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三十四章:纳木错(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混蛋,你昨晚为什么不等我就先睡了。”清早一睁开眼就看见莫莫坐在我床边叉着腰质问我。

    “昨晚你什么时候睡的,早上起这么早。”难得见莫莫自己起一回早床。

    “哼,我一想到你居然乘我打电话偷偷睡着了我就生气,我就睡不着,我就要让你看着我憔悴的脸庞,是不是有一种负罪感。”莫莫将脸凑到我面前。

    “对不起,可能并没有。”我一把推开面前的大脸,掀起被子准备一早的洗漱。

    “哼,你这个没良心的人,亏了我一大清早给你带早点。”莫莫指着我假装生气。

    “是吗,我看看今天太阳是打那边出来的。”我作势去拉窗户,气的莫莫扑过来挠我。

    “好啦好啦,不闹啦。”莫莫给我带的是油饼和奶茶,本来早上起来不太习惯吃这么油腻的东西,但是毕竟是莫莫特意带的我还是吃了不少,导致整个胃里面都是油腻腻的。。

    “曹子轩给我们打电话说准备好了就下到楼下集合”莫莫从床上坐起来一边穿鞋一边说。

    “那就走吧。”我背上一个轻便的小包,里面装好矿泉水。

    到楼下的时候,导游已经来了,并且声情并茂的给刘煜他们几个描述着今天要去的地方。

    “纳木错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是西藏第二大湖泊,也是中国第三大的咸水湖。湖面海拔4718米,形状近似长方形,东西长70多千米,南北宽30多千米,面积1920多平方千米,纳木错的最大深度为33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导游顿了一下,“那你们知道纳木错在藏语里是什么意思吗?”

    “昨天你说了是三大圣湖之一,那应该就是圣洁之类的啦,导游对吗?”李烨猜测的问道。

    “差不多吧,“纳木错”为藏语,蒙古语名称为“腾格里海”,都是“天湖”的意思,纳木错是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另外纳木措是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的第一神湖,是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导游的解释让李烨恍然大悟。

    “我听说纳木错是在青藏高原上对吗?”高峰提出了另一个问题。

    “没错纳木错地处被称作“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位于藏北高原的东南部。”导游点点头。

    “那太好了,爬不了珠峰,起码我们上了青藏高原呢。”刘煜瞬间开心起来。

    “另外纳木错南面有终年积雪的念青唐古拉山,北侧和西侧有高原丘陵和广阔的湖滨。它的东南部是直插云宵,终年积雪的念青唐古拉山的主峰,北侧倚偎着和缓连绵的高原丘陵,广阔的草原绕湖四周,天湖象一面巨大宝镜,镶嵌在藏北的草原上,相信你们一定会舍不得离开的。”导游继续诱惑着众人。

    “那还等什么,我们出发吧。”刘煜已经迫不及待了。

    “人都到齐了吗?”导游看着曹子轩问道,昨天一天她已经知道了曹子轩才是我们的小队长,显然她很好奇为什么不是裴江翰。

    “到齐了,可以出发了。”曹子轩数了数人头,七个人一个不少。

    大概走了四个多小时,其中有一两个小时的山路,终于到了纳木错景区,一路上看到许多牦牛和藏羚羊,还有许多在山上摘采药材的藏民。

    “我们到了,下车吧。”曹子轩叫醒快要睡着的刘煜和李烨,我们一行人跟着导游下了车,步行到纳木错湖边。今天天公也格外的作美,晴空万里无云,蓝天和整个纳木错湖水连在了一起,一时间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湖。

    “好美,比九寨沟还要美。”高峰不禁惊呼。

    “是呀,九寨沟更像是小家碧玉,而这里就是真正的大家闺秀了。”曹子轩也连连点头。

    “你们看到湖中的三个小岛了吗?”导游指着湖中心问道。

    “看到了,那里有好多鸟。”莫莫指着天上陆续飞过的鸟群说道。

    “没错,纳木错湖中有3个较大的小岛,这些岛很少受到外界的干扰,所以栖息的鸟类繁多,人称鸟岛。西北部的朗多岛是湖中最大的岛屿,其东西长2千米,海拔为4854米。分布在高山草原、寒漠区域内的鸟类,种类最普遍,数量最多的是褐背地鸦、棕颈雪雀、棕背雪雀、白腰雪雀、褐翅雪雀、藏雪鸡和西藏毛腿沙鸡等几种鸟类。其中冬季藏雪鸡向藏南方向迁徙转移,西藏毛沙鸡则迁至4000米以下,它们经常出没于旱獭和鼠兔的弃洞,以躲避敌害和不良天气或利用为巢穴,这种“鸟鼠同穴”现象,在高原上十分普遍。”导游指着陆续飞过的鸟群一一讲解给我们听。“纳木错湖区水禽很多,其中最普遍且数量占优势的是留居鸟,主要有棕头鸥、斑头雁、赤麻鸭、燕鸥。在高海拔山地,鸟类一般稀少,但能生活于此的种类,均有高度的适应能力。黑颈鹤是纳木错沼泽地惟一的鹤类,在高原腹心和北部繁殖,在雅鲁藏布江中游谷地及其南部喜马拉雅南麓、滇西北横断山区和贵州高原西北草海一带越冬。西藏雪鸡可作为高原的代表,常在高山草甸、灌丛带栖息,浅灰的毛色与岩块相似,不易发现,以高山植物嫩叶和花为食,并能在冰川和永久积雪带附近活动,冬季不作垂直迁徙,对严寒无所畏惧,在积雪山地随岩羊、盘羊踩开的地方觅食。红嘴山鸦、黄嘴山鸦、胡兀鹫、岩鸽、雪鸽等均为高山常见鸟类,可在高山岩隙中营巢。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在该区域内分布比较稀少,种类非常有限。”

    “你们再看地上。”导游将我们的视线转移到湖边的地面上,“湖的周围是广阔无垠的湖滨平原,生长着蒿草、苔藓、火绒草等草本植物,是天然牧场,全年均可放牧。藏北的牧民每年在冬季到来之前,就把牛羊赶到这里,度过风雪严寒。到时候还会有成群的野鸭飞来栖息,繁殖后代。湖泊周围常有狗熊、野牦牛、野驴、岩羊、狐狸、獐子、旱獭等野生动物栖居,不过现在出现的少了,湖中盛产高原的细鳞鱼和无鳞鱼类,主要是鲤科的裂腹鱼和鳅科的条鳅。裂腹鱼一般可长到一二千克,大的可长到七八千克甚至几十千克。这些鱼是200万年以来,由这里原有的鱼类,随着地壳的隆起,适应高原的特殊环境,逐步变异演化而来的。有些鱼至今还保留着头大尾短的原始特征。湖区还产虫草、贝母、雪莲等名贵药材。”

    “菲,到时候我们可以买些药材回去送给家里的亲戚。”莫莫拉着我说道。

    “行呀,难得你哪么有心。”这倒是好想法,到时候邮寄回去,让妈妈送给亲戚朋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