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二十二章 军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日子过得有条不紊,松紧有度。这就是远离京城的好处,没有太多利益纠葛,想做些事情也不会突然蹦出些莫名其妙的人横加阻拦。可能会有些累,但日子过得自由舒坦,这比什么都重要。

    给军卒们一天调整时间,李恪也获得了短暂的闲适。

    抵达益州时日已经不短,可本地的官员们李恪一概没有接见。在不觊觎皇位的情况下,身份上的差距让他在大多时候可以忽略官场的某些规则。换个人来做着益州大都督,敢于如此干晾着本地官员,恐怕早已被各种绵里藏针的手段教训的灰头土脸!

    然而,干晾着是一回事儿,如果这些官员主动登门、在把人拒之门外就属于打脸了。基本的为人之道李恪还是需要准守的。

    仪态端庄,举止大气,面带着和风细雨的笑容与刺史等人寒暄,引入坐中。

    “诸位,实在抱歉。近来本王忙着整顿军务,未来得及与诸位一会,莫嫌本王怠慢才是。”

    “殿下见外了,军乃国之本,我等岂能不知轻重?”刺史笑的仿佛弥勒佛,摆手道。“知道殿下诸事繁杂,本不敢前来叨扰。可如今即将立秋,再不来拜谒就来不及了。”

    “哦?”李恪一愣,不明所以。“不知刺史所谓何事?”

    刺史搓着手:“听说,殿下发明了一种新犁,效果好、易操作、还省里,不知……”

    一说新梨,李恪顿时恍然。限于此时交通运输的困难,以及人手的短缺,虽然已经有很多人反推出了新梨的生产方法四处传播,可蜀中却还未有人过来。蜀道难,有赶过来的功夫还不如多去江南转转。而吴江怀着做大生意的念头过来,新梨的利润也就没了吸引力,哪怕军粮生意交给他之前,宁可让人闲着也没放出去做其他事情,就怕大买卖来了,人手不在。

    如今蜀中水稻收割已经完成,接下来也要进行土地的整顿,这刺史无论为了政绩还是名望,都有必要推动新梨的传入。微微一笑,正要随口应下,李恪忽然想起早上飞鸽带来的最新民报。

    “曹刺史,此事说起来也不是什么难事。不过,本王为了研究这新梨,呕心沥血、花费了无数日夜,银钱更是耗费不知凡几。不怕你笑话,最艰难的时候,王府的用度都供应不上,现在还欠着内府的钱。可这新梨偏偏又易于仿制,所以……”李恪随口瞎扯,面露难色。“不过这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本王身为皇子,自当为民着想,如要收钱也不合适……”

    刺史等人一听这话,顿时白眼直翻。真当我们乡巴佬啊?谁不知道你蜀王殿下妙手匠心、一个小小的余香就赚得盆满钵满?还欠内府钱?我呸!

    不过,谎话只要不被当面拆穿,就和真话效果相同。刺史几人对视一眼,正色道:“殿下一心为民,不惜节衣缩食,实乃天下人之楷模。既然殿下亦有难处,而又不忍与民牟利,不知我等能为您做些什么?”

    刺史也是老油条,一句话便把不收钱这事给定死了。如今的朝廷上上下下都缺钱。只要不花钱,怎么着都行。

    李恪肃穆:“近来忙于军务,才发现我益州大都督府所辖军伍器械竟疲敝如斯!校尉无战甲、士卒无利刃,如此一来岂能保我南疆之安定?本王痛定思痛,欲谋一处以行将作之事,不求牟利,但求能改善将士军械。然而却不苦于无良处可用……”

    “不知殿下需要什么样的地方?”

    “有山有水,具体情况还需匠人们确定。”

    刺史皱眉沉吟,建作坊一般都选择城内,为何这蜀王偏偏需要有山有水之地、还得匠人选取?况且,校尉无战甲、士卒无利刃?你骗鬼的吧!别的州府他不清楚,但益州军伍的装备觉得算得上精良。这小王爷到底想干什么?刺史百思不得其解。

    他不明白,在常人眼中精良的装备,李恪看来简直是怎一个粗鄙了得!哪怕传的神乎其神的明光铠,在他眼里也是渣。

    刺史想不明白,一拍脑袋,反正自己是为了新犁来的,只要新犁到手你爱干嘛干嘛。不就是一块儿地吗?好办。

    “殿下所需场地不会侵占良田吧?”刺史提出唯一的要求。

    “自然不会。”李恪敲着桌子,笃定答道。

    “如此,下官倒是可以为殿下解忧。”

    成了。李恪嘴角挑起笑意:“那本王就代万千将士谢过曹刺史了!新犁图纸说来简单,不过作画也需要时间,回头我让人送去衙里,曹刺史也好早日安排生产,不要误了农时才是。”

