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三十七章 帝国之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富庶的拜占庭帝国正如约书亚所言,确实能够轻松拿出足够的粮食养活三万帐的残兵败将,但是拜占庭人有什么理由向阿尔斯兰提供这么多的粮食呢?

    看到众人用狐疑的眼神看着自己,约书亚胸有成足的说道:“实际上,拜占庭国内刚发生了一场严重的叛乱,叛军连续击败政府军,目前已经兵临君士坦丁堡城下。拜占庭的皇帝期盼着帝国东线的援军,可是东线被刚刚征服波斯的塞尔柱人吸引了所有兵力,腾不出手来援救君士坦丁堡,所以帝国皇帝无奈之下到处找雇佣军救急。我想,我们可以组织克里米亚半岛上的一部分人作为雇佣军参战,换取足够的粮食。”

    阿尔斯兰等人对视了一眼,从约书亚的话里大家捕捉到了几个关键信息。第一就是拜占庭乱了,而且不是小乱,而是大乱。政府军被叛军打得屁滚尿流,叛军都兵临首都君士坦丁堡城下了。第二就是几十年前药勿葛部还在河中生活的时候的敌人——塞尔柱人出现了,似乎还比药勿葛部混得好很多。阿尔斯兰向约书亚询问道:“约书亚你给我们好好说说,拜占庭现在的叛乱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约书亚解释了这次叛乱的来龙去脉,原来由于拜占庭处于亚欧要冲,是典型的四战之地,自从立国以来就征战不休。在公元七世纪的时候为了更好的防卫阿拉伯帝国的入侵,在安纳托利亚实行军区制,也被称为赛姆军区制。军区制的核心就是授予士兵们私有土地,和平时期士兵转为农民耕种,战时就集中起来成为军队。这些授予士兵的土地可以代代相传,于是士兵的后代们就按照各个军区的划分在当地繁衍。

    后来军区制逐渐在整个拜占庭帝国推广,为稳定帝国的东西疆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过随着土地兼并,越来越多的土地集中到了少数人的手里,这些占有土地的人就成为军事贵族,他们既有军事实力,又有来自土地的经济实力,对拜占庭的命令变得桀骜不驯,甚至开始组建私军,对抗中央政府。

    到了现在,拜占庭帝国地方分裂的倾向越来越明显,军区地方军队几乎变成了权贵们的私人军队,士兵只知有把土地租给自己耕种的贵族,早已不知有拜占庭皇帝矣。羽翼丰满的军事贵族则垂涎拜占庭的皇位,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叛乱。历任拜占庭皇帝当中,莱翁蒂奥斯、提比略、菲力皮克斯、利奥三世等人都是通过军事政变上台,他们为了坐稳皇位,更加迁就地方实力派,造成了地方的尾大不掉。

    现在坐在台上的拜占庭共治皇帝君士坦丁九世以及他的老婆佐伊女皇、以及佐伊一世女皇的妹妹狄奥多拉女皇通过拜占庭市民的叛乱在四年前上台(详见第五章),整个夺位登基的过程简直是把拜占庭宫廷的荒淫腐朽发挥到了极致,臭不可闻。

    老皇帝君士坦丁八世没有儿子,就选择了罗曼努斯和自己的二女儿佐伊结婚,然后把皇位传给了他们,史称罗曼努斯三世皇帝和佐伊一世女皇。佐伊登基后不仅把自己的妹妹狄奥多拉送进了修道院,而且还养了无数的面首,其中最得宠的是小亚细亚人米海尔,两人公然出双入对宛如夫妻。

    得知自己戴了绿帽子的罗曼努斯三世勃然大怒,准备杀掉奸夫淫妇,谁知佐伊和米海尔抢先动手,把罗曼努斯活活溺死在浴池内(拜占庭版的潘金莲杀夫)。得逞以后佐伊干脆再嫁给了米海尔,史称米海尔四世和佐伊女皇共治。米海尔一介平民,就凭那话儿的威力,为自己换来一顶皇冠,堪称千古奇闻。

