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三十章 纷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入大漠、回北平,同时进行。”张怀英捋着胡子,一字一句地说出口。

    蒋东又第一个站起来反对,“大人,李将军此番入大漠,并非领兵出征,乃暗中刺探东蒙情形,随身只带百余人。王爷驻守在此,一旦有突发情况,可紧急派兵救援。可若王爷离开大同返回北平,万一李将军此时传回紧急求助,王爷不在,岂不是置李将军于危险之境而不顾?王爷,大人,请三思。”

    “蒋东,别着急,听老夫慢慢说来。”张怀英并不急于反驳,却分析起当前的形势,“据我们的探子回报,阴山一带只有几个零散的小部落,并不见东蒙主部,反倒是阿卜山附近,探得有三王子哈刺的部下出没。因此,东蒙主部极有可能盘踞在迤都一带。”

    “大同至迤都,约为一千多里,中间隔有阿卜山、答鲁城。李将军可先领百余人出发,而后我们分两批,每批各遣五百精兵,乔装打扮成蒙民,跟随前进,至答鲁城附近驻扎等候消息。如前方有危机,即可前去营救,并将情报传回。”

    “大人,分批派人入大漠,此策甚好,可这与回北平又有何关系?”蒋东提出疑问。

    “两者的关系就在于,从大同至迆都,答鲁城恰好位于中间,而大同至答鲁城的路程刚好与大同至北平的路程相差无几。”

    “卑职明白了!”朱振恍然大悟,“如王爷与李将军同时从大同出发,前者往北平,后者往答鲁城,当王爷到王府时,李将军估计也才刚到答鲁城附近。如此一来,只要王爷迅速处理完府务,即刻折返。李将军那头,算上沿路刺探消息的耗时。王爷应该能在李将军到迤都前,赶回这里!”

    “不错,正是如此!而且,就算王爷路上真有耽搁,答鲁城的援军至少也能支撑个半天一天,足以支持至王爷的援兵到。”

    朱振早已听得兴奋不已,连忙拱手道,“王爷,张大人此计一举两得,请王爷莫在犹豫!”同时也暗向蒋东打眼色。

    蒋东细想也觉得再无不妥,“王爷,卑职也认为此计甚好。”

    屋里三人都露出满意的表情,而杨宸却偏偏觉得不满意。他握紧手中李仪倩写来的书函,心中烦乱不已。这是内眷信函,当然不能给属官们看。可他们看了杜章的汇报,偏偏无一例外地认为这是后院争端,那李仪倩信中所言,他到底应该不应该相信?真的会有人冲着他此番刺探东蒙之行而来?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威胁他?牵制他?还是……让他折回北平,令这次刺探之行夭折?

    想起徐嬷嬷在信中的描述,杨宸心里更是沉甸甸的。虽然胎儿暂时保住了,可洁儿也受到了不小的惊吓,身子十分虚弱,他清楚地知道,此时,洁儿是多盼望自己在她身边。哪怕孩子最终保不住,他至少能和她一起承受痛苦。而不是等他回去,看到的只剩下一双干涸的眼睛,那种失望之极的眼神……

    可是,万一李仪倩的猜测是对的,那……杨宸觉得心底纷繁扰乱,无法判断。

    “容本王再想想,你们先退下。”

    三人还要说什么,一触及杨宸冷冽的目光,都退缩了。

    “你们紧急,此事切勿声张,尤其是李玉庭将军,在本王有决定之前,万万不可让其知道此事!”杨宸嘱咐道。

    三人都心知李玉庭将军与王妃兄妹感情深厚,此时如知晓王妃之事,恐会节外生枝,还是等王爷有了决定,他们两舅兄自个儿商量去吧。便都应下,退出司署。

    -----------------------------------------------------------------

    日薄西山,距离大同府约千余里之外的一个柳叶镇驿馆门前,一队人马停下来,正准备入馆歇息,昂首走在最前面的是一位着青色官服的男子。

    斜对着驿馆不远处,有一个茶铺子,这个时辰,只有一两位歇脚的行人在饮茶。

    “这位客官,太阳下山了,小店也准备关门了,您看……”茶铺老汉走到最后一位客人面前,不好意思地说。

    客人笑笑,“没事儿,老爹,谢谢你!”放下十个铜钱。

    老汉高兴地收起,见客人大方,也就热情多寒暄两句,“客官,看您不像本地人,赶路的吧。这会儿也该找住的地儿去了。咱们这小镇,正经的旅馆没几家。最近的一家,诺,就在那儿。可方才门口来了一队人马,看模样,还是官府的人。我估计,今晚肯定给包下了。您啊,还是快到别处去寻寻吧。”

    “多谢了,老爹。”

    客人便起身离开了。

    老汉收拾好桌椅,正准备推车回家,“嗯?方才那位客官怎么好像是朝东走了?那个方向可没有客栈,再往东走,就是镇外的荒郊了。糟了,今儿还听说来着,那天有个老乡摸黑赶路,说是看见山林中有人影,以为是山贼,吓得个半死一路跑回来。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不过也没出什么事。”老汉摇摇头,“客官,希望您吉人有天相,别遇到什么山贼吧。”

    ---------------------------------------------------------------

    月沉日升,这里是距离柳叶镇约四百里的另一个镇甸,一间旅馆的二楼客房中,有一位男子依窗而立,清晨的阳光打在身上,四周莹起朦胧的光芒,只有左手腕上的银色手环,反射出闪亮的光芒。

    门外响起规则的敲门声,另一位男子进来,“禀告大人,刚收到信鸽传书,鸿胪寺少卿一行十人,昨日傍晚到柳叶镇的驿馆歇下。照此行速,再有三、四天时间,便能到达大同府。”

    “大同可有消息?”

    “回大人,大同的传信也到了。北平的信使已到,不过,高山卫……还没有动静。”

    带着手环的男子眉头皱起。

    “尽快通知柳叶,让他想办法拖延使者。传信北平,如两日后,未收到我的信号,让他们照计划执行。”

    “是。”

    男人眯起眼看向冉冉升起的朝阳,“准备一下,我们出发往蔚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