    双方各取所需,离别时自然又是好一番热情恳谈。回到厅堂,李恪心情愉悦,不由敲击着案几哼起小调来。

    新生的事物发展都需要漫长的过程,新犁推广如此、民报也一样。李恪之前使用大字报挑起民愤和民报的推广有本质的区别。前者只需要带上一篇文章所用的字块,到指定的县城买纸印刷、然后找人发放即可。而民报是要销售的,每一期都需要不同的字块,所以要想推广开来,最少几个或者十几个县城就得有一个长期稳定的生产据点,还不包括销售渠道的建设。

    蜀中难入,民报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覆盖过来。不过李恪和渭南有信鸽联络,才能及时获得新的信息。

    在这次的民报中,大书特书了渭南作坊中的最新成果。虽然都是在李恪临走时留下的图纸基础上做出些许改进,可即便如此也足以令他兴奋。

    轴承已经能够实现批量制作了,只是产量受百折钢产量限制比较严重。有了轴承,水利传动装置就能承受更大力道、使用寿命也大大延长。有了强有力的传动装置,就能实现水力冲压、水力鼓风,而这两项又能极大的提高钢的产量!

    虽然这些都是李恪留下的图纸,不过他作为非专业人员,也就占着见多识广的光而已。按他的图纸确实可以生产出来实物,不过相对于被那些匠人们试制并改善后的图纸,二者就相当于从实验室生产流程到工业化生产流程的转变。

    不要小看这个转变,很多最新科技正是因为无法完成这一步,才无法广泛应用到社会生活中的。

    轻轻闭上眼睛,李恪似乎都能看到整个大唐利用这些工具改良生产、改变生活的情形。这种影响大唐、甚至影响世界的成就感,让他发自内心的愉悦!

    “板甲!破甲锥!十字弩……”受到民报技术成果的启发,他忽然才想起蜀中可是有着丰富的矿产。铁矿、煤矿资源丰富,而且水利发达,完全可以就地建设一个炼钢厂。

    运用水利冲压装置,就能生产出板甲来,那被夸上天的明光铠,不过实现了胸前两块儿板而已,等着哥给你弄真正的板甲吧!李恪已经想好了,不用以前在网上看到的那种样式。而是一大块一大块用合页连接,就像坦克履带一样。这样即合身又灵活,不用想网上那种板件,穿上后跟僵尸一样。

    陷入深层次的yy之中,李恪手指越敲越是轻快,他已经想到大唐雄师穿着这样的装备、一路火药开道践踏四方的场面。可忽然,手指敲击声戛然而止。

    “妈蛋!万恶的封建社会啊!”李恪跳起来大声咒骂,惹得门口的侍卫目瞪口呆,眼神跟看神经病无异。刚才小调不还哼的听欢实嘛、这会儿又犯什么病?侍卫对视,无奈摇头,权当没看见。

    “不行,老子已经等不及了!这边先筹备着,赶紧写信给老爹,无论如何都得说服他答应这事儿……”李恪心急火燎跑到案几前,扯来纸笔、蘸饱浓墨,奋笔疾书起来。

    与军械相关的东西可不是瞎胡闹的,哪怕是亲王、私铸军械也有极大可能被当成谋逆!谋逆这玩意儿就是个标签,但凡沾染上了,甭管有没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参与,这辈子注定要被皇帝猜忌至死。事关身家性命,岂能马虎?

    “老爹,你得感谢我!谢的轻了都不行。我倒腾出来几件新装备,军队用上之后,保管你轻轻松松干到天边去!具体模样、用途和效果,后面详细写的有,你自己看……我呢,也无所谓,你让弄咱就弄,不让弄就算了。反正军队是你的、国家也是你的,开疆扩土功劳再大也只能记在你头上,跟我没半文钱关系,看着办吧!如果不让弄,以后再有啥好东西都不跟你说了。要是不放心,你派点忠心耿耿的狗腿子也行啊,我不管事儿、只要益州大都督府的士卒装备完毕,你爱咋地都成、求我都不会再管那作坊……”

    李恪洋洋洒洒啰嗦了一大通,就这还是重写了十几次才定下的。

    “不能表现的太在意,要给他营造一种患得患失的选择压力!没错,越是这样他就越可能同意。老子可是运用了博弈论的,一定能成功!”放飞信鸽,李恪做着加油的手势小声嘀嘟着,似乎在为自己打气。

    ps:昨天只更了一章,这章补上,今天还有两章。请大家给到推荐票,我会尽力写的精彩。看着别人的书各种打赏飘红,我就不指望了,就希望收藏和推荐能涨点就成……多谢各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