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十四章 长史难为(二更奉上,请笑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杜章,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大庆二十五年进士及第出身,时年四十又五,任平王王府右长史。

    作为身着青色白鹇补子官服的正五品朝廷命官,杜章一向很有优越感。什么知县、州判一类的官员,在他眼里,那都是芝麻绿豆官,想必一生人腰杆骨子都没怎么挺过,因为随便碰上个当官的,别人都可能比你大,你就得弯腰作揖。

    可这阵子,杜章却是从心底里羡慕那些个绿豆官,因为至少你没什么机会因公殉职。

    没错,说的就是因公殉职。别以为人家杜章没有领兵上战场,就杜绝了掉脑袋的风险。在王府里混,也是很高风险的。

    先说这个长史啊,说得好听,是朝廷命官,比起王府里由王爷任命的教授、侍读,那可是铁铮铮的铁饭碗,王爷也不能随便开除的。但坏就坏在这里,你不是王爷任命的,那就意味着王爷也不认你是他的人阿。所以分到你头上的事,你做好咯,是应该的。做不好,不好意思了,没人替你兜着走。而且分分钟,还会给王爷拉出去背黑锅。

    但他杜章政治觉悟高,所以从入王府以来,就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地讨好王爷,努力往王爷自家人的路子上靠。眼看着,王爷对自己越来越信任,现奔赴大同练兵,直接就把偌大的王府交到自己手上,先前还摩拳擦掌,准备好好表现。天知道,就出事儿了。

    你说本来喜庆洋洋的郡主生辰宴席,照着王爷离府前的吩咐,也是办得热热闹闹的。谁成想,突然怡蓉院就传出孙淑人身子不好的消息了。杜章可是吓坏了,幸好蔡医副技术过硬,保住了胎儿。可是还没转过头,王妃竟然落水了。杜章当时腿一软,差点摔了一跤。这可比孙淑人小产要严重得多啊。别说王爷会怎么处置她,单是王妃娘家的两个哥哥,一个第四代镇国公爷,一个彪勇大将军,估计就能把他的脑袋脖子给拧成几段。阿弥陀佛,佛祖保佑,列祖列宗显灵,所幸最后,王妃也醒过来了。

    别和他说什么那是王府内院的事,你一个外院的长史,着急个什么劲。府上的亲卫、厨房、良医所这些都是在他管理之下的,万一王妃或孙淑人的肚子有个三长两短的,你觉得他家那个脾气不好的王爷,面上不会怪他,私底下不把他往死里整吗?

    杜章摸了摸后颈,那种预感脑袋要搬家的惊恐,他是再也不要体验了。他现在唯一的目标就是,守着王府不要再出什么变故,等着王爷快快归家。所以昨夜索性也就在王府属官的歇房里住下了。

    今早,确认内院里一切安好,没有在传出什么吓人的消息后。杜章就捏着胡子,开始考虑怎么办案的事情了。总归要有个交代的。

    如果查出来是外面的人搞鬼还好,要是查出是内院那几位……杜章犯愁了,王爷不在家,他这个属官要怎么办啊?

    紫云进来时,杜章已收起皱巴巴的柑橘脸,摆出一副泰山崩于眼前而脸不改色的淡定。

    “紫云见过杜长史大人。”

    “紫云姑娘有礼了。”毕竟是王妃身边的红人,咱可不能摆架子。“请问紫云姑娘,王妃如今身子如何?”

    “回大人,王妃身上已经大安,有劳大人挂心了。”

    “如此甚好。请紫云姑娘转告王妃,若是有用到下官之处,请王妃只管吩咐。”估计王妃也没设么吩咐。

    王妃嫁入王府多年,无论是在京师还是北平,在杜章的印象中,一向甚少理事,准确地说,是连过问都很少。别说外院的庶务,连内宅的事务,也几乎都是徐嬷嬷全权负责。

    “那正是巧了,紫云此次前来,正是得了王妃的吩咐,请杜大人前往内书房,王妃要和杜大人、冯公公、徐嬷嬷一起商议王妃落水和淑人被害之事。”

    杜章:……这是白天不能说人么?老夫错了。

    “知道了,多谢紫云姑娘。”

    “大人客气了,紫云还要前往承奉司,就先告退了。”

    杜章捏着胡须坐下身来,今儿王妃转性了?徐嬷嬷也转性了?她不是孙淑人的那个什么吗?

    老生脑袋摇了摇,管他为什么呢,王妃出面理事,对他来说,那是再好不过了。为什么?因为天塌下来,有高个儿的顶了呗。

    杜章理了理衣冠,便稳步往内书房走去。

    这厢李仪倩也准备好门了。刚出了正房,就发现一顶软轿在候着了。

    红云扶着李仪倩上千,“王妃,咱们身子骨还未恢复,还是坐轿子过去吧。”

    “不用了,本王妃想走走。”没办法,只有自己走过的路,才会记得。路痴李仪倩表示很无奈。不过从紫云那儿打听的消息,貌似这小书房也就挨着自家的春和院。两步路,哪需要坐车……噢错了,是轿子啊。

    约莫一刻钟后……李仪倩望着眼前的月洞门,后背隐隐有些汗湿了,脚步也虚浮起来了。谁能告诉我,挨着在边上不应该是一两分钟的脚程吗,怎么是走了一个公车站的感觉啊。紫云,你这是坑我啊。

    紫云收到自家王妃哀怨的目光,莫名十分,王妃,是您自己说不坐轿子的呀。

    李仪倩想想路线,从正屋小院出来,沿着抄手游廊,绕过主间厅,穿过穿堂,出了垂花门,沿着夹道往东行至月洞门。

    就是说内书房是在王府东北方,春和院是在中路,这么看确实是挨着哦。

    摔,这到底是哪个脑袋被门夹了的设计师设计的,在春和院里开个侧门不就行了吗?!

    这时内书房里的杜章莫名打了个喷嚏,怎么回事,他正在赞叹内书房的设计,感慨当初自己找的工匠技艺非凡,可没说谁坏话来着。

    李仪倩平稳了些许呼吸,便迈着玉步穿过月洞门。

    入眼便是满院的白石甬路,院正中央打造了一套石桌石凳,周围六根小石柱支着一个木花架,不知名的绿油油的异草漫布于顶上,牵萝引藤的,撑起底下一片荫凉。清风拂过,蔓萝如翠带飘摇,送来淡淡清馥。

    院子四角各种着了一株人高的小松树。北面一间清厦,四面出廊,绿窗油壁,横匾高高挂着,题为“阅竹轩”。

    这便是平王府的内书房了。

    李仪倩提裙拾阶而上,心中却疑惑,地方是清雅,可到底半棵竹子也没有,叫“阅竹轩”可是太牵强了。

    走进了屋才发现,北面的窗外竟是一片小竹林。原来在书房后面,还有一块后院,种着千百竿竹子,东边还有一间小小的退步,经游廊与书房相连。在书房中行走坐卧,不经意间抬头,入目便是凤尾森森,也当得起“阅竹”二字了。

    -------------------------------------------------------------------------------

    二更奉上哦,请各位书友笑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