,并且对大明的行军作战,给出了许多有用的意见。
  
      比如说,就是他提议大明南路军队应该兵分两路,一路从印度出兵,在印度沿途可以获得大量的补给,然后通过印度次大陆唯一的通道开伯尔山口,进入中亚。
  
      这一路虽然道路漫长,光是在印度境内就要行军两千里,但是从这里出兵,对大明却有着积极的好处。
  
      从印度各国出兵,能够将沿途的部落全部拉进大明的阵营。同时,能够帮助那些小国将德里苏丹国的势力打压下去。
  
      如今的印度除了德里苏丹国,就没有一个大型势力,以后便于大明管理。
  
      而且从印度出兵,道路平整,哪怕路途远一点,也要比从伊朗高原的山地行军要快的多。
  
      当然,伊朗高原也不能放弃,因为那里才是帖木儿国的根据地,不进入伊朗高原,如何能打击帖木儿国的势力?
  
      时间进入五月,南亚大陆进入了一年之中最炎热的季节,这个时候行军打仗,并不是一个合适的季节。
  
      如今的大明士兵大部分在柯枝休整,而另一部分,已经抵达了忽鲁谟斯,准备在那里修建一座城堡,作为大明大军的大本营。
  
      不过这些由前军总兵官隆平侯张信负责,不用黄渊来操心。
  
      伊斯坎达尔在四月底就乘坐大明舰队派来的舰船,带着礼物从巴格达来到了柯枝。
  
      三年前的一场海上大战,大明舰队全灭了帖木儿国的海上势力,并且将南部的军队驱逐到几百里之外。
  
      这直接让帖木儿国在南部沿海的势力大损,忽鲁谟斯国也在这种局势下,彻底地投靠了大明,从帖木儿国的统治下独立出来。
  
      黑羊王朝也为之恐惧不已,他们在跟帖木儿国的对立中,就一直处于下风。连帖木儿国都不是大明的对手,他们又怎么敢跟大明作对。
  
      特别是今年年初,黑羊王朝的创立者优素福去世,伊斯坎达尔继位。他可没有其父亲的英明伟略,更没有继续跟帖木儿国作对的勇气,但是,他更不敢跟大明作对。
  
      跟在内侍的身后,他又一次走进了这座巍峨的皇宫,这个皇宫比他的皇宫还要恢弘,但是仅仅只是大明皇帝的暂时落脚地。
  
      据说大明皇帝的皇宫,那才是真正的宏大,一个人住了一座城市。
  
      他也很想有机会能跟大明的舰队一起前往东方,去见识一下那座皇宫。
  
      作为行军总管,黄渊在皇宫的前院东侧拥有一座小院,在这里办公,发号施令。
  
      伊斯坎达尔身为一个国王,哪怕是一个小国的国王,黄渊也不能在礼节上失礼,亲自在小院门口迎接了伊斯坎达尔一行。
  
      通过傅安这个精通波斯话的翻译,他们一番寒暄,进入了黄渊的会客厅。
  
      伊斯坎达尔首先看到的就是一张大型的地形图,这是一张南亚的大型地图,远比伊斯坎达尔见过任何地图都要精准。
  
      光是这一张地图,都能让伊斯坎达尔感受到大明的人才济济。
  
      他只遇到自己的地盘被涂成了绿色,而帖木儿国的地盘被涂成了黄色。
  
      他忍不住在地图前面看了半晌,才说道:“鄙人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精准的地图,不仅每一条河流,就连那些山峰,都被标注了出来。不知能否送我一张这样的地图?”
  
      黄渊笑着说道:“一张地图看似简单,却需要无数人员进行测量,王上想要获得这样的地图,也应该付出相应的代价。”
  
      伊斯坎达尔本来没有这样的奢望,在任何时代,一张精准的地图,完全可以算是国之重器。
  
      黑羊王朝哪怕倾尽全国之力,也不可能绘制出这样一副地图。
  
      听到黄渊这样说,他立即精神大振,问道:“什么代价?”
  
      黄渊在波斯湾北角那里,用铅笔画了一个圆圈说道:“在底格里斯河出海口的南部,有一块荒漠地带,据闻那里盛产火油。如今我大明即将于帖木儿国开战,需要大量的火油,所以想问王上要了这块土地,让我大明也能有一处稳定的火油供应点。”
  
      只是这个条件,伊斯坎达尔回头看了看自己的丞相,对方轻轻点了点头,但是用食指在中指上面扒拉了一下。
  
      按照他们来的时候的约定,伊斯坎达尔明白,丞相这是同意了这个条件,但是需要加码。
  
      底格里斯河在出海口那里形成了一处三角洲,在三角洲的南部荒漠里,沙漠下面,到处都是火油的喷口。
  
      火油除了燃烧,没有任何作用,并且因为有火油,那里的土地根本不能种植,也没有人居住。
  
      但是那里的面积可不小,如果就用一张地图换给大明,似乎有些亏了。
  
      伊斯坎达尔考虑了一下说道:“用一张地图就换去大片的国土,这很难让部落的长老们满意。大明如果想要那里的土地,应该拿出更多的筹码。”
  
      黄渊点了点头说道:“愿闻其详。”
  
      “我们一直对大明的火枪……”
  
      这个时候,傅安还没有翻译,黄渊还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意思。但是傅安直接打断了他的话说道:“王上,我们大明的火枪是不会给任何人的。”
  
      黄渊问了傅安,知道了对方的意思,笑着说道:“火枪是不能交易的,但是我大明这次携带的有五百把弯刀,可以作为交换。”
  
      弯刀是马上民族的主要武器,黑羊王朝的骑兵,主要武器就是弯刀。
  
      整个南亚地区,以大马士革的弯刀最为出名,但是大马士革在马穆鲁克王朝的管辖范围之内,在大马士革的北方,还有跟黑羊王朝敌对的白羊王朝。
  
      白羊王朝与马穆鲁克王朝一样,都是逊尼派,而黑羊王朝却是什叶派。他们两派之间的矛盾,比那些异教徒还要大。
  
      西部是异端,东部是敌人,所以黑羊王朝的武器,只能从印度购买。
  
      五百把弯刀,对于黑羊王朝来说,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这些弯刀是东瀛是对大明出口物资中比较重要的一项收入,他们接到了大明的订单,然后用造东瀛刀的技术,造出了数千把阿拉伯弯刀。
  
      大明现在除了一些勋贵喜欢买了东瀛刀买了当装饰品,这些武器基本上都已经被淘汰。
  
      这些弯刀是大明委托东瀛生产的,他们的东瀛刀锋利异常,但是不耐砍。用同样技术造出来的弯刀并不比一般的大马士革弯刀差,运到西洋来,就能卖一个好价钱。
  
      五百把弯刀,对大明来说不算什么,能够换来后世的科威特,可以说是非常划算。
  
      但是在石油还没有被利用上的今天,这些石油跟废物差不多。
  
      所以在伊斯坎达尔看来,他们能用一块不毛之地换取这么多武器,心满意足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