    不过如果看官觉得这事就到此为止那就大错特错了。佐伊女皇在婚后不仅没有收敛**的本性,反而变本加厉有了更多的面首,其中最得佐伊疼爱的名叫君士坦丁(和君士坦丁八世同名)。吃软饭的米海尔四世干脆眼不见心不烦,平时领兵打仗不回拜占庭了。后来米海尔四世在1041年也就是药勿葛部迁来前一年病死,继位者是他收为养子的侄子米海尔五世。

    米海尔五世憎恶自己**的养母佐伊,所以在1042年把佐伊送进了修道院。但佐伊是拜占庭人公认的马其顿皇室血统的继承人,这引发了拜占庭市民的愤怒,于是市民发动叛乱抓住并弄瞎阉割了米海尔五世,释放了佐伊和她的妹妹狄奥多拉,佐伊和狄奥多拉两位女皇登基,准确的说应该是佐伊女皇复辟。复辟的佐伊故态复萌,又嫁给了自己最宠爱的面首君士坦丁,又一次把自己的面首扶上了皇位,于是乎,第二个面首皇帝登基啦!史称君士坦丁九世,现在在任的就是这位面首……哦不对,是皇帝。

    君士坦丁九世知道自己得国不正,所以派遣自己的亲戚亲信外出坐镇四方,不过他没想到的是,就算是亲戚,也抵不过皇位的诱惑,这次叛乱的就是君士坦丁九世的侄子托尔尼吉奥斯。托尔尼吉奥斯深得君士坦丁九世的信任,坐镇帝国盛产精兵的色雷斯地区,按理应该感恩戴德忠心耿耿。谁知托尔尼吉奥斯就是一个白眼狼,于今年九月在亚德里安堡掀起叛旗,在他蛊惑下,大部分巴尔干和色雷斯地区的军事贵族都投入了他的麾下成为叛军,并且击败了前来讨伐的政府军,兵临君士坦丁堡。

    约书亚继续说道“自从军区制衰落,地方分裂倾向加剧以后,拜占庭就不得不依靠雇佣军来打仗,严格的说,拜占庭最精锐的部队——瓦兰吉卫队就是典型的雇佣军。不过话说回来,拜占庭倒是对雇佣军一向大方,以前有些佩彻涅格小部贪图钱财就当过君士坦丁堡的雇佣军。这次局势危急,君士坦丁堡的贵人们知道我们犹太商会在和黑海北岸的游牧民族有贸易往来,所以委托我们寻找雇佣军。恰好有保加尔残部这个机会,我估算了了一下,雇佣军的收入换成粮食,足以让残部度过寒冬了。”

    者温皱眉说道“让药勿葛人去拜占庭打生打死,用自己人的生命为保加尔人换粮食,这不划算吧。

    约书亚摇摇手解释道:“这一点上,我赞成者温大人的看法,我的意思不是让药勿葛人去打仗,而是让保加尔残部去。现在克里米亚半岛上猬集着三万帐的保加尔残部,佩彻涅格人最近连续征战,又受到我们和罗斯人的制约,一时半会腾不出手去收拾他们,所以抽调其中五千骑组成雇佣军应该可行。”

    约书亚顿了一下,然后低声说道:“如果我们要收编保加尔残军,大家不觉得三万帐实在太多了么?”

    帐中诸人对视了一眼,其实大家心里都有这方面的担忧,约书亚今天恰好点破了。药勿葛部从三千帐起价,收留了两千帐的马扎尔人,这加上陆陆续续投奔而来的三千帐左右的自由牧民,这就是药勿葛部的基本盘。马扎尔人的小汗莱赫尔和阿尔斯兰是安答,所以两部相处融洽,三千帐自由牧民都是只身来投,阿尔斯兰把他们混编入药勿葛部,也形不成威胁,假以时日必然被同化,再加上万帐阿兰,这不到两万帐就是药勿葛部的全部实力。

