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四十八章 圣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诸位远途而来,怎能站着说话,请先就座。”平王一扫平日在军营中的冷酷,热情地招呼高丰等人。

    他人或许认为,这毕竟是圣上特派的使者,平王区别对待也是情理之中。只有常年跟在杨宸身边的张怀英,发现了那笑脸上始终冰冷的双眸。平王越是表现热情,越是证明他内心极其愤怒。

    也是,看到这样的使团成员,又怎能不懊恼。再加上李将军早已秘密入蒙,这个时候来一队对边疆形势一窍不通的书生使团,简直就是添乱。要不即刻飞书召回李将军?张怀英也是在心中苦思良策。

    大家分别落座后,平王又为高丰等人一一引见了这次参加大同练兵的几位指挥使及将军。有了平王的态度在前,几位武将对着这三位五品都不到的文官,也十分恭敬。

    高丰也毫不吝啬赞美之词,“今日高某得见几位将军的风采,大为敬佩。我大齐正是有如此良将戍守边境,百姓才得以安居乐业,乐享太平。高某借用前人诗词,今有龙城飞将在,不忧胡马度阴山。此实乃圣上之福、百姓之福、大齐之福。”

    “高大人过誉!”众将齐刷刷地抱拳应道。

    “说起来,不怕王爷及将军大人笑话。高某虽一介书生,但从小就向往沙场建功。所谓,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可惜高某资质愚钝,论智,不能运筹帷幄,论身,不能舞刀使枪,此生已无法投身沙场,保家卫国,实乃一大遗憾。今有幸奉圣命出使东蒙,愿能效仿众将之精神,尽早完成使命,不负圣上所托。”

    杨宸微笑道,“高大人过谦了。圣上既选中你,必是认定你能胜此任。”

    “王爷过奖了,这还需要王爷的相助。”

    一番寒暄下来,高丰自觉自己一文官,能和武将们如此相谈甚欢,已是不错,心中增加了不少自信。只是有些疑惑,怎么不见大同府行都指挥使司总兵,李玉庭将军?

    平王微不可见的蹙了蹙眉,这高丰说起话来,倒是颇有文采,甚是动听。可心思太过浅显。看他环顾四周的目光,定是在纳闷为何瑾明不到场。杨宸心下更莫明,父皇该不会真的只看中他的出口成章,就任命他为主使了吧?这样的书生,究竟去东蒙能和谈些什么?

    杨宸敛了敛心思,一脸歉意地与高丰解释,“高大人,事不凑巧,李将军前几日,在练兵时不慎中暑,还发起了高热,已在高山卫城内卧床养病几天了,还未见大好。今日无法亲自来迎接使团,十分抱歉。请高大人及两位副使见谅。”

    “王爷言重了。当然是李将军身体为重。那此次出使,就要劳烦王爷多为高某等费心。”

    “此乃本王之职责所在,高大人客气了。”顺着话茬,杨宸问道,“说来,本王想冒昧地问一句。高大人,此次出使,可是圣上秘密的谕旨?皆因此前,本王及李将军并没收到圣上任何旨意,以致相迎来迟,现想起,甚是疑惑。”

    高丰这才想起了什么,忙站起身,“是卑职糊涂了,应先请出圣谕。”

    副使请出圣旨,众人跪拜,高丰接过展开,高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东蒙可汗阿班齐齐,自受封东顺义王后,未遵从和议之约定,遣使入齐朝贡。且数月已过,未见任何书函及消息,实乃蔑视我大齐之举。然朕念及当初阿班齐齐求和之诚心,及边疆百姓之免收战火之乱,特派使团出使东蒙,敦促其履行和议,不得有误”

    何书来、张怀英等人越听这圣旨,眉头越紧。

    圣上对东蒙的举动已失去耐心。若非顾虑征战耗费之大,估计早已听从主战派的建议,一道圣旨,让平王等人挥军北上。如今派出使团,是以天朝大国的身份,到属国去,敦促尔等履行义务,否则,后果自负。

    怪不得使团的成员是这几个书生,圣上根本就没想着和谈或者游说,要的只不过是表达不满的传声筒而已。

    杨宸心中更是一片怒火,这哪里是出使,分明是去挑衅。难道父皇真的老糊涂了?还是此前自己连番送入京中的奏折,对当下的形势说的还不够清楚?

    蒙古人本就冲动莽撞,更有部分好战贵族对大齐不服。可汗阿班齐齐,本就夹在主战主和两派中间,犹豫不决。如今再一看到这明晃晃的挑衅,还不立即被好战贵族们忽悠过去?

    想到此前自己耗费大量心血,边疆兵士流了多少血肉,才换来的和议,眼看就要被撕毁,杨宸恨得咬牙切齿。究竟是谁,给父皇出这样的主意,还怂恿父皇下秘旨,将他蒙在鼓里,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

    “令平王杨宸及镇西前将军李玉庭,派兵护送使团出行,不容有失,钦此。”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将圣旨交还副使,高丰上前扶起杨宸,“这护兵之事,就有劳王爷安排。”不知怎么的,高丰触及杨宸盔甲时,竟觉得一阵寒意。看着王爷面容亲切,也没生气啊,怎么感觉气场有点不对头?

    “高大人,无须担忧。本王定会安排妥当。高大人此前,是否了解东蒙的形势?”

    高丰笑道,“略有……”

    “想必是不清楚的,那本王就详细为高大人讲讲。”平王毫不理会高丰那说了一半的话,直接开始滔滔不绝,讲述边疆的情况。

    读书人脸皮薄,高丰有些赧然,但也只得把剩下的半句吞回肚子,乖乖地听讲,心里寻思,怎地就不小心惹得王爷不高兴了?

    “如今蒙古地区,分别由东西两大部族统治。东蒙与我边境大同、北平、辽东等接壤,与我国发生战役冲突最多。”

    “东蒙事实上,是由大大小小二三十个部落组成的。其中,最大最有影响力的是东蒙五部:即直属可汗阿班齐齐的里斯特部、大王子里瓦列的斯通部、三王子哈刺的阿根答部,以及老贵族思朗的鲁奇部、富特的曼里部。而里斯特部、斯通部及阿根答部三部,又统称为东蒙主部。是东蒙可汗的金帐所在。”

    “自从和议签订之后,东蒙诸部未再骚扰我边境居民。五部也未见异动,可是同时,其主部也迁移了原来的区域。至今我们尚未得知,其主部具体的位置所在。”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