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013天啦,要来德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己的行踪只有江一拍知道,手机也是他提供的,看来这个消息不假。戴效章犹豫了一下,发了一条短信过去,说谢谢朋友,我到哪里找你?

    对方发了一条短信,说我在北方电视台大院等你,好吗?

    戴效章发短信说,好的,我马上赶过来!

    在北方电视台大院,戴效章见到了那个自称小野的记者。小野没有邀请他去办公室,而是在他的私家车里进行采访。

    小野三十出头,留着板寸头,显得很精神。等戴效章坐到副驾驶座位后,他职业性地拿出笔和小笔记本,一边提问一边记录。问完后,小野说,你的遭遇确实令人同情,我想为你写篇报道,寻求舆论支持。

    戴效章犹豫了一下,说谢谢记者同志,暂时我还不想把这件事捅到新闻媒体去,毕竟对自己的家庭和对方的家庭都不好。

    小野说,戴老师,你现在是孤军奋战,和广有羽翼的市教育局局长去斗,谈何容易?事实也证明了我的看法,这样下去,你的遭遇会更惨。

    戴效章憨厚地笑了笑,说我不怕,我相信党和政府,一定会给我一个公道的。

    见戴效章不同意,小野也不勉强,叮嘱他注意安全,并告诉他如果有什么困难,可以随时和他联系。

    人生地不熟的,居然遇上这样的热心人,而且还是记者,让戴效章很感动。再三表示谢意之后,他和小野道别,然后下了车。到电视台来的出租车比较多,戴效章伸手拦了一辆,说去中几位心房办。

    好呢!的士司机答应一声,掉转车头,准备出电视台大院。这时,一辆黑色小车过来,挡在出租车前面。四个身着便装的人从小车里冲出来,拉开出租车车门,揪住戴效章说,我们是警察,跟我们走一次!

    戴效章死活不下车,大声叫道,为什么抓我?我犯了什么法?那几个自称是警察的便衣分一左一右地钻进车里,将戴效章夹在中间,把他架下车,塞进小车,绝尘而去!

    杨果果接到殷校长电话,已经是深夜11点。她很惊讶,因为是这个时候,而且是殷校长的电话。殷校长告诉她说,明天请她去市教育局办一个手续。

    杨果果试探着说,殷校长,明天我得回乡下一次,能不能换个时间?

    殷校长说,这个事情很紧急,关系到你丈夫的切身利益,明天上午你去不去,随你?说完,他很粗鲁地把手机挂断了。

    下午的时候,母亲来电话,说房子的一侧塌方了,露出了一个大坑,很吓人的,要戴效章回去看看。杨果果的娘家在乌黑坝,这个地方产煤,常年是乌黑乌黑的,所以老百姓称这个地方叫乌黑坝。由于长期挖煤,地下被掏空了,出现塌方,危及居民房。

    听到这个消息,杨果果很焦急,但她没有说戴效章不在,只说他到外地出差去了,要过几天才能回,明天是五一,单位房间,她回来看一下。

    殷校长说的事肯定和丈夫有关,杨果果只得先去市教育局。第二天,她向单位请了假,然后去了市教育局。

    殷明在办公室等她,说戴效章的情况你也知道,我实话告诉你,公安局的人在他身上搜出了一份怎么制造炸弹的图纸,涉嫌危害公共安全。当然啦,他不是想制造爆炸,否则的话那是恐怖分子,得判死刑。他只是精神方面出了点问题,你在这个上面签个字,就可以不判你丈夫的刑,也可以保住他的公职。要不然,他真关进了看守所,公职就没了!

    戴效章居然犯下这样的事,杨果果是连做梦都没有想到。她紧张得只打哆嗦,说殷校长,求您帮帮效章,求您帮帮效章!

    殷明说,我不是在帮嘛!你要做通你老公的工作,不要去北京了,不要去搞什么上房了,这样做对他没什么好处。好啦,你在上面签下你的名字吧。

    杨果果看了下,见是一份关于同意送戴效章去市二人民医院去接受治疗的委托书,一方是市教育局签字,落的是殷明的名字,一方是家属签字。这个时候,杨果果已经乱了方寸,只得照殷明的说法,先签了字再说。反正到医院里去治疗,不要私人负担任何费用,不是什么坏事情。

    等杨果果签了字,殷明说,好了,你可以走了!

    杨果果出了市教育局,租了辆的士,急急忙忙往家里赶。

    五月一日上午,因为是五一假,林子达陪着夏雪去了省城,去逛步行街。女人的衣柜里虽然有很多衣服,可总觉得少了一件。林子达手里已经拎了三件女式衣服,可夏雪还嫌不够,缠着要继续逛。

    反正认识这么久了,自己也才第一次这样陪着她逛,林子达耐着性子,继续陪着她逛。跟着夏雪,林子达进了名典服饰店。

    那里面的衣服真贵,随便一件夏装就是好几百!林子达嘟哝着说,这个牌子我从来没听说过,怎么也这么贵?

    夏雪一边看衣服,一边说,你没听说过,并不表明这个牌子不响。就好像一本世界名著,你没听说过你不喜欢,并意味着它就不是名著了。

    这个比方倒也贴切,说得林子达哑巴了,乖乖地跟在后面,再也不敢随便发表议论。夏雪的兴致依然很高,林子达实在累了,便在店里找了一把凳子坐下。

    正养神中,林子达感觉到有人打电话进来,便拿出手机。一看,号码是秦市长的,他急忙摁通,说市长,节日快乐!