    但是三万帐保加尔残军就不同了,这三万帐是分属各部落而不是自由牧民,如果阿尔斯兰强行拆散混编,必然会和残军各部发生冲突。如果不拆散,那么多达三万帐的人口又在药勿葛部中成为多数派,他日演变成保加尔人鸠占鹊巢也说不定。

    阿尔斯兰和者温等人目光闪烁,似乎明白了约书亚的计谋,约书亚的计谋就是利用这次饥荒,让保加尔残军出兵,在阿尔斯兰等人的带领下,去为拜占庭平叛。这个计谋的妙处就在于首先他是一个阳谋,就算保加尔人有所怀疑也不得不同意派兵,否则就是一旦严冬来临大家都只有饿死。然后现在的三万帐残部,成年男子大多死于和佩彻涅格人的第聂伯河口战役以及缺衣少食,现在最多只能凑齐一万骑左右的兵力,这一点罗斯使者在怂恿三路围攻佩彻涅格人的时候也证实过。这次做雇佣军抽调走五千骑精锐,剩下的都是老弱妇孺,药勿葛部一旦打开克里米亚半岛的通道,带走三万帐残军,正好可以就地打散混编。药勿葛部现在能够动员的兵力在万骑左右,数量上相比残军有绝对优势,料想残军也不敢反抗,等做雇佣军的残军回来,已经成为既定事实,那么阻力也回小很多,这是一个调虎离山的诡计。

    当然阿尔斯兰知道约书亚还有一层不能宣之于口的意思,就是趁为拜占庭平乱的机会,尽量消耗残军的成年男子们。剩下的老弱妇孺,就算人口多于药勿葛人,也不足为虑。到时候甚至可以把保加尔残军的女人们嫁给药勿葛人,为药勿葛部生儿育女。

    阿尔斯兰想了想,皱眉说道:“这个计谋倒是精妙,但是我带着保加尔人的五千骑去当雇佣军,恐怕难以掌握这只部队。”

    约书亚点点头,分析道:“这个层面我也想到了,其实不难解决。首先拜占庭是通过犹太商会招募雇佣军,也就是说这是君士坦丁堡和犹太商会的生意,粮草军饷都是发给犹太商会,再由商会发给雇佣军。而商会是肯定站在药勿葛部这边的,所以可以用粮饷来控制军队。再者我说句难听的话,草原上的人向来信奉丛林原则,离开弱者追随强者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这次大汗你带上敖勒怒骑兵,让保加尔人的残兵败将们看看什么是精锐之师,他们自然会做出选择。另外敖勒怒骑兵练兵这么久,这次正好放出去见见血,就算有了伤亡也是君士坦丁堡支付抚恤,这种好事上哪去找?”

    约书亚精辟入理的分析让众人连连点头,一向自负多谋的昆都也向约书亚投去佩服的眼神,要说到对拜占庭的了解,出生在拜占庭的约书亚不作第二人想,这一点上昆都都远比不上。

    阿尔斯兰一拍大腿,决定道:“那就这么定了,把赞佩叫来,我和他商量一下”,侍从随后去叫来了保加尔使者赞佩,赞佩虽然心疼兵力消耗,但是寒冬就快要来临,一点时间都耽搁不得,他只有表示自己马上回去说服各部落,尽快抽调五千骑组成雇佣军。而且赞佩还反过来敦促阿尔斯兰必须尽快出发,因为这会已经是深秋,如果进入冬天还没得到粮食保加尔残军就会死更多的人。说完赞佩就向众人辞行,急匆匆的回克里米亚去了。

    安排完保加尔残军方面,阿尔斯兰就该决定带哪些人出发去拜占庭。者温倒是想去拜占庭见见世面,但是因为刚刚左中右三翼分立,初设之时事务繁多,阿尔斯兰还是让者温留下。同时为了防备佩彻涅格人偷袭,乌古兹也被留在部落,统领哨骑加大巡逻力度。昆都等人也都有事必须留下,于是最后阿尔斯兰带上了阿巴丹、阿赫莽、约书亚、海都和两百敖勒怒骑兵,准备直接去君士坦丁堡,准备好营地粮食以后,等待五千骑的保加尔人的到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