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佛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吃完饭,他们回到旅馆,刘艳玲要梁金龙脱衣服,泡起来洗。

    “洗什么啊,你也累了,”梁金龙脱衣服,“给服务员去,明天都熨烫好了!”

    “哎,我喜欢!我要洗!”刘艳玲来拿衣服。

    “我的电话呢?”梁金龙问。

    “你要电话也没有用,我就在西泠印社和他们换了这个,”刘艳玲笑嘻嘻的给梁金龙看一个田黄印章,上面是“意和同悦”。

    “给家里打个电话,问问佩红怎么样了!”梁金龙说,“上面少个钮,要不,可以穿起来我戴脖子上!”

    “谁要你带脖子上?跟个毛头小伙子一般的!”刘艳玲解释,“就看这个石材是真的好,我让他们刻了字,当时忘了想到你怎么戴。”

    梁金龙细细品味上面的字,“是徐三庚,嗯,不错!”

    “哪儿有!”刘艳玲笑着,“好容易得人家徐三庚的?是研究生现刻的。”

    说着从包里拿电话给梁金龙。

    梁金龙给刘佩红打电话,刘艳玲一直看着,眼里显然有期待。

    “怎么啦,和你在一起,就不能打电话给佩红姐?”梁金龙羞她。

    “切!”刘艳玲大窘,“你还没有讲,这上面的话!”

    “都说了是徐三庚,你觉得不够?那好,银钩铁画,行云流水,好字啊好字!”梁金龙夸张。

    “你!”刘艳玲满眼含娇,撅嘴抱起衣服走到卫生间。

    “好字也比不上好内容,好内容也比不上好人啊!”梁金龙躺在床上感慨。

    “嘿嘿!”刘艳玲在卫生间偷偷笑出了声,抖衣服时就哼起了无锡景。

    第二天,刘艳玲说:“我不想去西湖了,就剩湖心亭和三潭印月,我看电视了,人头攒拥,我要去六和塔!”

    “遵命!”梁金龙是去哪儿都行。

    六和塔位于西湖之南,钱塘江畔月轮山上。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僧人智元禅师为镇江潮而创建,取佛教“六和敬”之义,命名为六和塔。

    出租车过铁路桥的时候,梁金龙让停了一下,缅怀了茅以升。

    传说古代钱塘江里的龙王十分凶暴,经常兴风作浪,淹没家田,百姓遭殃。渔童六和的父亲也被江潮淹死,母亲被卷走,六和万分悲痛,整日投石镇江,震得水晶宫摇晃不定。龙王只好求饶,以金银财宝与六和讲和。六和提出:一.要放回母亲。二.不许潮水祸害百姓。龙王无可奈何,只得答应。从此,钱塘江潮水不再泛滥,人民过着安居的生活。人们为了感激六和,就在他投石的小山上建了一座塔,这就是六和塔。

    “我不要你听破导游,游完了,你不就知道了?”刘艳玲牵着梁金龙的手,跑着攀爬六和塔。

    塔内每二层为一级,有梯盘旋而上,壁上饰有\"须弥座\",人物花卉,鸟兽图案等雕刻,非常精致。从塔上可眺望钱塘江,雾气升腾,倒是新修的跨江桥梁,新颖秀美。

    第一层,前供地藏菩萨塑像,后置刻北极真武像。居然是乾隆的题额,“初地坚固”;再看二层供东海龙王像,是“二谛俱融”;三层写供弥陀、观音、势至像,作“三明净域”;四层可笑,鲁智深居然赫然在目,曰“四天宝纲”。

    梁金龙就开始喘气了,“艳玲,我告诉你,我见过比这还搞笑的,那年在南岳衡山,原来供奉蚩尤的地方,改供孙悟空了!”

    “那怪谁?”刘艳玲冷冷笑道,“那要说道九八年的大水,湖南受灾特别严重,受灾后,老百姓省吃俭用,一村一村自发的捐钱重修南岳庙,蚩尤不保佑百姓,百姓就让他下岗了,百姓期盼有孙悟空那样法力的神仙!”

    “那你说这花和尚坐在这儿,坐的有道理?”

    “岂不闻,听潮而圆,见信而寂!花和尚哪里花了?人们不过是讲他身为和尚,不持戒律,吃肉喝酒杀人,这鲁达,自性能容万法是大,处处率真。有佛真性情,无佛才是假虚伪!难道好似你们政府大厅迎门写的为人民服务,倒是为人民服务了?那才是真正可笑!”

