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二十四章 寻尸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工部郎中皇甫湜上殿之时,老迈的王涯已经有些精力不济,文宗皇帝看着烦心,特令中使带王涯与路随去政事堂吃饭,这一顿是工作餐,由朝廷包办。

    文宗开门见山询问皇甫湜:“有什么办法从龙首蕖打捞一具尸首。”

    这话说得有些绝对,反对的人立时便站了出来,左军中尉韦元素起身奏道:“恐鱼将军没有搜到该搜的地方,尸首可能不在龙首蕖,倘若在龙首蕖,龙首蕖应当会有变化。”

    皇甫湜完全不知道什么事,只是听了韦元素的话后便接过话茬说道:“若是尸首入龙首蕖,如果没有做特殊处理便会浮上来,尸首出血过多水面便会有血液,甚至有臭味散出。”

    这话都有些道理,但谁都说不准,鱼弘志并不反驳,只静立一边倾听,倒是王守澄出言反驳道:“沉尸就是为了掩人耳目,凶手定会绑上石块。”

    此言一出,殿上几位又再度沉默,王守澄发话了,不管是对是错,这龙首蕖定是要捞一捞的。

    文宗皇帝有些失落,见无人有异议便问皇甫湜有何打捞良策。

    皇甫湜思索再三说道:“只能派精通水性之人下水打捞,可如今工部水部司和都水监的人大多派往地方河淮要地,司天监占卜说两年之内必有洪灾。”

    话刚说完,殿上诸位便神色骤变,李德裕与郑覃面有忧色,四千岁微显讥讽,而文宗皇帝却显得愕然和无奈。

    “两年之内有洪灾,你此刻就将工部水匠全部派了出去?”文宗皇帝大声呵斥道,他心中在想,如此一来,宫中发洪灾,怎么办?

    皇甫湜大骇,工部要员例行巡视河防毋须通报,今年只不过提早了一些时间,咋就引起圣人震怒了呢?

    “臣惶恐,这就差人招回。”皇甫湜虽然觉得自己没错,但还是顺着皇帝的意思回了一句。

    文宗皇帝注意到殿中几人的神情,一时无法定夺,他知道自己有些失态,但好在有眼下的麻烦事做借口,倒不至于被诸人嘲笑。

    果真便听李德裕说道:“启禀圣上,皇甫郎中此举无错,至于下水之人从宫中另觅就是了,即便宫中没有,长安城处处有水,民间也必有能士。”

    李德裕说完之后,郑覃便随后附议。

    文宗皇帝迟疑少许,也觉得李德裕此话有理,但为了敲打一下李德裕的士气,便佯装询问王守澄:“不知王中尉麾下可有此等人才?”

    王守澄坐在竹床上,懒洋洋地睁开双眼,略微拱手回道:“圣上这么一问,倒让老奴想起一个人来,此人是老奴在襄阳监军时相识的,近几年均在老奴府上做事,奇技颇多,犹擅医术、水性。”

    “当真有此人才?”文宗皇帝好奇问道,心想以王守澄的能量,真有这样的人才他能不安排进入朝堂?

    站在一边的鱼弘志陡然想起一个人,那人兼着一个小官,五短身材,容貌猥琐,喜欢眯着眼睛看人,但却颇得王守澄信任,替他打理几乎所有的灰色交易,在朝野中已然颇有些名气了。

    王守澄起身说道:“此人本是翼城人,名为郑注,有他出马,只要尸首在龙首蕖,日落之前必定能寻回。”

    文宗皇帝似乎听过这个名字,但不及细想,待看到王守澄作势欲走,急忙下令道:“此事就交由王中尉一力负责,其他卿家从旁协助。”

    众人全部允“喏”,只听文宗又道:“今天起恢复宫禁门禁,加强巡逻,若有妖邪,定要捉拿归案。”

    这是文宗皇帝的真实心思,看来此刻他还没有打算杀了光王的一对儿女。说完这话,文宗起身离开延英殿,长长叹了一口气,不知道自己能否寻觅到真心忠于自己的人才。

    当天下午,王守澄便带人继续搜查柴房四周,他坐在竹床上闭目养神,很明显上元的刺杀虽然没有使他受到多重的伤害,但却引起了他的反思。

    龙首蕖里,郑注像一条鱼一样来回穿梭,他的身上泛着淡淡的亮光,矮小的身材摆成八字形状,既不避龙首蕖水的寒冷,也不怕一口气提不上来淹死在水里。

    郑注在龙首蕖摸索了几个来回,更在城墙下面的出水口处仔细探查,出水口处设有木栅栏,栅栏完好无损,更无血迹碎肉悬挂其上,说明没有尸首从这里漂出。

    一切检查完毕确定之后,郑注便从水里钻了出来,浑身的水珠滴答滴答地往下淌,他把一个短小锋利的匕首递给王守澄,自信满满地对王守澄和鱼弘志说道:“禀中尉、将军,除这把匕首之外,龙首蕖绝对没有尸首,恐怕李濒的尸首藏在别处。”

    “你就这么笃定?”鱼弘志反问道,郑注这话无疑是说他鱼弘志办事不力,判断失误。

    “是的,将军,以在下的水性来说,不说无人能敌,但应该比两个孩子强太多,如今龙首蕖上下游三百米之内均无沉尸,也无巨石,东城墙下的出水口距水面极深,但即便如此,出水口的木栅栏也完好无损,上面更无血迹碎肉,以上种种迹象表明,凶手根本没有把尸首沉入龙首蕖。”郑注拍了拍自己的肚皮,眯着眼睛说道。

    王守澄相信郑注的判断,既如此,尸首究竟藏在哪里了?他回头看着鱼弘志,脸色有些惨白,似乎有什么意思。

    鱼弘志急忙跪地说道:“回中尉,属下一定尽全力搜寻,决不让中尉和神策右军蒙羞。”

    “好,鱼副使,你办事我放心。”王守澄阴阳怪气地说道,鱼弘志听罢浑身一颤,衣衫立时湿透。

    副使是宫中内侍外臣对他的尊称,他听久了也就没放在心上,可是王守澄真的需要他这个副手吗?难道他害怕自己对中尉一职有非分之想?

    王守澄并没有看鱼弘志,他低头看着手里的匕首,那匕首锋利是锋利,但也普通得很,并不算禁制甲具,同陌刀一样可以被普通百姓使用,只不过刀柄尾部那个金漆篆刻的“莒”字就有些意思了。

    王守澄拿着匕首命左右小黄门抬了自己去十六宅一趟,他并不关心是莒王孙死还是李荣光死,他只关心如今的十六宅还有谁能当一个更加听话的皇帝。

    文宗皇帝的拙劣计划已被王守澄洞悉,只不过暗杀他的人明显有组织地行动,他还没有查出到底是谁在暗中替文宗皇帝培养这些杀手。

    若说文宗皇帝有这个心机,他就不会连翻一下《贞观政要》都要背着小黄门。

    拙劣的演技,粗浅的城府,王守澄认为这个傀儡虽然不听话,但还可以驾驭,只是他的身体似乎越来越差了。

    做皇帝就是一件折寿的差事,他嘴角挂着淡淡的嘲讽,径自撞开莒王府的大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