    子达,你马上赶回市政府,要召开紧急会议!秦市长的语气很急促,似乎真有什么大事发生。

    林子达不好多问,忙说市长,40分钟后我肯定赶到市政府会议室。

    听到答复,秦市长没有多说一句话,马上挂断了手机。

    林子达急忙起身,走到夏雪面前,说夏雪,我得马上赶回市政府,参加紧急会议,下次再逛,好吗?

    有什么紧急事,居然连法定假日都要占用?夏雪很不高兴,嘟着嘴说。

    是秦市长亲自通知的,肯定有紧急事,好啦,我们走吧!说完,林子达连拖带拽地拉起夏雪,朝停车方向赶去。

    你开你的紧急会议,我不回去!夏雪使劲一挣,从林子达手中挣脱。也是的,好不容易等到两个人都放假的日子,没想到还没开始就没了!

    因为事情紧急,林子达顾不得做夏雪的思想工作,把东西往车里一塞,上车发动车子,离开了步行街。

    赶到市政府四楼小会议室门口,林子达看了看时间,还不到9点,没有超出40分钟的时间。他吁了口气,走进了小会议室。小会议室里,钟书记、秦市长,还有几位副市长都到了,好像就在等他林子达。

    因为林子达一坐下,钟书记就宣布开会。他扫视了一下与会人员,说同志们,我接到省委的通知,说总理去南方视察防汛工作,极有可能在我市停留。为了以防万一,免得到时候工作被动,我决定,不管总理来不来,做好迎接工作。所以,我紧急召集大家来,就是想要大家统一思想,分头做好迎接工作。

    总理会在我们这个小县城停留?林子达就是一咯噔,要知道,在全国两千多个县中,德都太不起眼了。总理素有平民总理之称,估计是想走近老百姓,像毛大爹一样,搞调查工作。

    因为大家在议论,小会议室里显得很吵闹。钟书记敲了敲桌子,说安静,安静!等大伙静下来,钟书记加重了语气,说就这个作风,总理肯定会不满意,我看啦,你们是不出乱子不会焦急。好了,下面请秦市长就迎接工作作下安排。

    很显然,秦市长已经好好地考虑了这个问题,第一、第二、第三过去,就已经安排到位,而且很周密。保卫、交通、卫生是迎接工作的重中之重,钟书记亲自负责抓安全保卫的落实工作,秦市长亲自负责抓交通的落实工作,常务副市长林子达负责抓卫生的落实工作,其它副市长各司其职,做好分内的迎接准备工作。

    末了,有人不无担忧地说,总理亲民,这是世人皆知的,如果沿途看不到老百姓,他老人家肯定会生气的。可让老百姓过于靠近总理,一是安全得不到保证,还有一点是如果有刁民乘机高御状,岂不影响我们德都市委市政府的形象?

    这个问题确实提得好,马上引起了钟响和秦思民的高度重视。

    钟书记说,这个问题确实要重视,既要让总理觉得老百姓和他老人家同在,又要防止刁民告状,你们发表一下意见,有什么好的点子没有?

    副市长胡岳军说,我认为这个问题解决不难,如果总理到我们市停留,今晚就下榻德都大酒店,在通往酒店的各个路口进行交通管制,不许任何车辆通行,然后调集全市信得过的政治上靠得住的党员干部特别是农村党员干部装扮成老百姓,在酒店门口通行,让总理看到有老百姓自由来往。如果明天总理在我市考察,就请他老人家去芙蓉镇,那里建设得比较好,其它地方最好不去。

    听了这个建议,大伙都觉得不错。副市长王小华补充说,如果总理车队经过的布置的交警太多,他老人家肯定也不会高兴,觉得是皇帝出行一样,会很不满意的。我建议,紧急调派农村党员干部,守住总理车队经过的沿线路口,既可以保证总理的安全,又可以防止刁民告御状。

    要得,要得,好主意,好主意!钟书记连声称赞。

    迎接总理的事情最终敲定,与会人员离开了小会议室。林子达正要离开,却被钟书记叫住,要他去书记办公室,还是重要事情交代。

    林子达跟着钟书记后面,到了市委书记办公室。市委书记办公室在三楼,为两间厅,显得很大气。原来,只要站在门口,林子达就会生向往之情,如果进去,那更是另外一种心情。只是现在,这种感觉越来越淡了,或许是因为来得多了,或许是还有别的想法。

    钟书记招呼林子达坐,然后说,子达啊,总理如果来我们德都,那是我钟响的莫大荣幸,也是德都三十万老百姓的荣幸。可毕竟还是未知数,你和谢副省长的关系好,你帮我打听打听,看能不能得个准信,我好进一步安排。

    问谢副省长,当然就是先问夏雪了!想到上午在步行街的不好态度,林子达暗暗叫苦,可当着钟书记的面,他又只能硬着头皮答应。可是,怎么向夏雪开口呢?

    带着这个疑问,林子达出了书记办公室,到了五楼自己的办公室。忽地,他想到自己的那个报告,顿时有了主意。他不敢在办公室打这个电话,心里虚虚的,决定到外面去。

    出市政大楼的时候,林子达总觉得后面有双眼睛在盯着自己。猛一回头,后面什么人也没有。开着小车到了郊外,林子达才觉得稍微踏实了一点,掏出手机,拨通了夏雪的手机号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