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四章 驸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昊清国国都邯郸城雄踞大陆西南,北屏邙山,南系洛水、东呼中牟、西应西山、四周群山环抱,中为数百平方公里的大平原,伊、洛、涧三条大河贯穿其间,既是形势险要,又风光绮丽,土壤肥沃,气候适中,漕运便利。

    所谓雍州定鼎地,邯郸城在周朝就被定为国都,在花费了多少代君王的巨大财力后,一个庞大地交通枢纽网覆盖了整个雍州,就好像一根根以邯郸城为心脏地输血管,络绎不绝的各地商团从四面八方汇集在此,使得邯郸城的繁华凌驾于整个神圣大陆的顶端!

    而便利的交通使得一旦邯郸城生了什么动乱或者危机。那么守卫昊清国东、西、南、北的精锐军团可以在最快地时间赶赴国都平叛!

    作为神圣大陆上的雄关之一,邯郸城的周围在东、西、南、北共有四个卫城。

    这四个卫城原本是作为拱卫国都的军事要塞来使用地。但是这几百年雍州已经没有什么战争发生过了,军事要塞的作用渐渐淡化。现在负责守卫邯郸城的近卫军是昊清帝国四大主战军团中人数最少地军团。

    其他的主战军团,比如在梁州边境上防御后明帝国的第一军团就有二十万人。

    而近卫军虽然只有十万人地规模,但是却是神圣大陆上公认地最精锐的军团之一。因为他是数百年前昊清国的象征诸葛敬我组建并指挥的军团。

    现在近卫军在邯郸城四面的四个卫城各驻扎了一万人。在邯郸城里则有六万人。平日里负责邯郸的城防。还有一些特别挑选出来的精锐则是负责守卫皇宫的禁卫军。

    除了近卫军的十万大军之外,邯郸城的九门提督府还有两万警备军,负责邯郸城的日常的管理和戒严。

    经历了数百年的和平,邯郸周围的四个卫城也都渐渐发展成了规模不小的城镇。常驻的人口也都过了四十万。

    邯郸城主城内加上周边四卫城的常驻人口,还有都城周围的军事力量已经绝对超过了八百万人。

    而常年往来地流动人口、商队更是无法统计。

    张延民的车队在翌日天微亮的时候赶到了邯郸城的西城门,在城门开启后,和大批等候入城作买卖的商旅,及赶早市的农民鱼贯入城。

    邯郸城的规模确实是非比一般城池,只西城门便开有三门,中间的城门名为建国门,左为白虎门,右为长夏门,规模恢宏。张延民以前在邯郸城的时候,因为年纪小,没有出过门。后来被送到绵阳老家,因为是天黑出城,也没有亲眼看看这座邯郸城的景色。现在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雄城,他也不禁心动神摇,赞叹不已。

    进城之时,随行的侍从在马车上插上了张府的“定军”旗,守门的兵卫看见那飘扬的旗子,不但毫不留难的放他们进城,还一起向车队敬了军礼。

    张延民撩开车上的帘子,看到只见宽达百步贯通南北两门的大街"天街",在眼前笔直延伸开去,怕不有七、八里之长。

    街旁遍植樱桃、石榴、榆、柳等各式树木,中间为供昊清国皇帝出巡的御道,际此春夏之交,桃红柳绿,景色如画,美不胜收。

    大道两旁店铺林立,里坊之间,各辟道路,与贯通各大城门的纵横各十街交错,井然有序。

    车后前去书院迎接他的张姓管家看到张延民饶有兴趣的表情,拍马来到车边,笑道:"少爷,这么多年您还是第一次回来邯郸城吧。邯郸城有两大特色,您不可不知。"

    张延民兴趣盎然示意管家接着说。

    管家看到少爷有兴趣,就更加卖力道:"首先就是以南北为中轴,让洛水横贯全城,把邯郸城分为南北两区,以四座大桥接连,而城内洛水又与城外伊、洛、涧三条大河联接城内,使城内河道萦绕,把山水之秀移至城内,给人天造地设的浑然一体的感觉。"

    此时前方忽现奇景,一艘帆船在隐蔽于房舍下方的洛水驶过,从他们的角度瞧去,只是帆顶移动,宛若陆地行舟。

    张延民欣然道:"我以前也听说过前汉所处的江南水乡城镇,多引江湖之水贯城而过,本没甚稀奇。但却少有如洛水般宽深笔直,使得邯郸城别具严整调谐的气象,而此雄城的规模,当然亦非那江南水乡可比。另一特色又是什么呢?"

    此时天色大白,街上人车渐多。

    御道上不时有一队队甲胄鲜明的兵士列队走过,作早晨的操练,使这美丽的都城添上刁斗森严的气势。

    张姓管家续道:"另一特色就是四大卫城,与城外的天然环境融为一体,南至新安,北抵邙山,西达西山诸山,方圆近六百余里,再加上四大卫城把邯郸城围在里面,令邯郸城更具规模。"

    车队沿街而行,抵达洛水南岸。

    张姓管家指着横跨洛水,连接南北的大桥道:"这座叫新中桥,只看此桥的规模,便具体而微地说明了周王朝当年如何奢华。据说为了使邯郸城有都城之实,周王朝从全国各地迁来了数万户富商巨贾,所以眼前才有此气象。"

    又压低声音道:"这叫坏心肠作好事,只要当今陛下管治上稍为得法,咱们昊清国就算只凭雍州一州,也大有可为。"

    张延民听得肃然起敬。想不到他张府的一个小小管家,也有这样的见识。

    张姓管家看到张延民看着自己的敬佩的目光,不好意思的说:“少爷,这话可不是我说的,是老爷和一些军中的将领闲谈时,小人听到的。”

    张延民暗吁了一口气,心道:“原来如此。”但仍欣然道:“你能表述的如此清楚,也很难得。”就又目不暇接的欣赏起邯郸的景致来。

    那张姓管家却已经心里乐开了花,自觉地在自家少爷面前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哎,那个塔这么高!那是什么所在?我小时候可不记得城里有这么高的塔。”张延民指着整个邯郸城一个最高的塔问张姓管家。

    张姓管家道:“哦,那是雍亲王爷府内的摘星阁,是整个邯郸城最高的地方。前些年刚建好。”

    “哦,看来我们这个雍亲王爷很不简单啊。”张延民沉吟着。

    不多时,前面街道慢慢驶来一队马队,张姓管家看见后,高兴的说道:“少爷,是老爷亲兵营的统领王冬大人来接您了。”

    张延民定睛一看,马队前面果然有一名长相凶悍的中年汉子,身穿统领军服。看见张延民的马车,迅速下马施礼,粗声道:“少爷,卑职王冬给您见礼了。您大喜啊,您……呵呵呵……要做驸马了!”

    “什么?做驸马?”张延民觉得脑子不够用了,“当今陛下的几个公主不是都已经出嫁了吗?”

    “哪有啊?还有一位公主千岁没有嫁人呢!”

    “哪还有个公主啊?”

    “善德公主啊!”

    “什么?那个只有十四岁的小萝莉?……”张延民只觉的自己的眼前一片星星。

    “喂,啥叫萝莉?”

    “少爷,少爷!您怎么了?”

    “老王,这等喜事让你回府再对少爷讲。你看看你个大嘴巴,少爷欢喜的都晕过去了。”

    “……”

    一堆军汉一拥而上,七嘴八舌的道。

    “欢喜你们个毛?”张延民在心里哀嚎:“才十四岁!这不是要我当坏叔叔的节奏吗?”

    终于,他由于受不了这种强烈的刺激,华丽丽的晕过去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