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三十二章 报纸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沉默,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一种缓冲,无论处于优势还是劣势,只要善用沉默,就能起到神来之笔的作用。优势时,可以拿来积蓄力量或者防止对手狗急跳墙,劣势时可以获得喘息时机。当然,如何恰到好处的善用沉默,需要长久的练习才行。否则一不小心就成了帮助敌人。

    在大家的沉默之中,群臣首位,眯着眼睛看戏的长孙无忌微微挑了挑眼皮,意味深长地向李恪瞥了瞥,再看看和李恪同样年龄的李承乾,眼中顿时泛起一道意味难明的光芒。

    左右看看,崔民干微不可查的点点头再次出班:“陛下,蜀王招揽工匠之事臣等虽不赞成,却也无话可说。然,字典编著,臣以为实在太过孟浪。时至今日,我大唐百姓衣不能避寒保暖,食不能顿顿饱餐,百姓安生立命、衣谨无忧仍乃施政之要事。而字典,即便编撰出来,亦需要大量纸张刊印,岂是百姓之家所能承担?”

    “百姓之家用不起,盈余之家学于族学用不着,如此以来,字典岂不是劳师动众而又于民无益?故,臣恳请陛下废除字典编著事宜,若蜀王殿下有心,还请为百姓衣食效力!”

    一番说辞很是在理,李恪都忍不住想给他鼓掌。既然你非得作死,那可就怨不得别人了。见众多大臣和皇帝都看向自己,李恪只好开口:“如果我已经解决了纸张、刊印、售价的问题呢?或者说,本王有的是钱,印个几十万册免费送给百姓呢?再或者,本王印个几百万册,成本百姓担一半,本王担一半呢?这样是不是崔侍郎你们就不横加阻拦了?”

    “蜀王果然财大气粗,既然如此,何不捐献国库让万民缓解衣食之忧,非要浪费在字典这种百姓无暇观看的玩物之上?”崔侍郎皮笑肉不笑,拱拱手道。

    李恪气笑了,无暇观看的玩物?他真想爆粗口!忍了半天才把这口气咽下。“这么说,你们是无论如何都要阻拦此事了?”

    “劳民伤财,与国无益,势必阻拦到底!”看着他二人,李世民暗暗摇头,这小子还是嫩了点。前面的优势转瞬丧失殆尽,反而被逼到死角。不过这事,只能靠他自己,谁也帮不了,实在不能成过几年编也无妨。李世民打定主意,仍旧没有出声。

    “恭喜你,崔侍郎,你们赢了。本王不编了,哈哈哈……”正保持义正言辞状的崔民干,心中充满了得意,跟士族对着干?皇家也不行!然而,他没料到李恪居然咧嘴笑了起来,情况似乎不对劲啊!失败了还笑这么开心,有病吧?

    “殿下能幡然醒悟最好,如果能驱散渭南聚集的众多工匠……”该说的话还是得说,崔侍郎主动提起工匠事宜,也只是随口试探而已,并没想凑效。而李恪的表现,又一次让所有人摸不着头脑。

    “行,崔侍郎说驱散,那就驱散好了。最好你安排人把他们分置一下。”李恪露出阳光的笑容,好像放下心中的重担、变得非常很轻松一样。洁白的牙齿露在空气中,没有人发现它闪着锋利的亮光。

    字典,以及渭南作坊,最终以带头人李恪的全线败退而告终。至少,三五成群退出朝堂的百官们是这么认为的。这样一来,原本还要为难那些翰林学士们的手段,就完全不必施展了。

    从朝堂走出来,李恪正伸着懒腰,便被老太监叫了过去。很明显,自己的行为把老爹弄糊涂了,肯定是要问清楚,正好还有事情想跟他谈。

    两仪殿内,潺潺的流水被人力配合简单的机械运送到房顶,而后缓缓流下,体型健硕的宫娥婢女摇着巨大的扇子,让殿内充满了清风,锦飘绸动间,让人体会到一种奢侈的清凉。

    走进殿内,汗流浃背的李恪,顿时产生误入空调房的感觉。看着那些为了维持这份凉爽而繁忙不休的太监宫女,他不禁暗暗咂舌。就这还开源节流呢,平时得多奢侈……

    “不知父皇叫儿臣前来所谓何事?”李恪躬身正色道。他忽然感觉有点不妙,因为老爹脸上的笑怎么看都有点阴险的意味。

    “不知何事?朕给你提个醒,千字文。想到没有?”李世民真起身来,轻轻踱着步走到李恪背后。“朕抠门!”