    梁金龙为之一滞。游六和塔的,有几个游出味道的?

    再往上,梁金龙留心题字,五层题的是“五云扶盖”,供毘卢观世音像;六层四字为“六鳌负戴”,七层留题了“七宝庄严”。

    刘艳玲一条腿跨在塔的屋檐,眺望着远方。

    “你想什么呢?”梁金龙问。

    “也不是啦,那不可能的!”刘艳玲自言自语。听梁金龙问,嫣然一笑。梁金龙就不再问她想什么。她讲出来的话,其实是回答刘艳玲自己的。

    从上面往下走,梁金龙要走在刘艳玲前面,他的台阶很陡,下面游客多了起来,吵吵嚷嚷往上冲,他听到刘艳玲在背后嘟囔:“真是的,鲁智深、武松都能悟,他倒是那么执着!”

    下得塔来,梁金龙告诉刘艳玲,月轮山半山腰处,有中华古塔博览苑。

    “你可知,蓝苹与唐纳、赵丹与叶露茜、顾而已与杜小鹃三对新人曾在这里结为夫妇。沈钧儒的证婚人?”刘艳玲是女生,难免对这方面记得清。

    梁金龙低头走路,“那又怎么样?我又不是没有向你求婚。”说完觉得话说过了,走过去,默默抱着刘艳玲。

    “我知道的!”刘艳玲笑着跳开了,“我知道就好!”

    “阿弥陀佛,这位施主,”旁边一位看卦的老和尚问梁金龙:“为什么是六和?”

    “呵呵,这难不倒我”梁金龙失笑了,“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是谓之六和。老师父,为什么生意清淡啊?”

    梁金龙将老和尚一军。

    “呵呵呵,你觉得老和尚生意清淡,老和尚倒觉得,生则可,意就多余!热闹清淡,源自自性!”

    “自性当容万法,老师父何必在此持卦?”梁金龙不服气。

    “施主觉得老和尚何处持卦才好?”

    梁金龙一愣,他原是想问,既不做生意,为什么要在旅游点算卦摆摊,殊不知,老和尚问;梁金龙,我在这里摆摊不合适,在哪里又合适呢?老和尚是热闹清净原无分别的意思。

    “师父说生则可,意多余,就不该有求财的意思!”

    “求者,乞丐也,我佛门下,云游四海大街小巷,叫花子当了多少轮回,难道求食即可,求财就不行?”老和尚笑吟吟的逗梁金龙玩儿。

    “哈哈,老师父此言差矣!教化则有,乞丐是相,佛陀放低姿态,为的是广结善缘,看似人布施菩萨,实在是菩萨普渡世人!”

    “哦!善哉,善哉!”老和尚双手合十,依旧笑嘻嘻的望着梁金龙,“施主看老和尚算卦,算不算放低姿态,广结善缘?”说到这里,从袖中掏出一张名片,递给梁金龙。

    “我看看!”刘艳玲抢先一把抓到手,“江山弘法馆馆长----门不二。嗯所谓不二法门!”

    “哈哈哈,”老和尚用黄布包起地上的物件:“和尚施主于法相则二,于佛性则以一。”说完,头也不回,走到山脚下,汇入等公交车的人群。

    “我要去这个江山弘法馆!”刘艳玲双手把名片捧在胸前,双脚一并说,“江山在哪儿!”

    “何处不是江山?”梁金龙调侃刘艳玲。

    “嗨,老和尚都走了!”刘艳玲抗议,完了调皮的一吐舌头,“想不到你比我还近佛性!”

    “也不是啦,那不可能的!”梁金龙笑着学刘艳玲的口气,“对它感兴趣是一回事,兴趣代替不了信仰,你是知道我的!”

    看着刘艳玲脸上有些失落,梁金龙提议道:“说到江山市,也是很好玩的去处,戴笠的故乡,复兴会特务处!刘英和粟裕在那儿周围就建立了新四军浙南纵队,还有赣浙闽三省仙霞关。最最紧要的是,民风民俗,在那边还保留了一部分!”

    “你知道我心里的话,我不会让你做你不愿意的事,我只是不愿意你敲打自己!我们管好自己,就这,已经很不易了,你一个人,能把社会怎么样?你不愿意信佛。有这个江山,去了,你也不信的!”刘艳玲靠着梁金龙,慢慢带着他,两人去游塔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