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四百九十二章 为什么农村学生难出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起航旗下各大公众号又开始主动给赵谦打广щww{][lā}
  
  先是公众号书单推荐三本新书,频道编辑专门写的点评,各种好话说尽,总结起来就是“不看后悔”!
  
  顺带推荐了正在更新的《原始战记》,还有已经完结的多本老书,《帝霸》《都市修仙》等。
  
  嗯,没错,全是推荐赵谦的小说。
  
  卧槽,要不要这么过分啊?!
  
  普通读者还好,很多看到这份书单的作者忍不住内心吐槽,这简直就是把情书当成起航财神一样供起来的节奏。
  
  真尼玛蛋疼!
  
  不过想想,也是别人牛逼,要是自己也能这么叼,那上书单的就是自己了。
  
  然后是作家助手公众号的专题报道。
  
  貌似这已经是第三还是第四次了。
  
  别人年头盼到年尾,都不见得能盼到一次的公众号推荐跟专题访谈,然而赵谦这家伙时不时能上去露个脸。
  
  还是起航官方主动帮他安排的,这是连唐三他们都不曾有的待遇!
  
  真尼玛过分!
  
  很多作者看到愤愤不平,可又无可奈何,只能羡慕妒忌恨。
  
  这些作者不光是起航的,还包括企鹅旗下其他网站,诸如云起、阅书、潇湘、红袖等网站的,对赵谦的存在,简直是高山仰止。
  
  特别是一些女作者,对他更是崇拜至极,恨不能投身赵谦坐下,当个吹箫童子。
  
  幸好她们不知道赵谦的住址,不然千里送这种事肯定不止一两个人会做。
  
  起航这次对他的全方位推荐,也是经过总编还有几位主编仔细商议过后才决定的。
  
  怪就怪赵谦的成绩实在太耀眼,和同期作者对比起来,毫无悬念的全方位碾压。宛如白昼的骄阳,静夜的皓月,光芒无人能挡。
  
  2月号,他上架的三本书,每本都是25000均订以上,其他作者,最高一本均订也才5000+,这是质的差距。
  
  每次统计订阅,最耀眼的永远的赵谦,其他人都会被大家下意识忽略掉。
  
  就连西瓜,也忍不住心里打鼓。
  
  幸好自己推迟了开书时间,不然跟情书撞上,可就麻烦了。同期上架不要紧,就怕成绩不如人家,这样很丢人啊。
  
  所以他选择月中旬开书,瞄准月号上架,同期没什么大神,到时成绩应该不会被其他人超越碾压。
  
  好歹自己也是五白之一,当然要维持自己网文至高神的水准跟地位,哪怕是为了小钱钱。
  
  ……
  
  光看网文领域,赵谦对自己取得的成绩还是相当满意的。
  
  照他目前这个水平,已经称得上网文第一人了。
  
  除了入行时间没有其他大佬长以外。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谁让他年纪小呢,总不能0岁开始写小说吧?
  
  现在他名下已经有九部作品,除了唐三以外,就属他最多,西瓜也才八本。全网订阅更是碾压其他几位至高神。
  
  而且编辑刚告知他一则新消息,《江山》《全职》《异常》这三本书也开始铺设其他第三方渠道。虽然比不上《原始战记》的全网同步更新,但至少比其他人的渠道成绩要好。
  
  众多渠道,聚少成多,可以说就算赵谦现在封笔,也能靠着这四本书舒舒服服过完下半生。
  
  美滋滋。
  
  做人最重要的是知足,赵谦常常这样对自己讲。
  
  然而有时候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自己内心多了一颗想要狂野向外生长的种子,不再满足于现在所取得的成绩,想要往更高层次、领域攀登,想要闯出一番新天地。
  
  他能理解自己这种想法,当一个人站在自己曾经以为的最高峰时,便会想着朝更高峰进发。
  
  想要停下?
  
  还不到时候。
  
  尽管这个过程可能很艰难,艰难到有几率葬送自己前面的一切努力成果,但赵谦还是想试试。
  
  谁让他没背景没人脉呢?
  
  那些个二代,从出生开始,就有家族为他们安排好一切,以后该从政还是从商亦或者走学术道路,这些父母都替他们安排好了,只要按部就班走下去就行。
  
  比如某思聪。
  
  每天从五万平方米的床上醒来,面对两百多个女仆,时时刻刻都在为怎么花钱发愁,这种痛苦,赵谦真的想象不到。..
  
  作为一只穷二代,他对小时候印象最深刻的是吃不饱饭、营养不良,会因为掉了两毛钱伤心一个星期。
  
  穷怕了啊!
  
  所以才要努力赚钱!
  
  赚到自己赚不动,写不动为止!
  
  很多人说,农村出身的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后会普遍混得比城市的孩子差。
  
  这点不是虚的,事实如此。
  
  如果不是因为有金手指,估计光是来自农村家庭的压力,都能把赵谦压垮。
  
  父母好不容易供孩子读完大学,毕业后找工作就要开始反哺家里,不断存钱寄钱回家,自己住着城中村,吃着泡面馒头。
  
  当很多城里出身的毕业生开始努力提高自己的时候,农村毕业生却要为那一点点工资而咬紧牙关奋力拼搏。
  
  跑业务、加班、出差……
  
  谈个恋爱都不敢,因为负担太重。
  
  房子、车子、未来家庭跟孩子,一座座大山压在农村毕业生心头,压根喘不过气。
  
  城里孩子还有爸妈支持,农村孩子有什么?
  
  指望父母帮忙交首付?
  
  指望父母帮忙出彩礼?
  
  别逗了!
  
  拿老家县城来说,仅仅一年半时间,房价从4000涨到500-7000,人均3000的工资,得存多少年才给得起首付?
  
  这还只是十八线县级市啊!
  
  毫不夸张地说,买个房能掏空两代人的积蓄。
  
  同样的,结个婚也是。
  
  南粤彩礼习俗没那么夸张,北方某些地方动辄十八万八,八十八万八,陪嫁一百万的豪车、房子……
  
  结个婚而已。
  
  大部分人每天上完班,回到出租屋躺下就能睡着,哪里还有空谈什么恋爱,结婚什么的更是想都不敢想。
  
  无他,压力太大。
  
  有钱还不如去找大宝剑,要不就微信陌陌探探,网上约好见个面就啪,啪完各自走人。
  
  大家都这么忙,还谈什么走心。
  
  每次给父母打电话都是报喜不报忧,“我还有钱”,然后看着卡里剩下的五百块,这个月继续吃泡面。
  
  出路在哪里?
  
  没人知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