    “父皇九五之尊,怎么可能抠门呢?”李恪谄媚的笑着。

    “给我爬起来。”

    “地上挺凉快,您不用担心我,有事就这么说挺好。”起来?起来方便你接着踹?刚顶着太阳爆嗮赶过来,正好浑身都是汗,还别说这石砖躺着凉丝丝的,挺舒服。李恪满脸享受,轻眯着双眼,一脸犯贱的样子。

    看他这无赖样李世民就火起,照着屁股狠狠踹两脚才解气。

    “您出气了没?没出就再踹两脚,反正我结实。出过了,我可就起来谈正事儿。地上太凉,听说躺久了得风湿。”说着,李恪睁开眼,见已经坐下的李世民眉毛挑挑又有发怒的迹象,赶紧一溜烟站了起来。

    “今天的事没完,战略撤退而已。多的儿臣也就不说了,您只管看好戏就行了!要不了多久,他们会求着儿臣编字典的,不答应都不行。”不敢等他发问,李恪赶紧自己解释。

    “哦?口气还不小,你以为士族就这么简单?”李世民轻笑道。

    “儿臣以为,士族不过土鸡瓦狗而已!之所以父皇觉得处理他们束手束脚,那是因为有些新的东西父皇根本不知道!”

    “说说,什么东西是朕不知道的?”李世民只是觉得在逗小孩,并没把李恪的话当回事。

    “儿臣正在弄一种东西,叫报纸。多的先不解释,就请父皇为儿臣题两个字,并将这个报纸就交给儿臣来办,保证对大唐百利。”

    小孩子,就是喜欢故弄玄虚,也罢,给他一个教训也是好事。反正现在年纪小,字典过几年再编亦无大碍。李世民心中想着,在他看来李恪已经完全输掉了,原本还抱着些许希望,没想到这小子如此轻视士族,自己都要小心应对的庞然大物,他轻视的下场自然不言而喻。

    “行,给你提字可以,你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但是新犁的事情,你得跟你爹好好说道说道。”虽然密探已经呈报上来,但李世民仍想听听李恪的说法。因为,他发现自己这孩子说话总有股子傲劲和大气,他爱听。

    “爹,听说您揍翻颉利、把传国玉玺顺便搞到手了,你给我提‘民报’二字,顺手盖一个呗。”李恪搓着手,贱笑道。报纸,那就是这年代最尖端的媒体渠道,把它捏在手里,好处不言而喻。李恪有把握李世民在位时牢牢拿住报纸,但老爹驾鹤西去了呢?这事儿不得不防。

    “顺手盖一个?”李世民眉目顿时抬高三分,如果他知道有一个游戏叫狂扁小朋友,相信此刻一定会很乐意体验一下。

    不过最终,在李恪领先时代一千多年的马屁精髓下,李世民还是乐呵呵的提笔狂书、印上‘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字样。对于和氏璧,李恪很有兴趣研究把玩一下,但如今它变成了传国玉玺,哪怕再大的好奇心,李恪都一眼没去看。这玩意就是个祸害,多瞥两眼就得遭殃!

    果然,见李恪提着衣袖扇风、东张西望一副无所事事的模样,李世民将玉玺用力盖下,同时暗暗点头。

    解放生产力,在家书中已经提到了。既然李世民愿意听,李恪当然借着新犁之事大说特说,全方位、各角度,让他深刻理会这个词汇的意义、内涵,更重要的是,让他借此明白创新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此时的官方科技进步奖,下顿馆子都不够,完全没有激励作用。于是,巧舌如簧的李恪又有了意外收获,自己出巨资打造的创新奖,被皇帝陛下题词了,冠以皇家科技进步奖。反正传国玉玺还没收回去,老大慰怀的李世民真是随手又给盖上了……

    ps:收藏推荐,请诸位帮忙!拜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