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二百三十六章 卖房子就是有钱! 1/5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建国初期,我们采用的是前苏联电影业的经营体制,从制片、发行、放映都采取了一系列的计划经济的经营形式。
  
  到90年代初,一直沿袭着这种“统购统销”+“层级发行”的发行模式。
  
  具体来说,各省、市建立发行机构,制订了发行放映经营管理的各种制度。
  
  电影产品一经完成,即交由中影公司按规定价格一次性买断电影,然后再由中影公司分别按照省、市、县这样的行政层级的发行公司发行到各家电影院…
  
  这种模式特别呆板,有点像后世的奈飞,只追求数量,不太重视质量…
  
  造成的结果就是票房逐年下跌!
  
  有一串数据:1990年全国的总票房是22亿,1991年是23亿,1992年是20亿,1993年是13亿…
  
  与此同时,在电影产量上,每年依然拍摄150部左右的片子…
  
  明摆着的观众对电影没兴趣了。
  
  为了让观众重新回到电影院看电影,总局下发了一份文件:允许影院每年以分账的形式进口10部左右基本反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和基本表现当代电影艺术、技术成就的影片,也就是好莱坞大片。
  
  其实,在这之前,咱们也进口过国外的电影,不过是用买断的方式,每部电影的买断价最高2万美元。
  
  这样的价格根本吸引不了国外片商的兴趣,买回来的都是一些品质不高的老电影,也没几个人愿意看…
  
  新的文件采用的分账比例:外方片商和中影拿总票房的百分之四十六,省市级的电影公司拿到百分之八到百分之十之间,剩下的为影院所有…
  
  如此一来,一部电影在中国的票房越高,外国的片商分到的钱就越多,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他们会把国外高质量的商业大片拿到中国上映。
  
  第一部以分账形式走进中国电影市场的电影叫《亡命天涯》,制片成本4400万美元,当时这部电影已经在北美市场取得巨大成功北美本土票房1.8亿美元!
  
  出品方是华纳兄弟,好莱坞认为中国毕竟是一个人口超过十亿的庞大市场,肯定有搞头!
  
  然后,这部《亡命天涯》上映一周,直接在京城一地拿下了400万的票房成绩,当时全国六座城市上映这部电影,松江和羊城都是经济发达地区,虽然没有详细统计,但是,《亡命天涯》一周的票房可能突破了3000万…
  
  当然,真实情况是,《亡命天涯》上映六天然后被下档了电影行业的人联合起来要求《亡命天涯》立即撤出影院…
  
  票房定格在了2400万…
  
  为什么要抗议?
  
  害怕呀!
  
  这尼玛太吓人了!
  
  一周3000万,一个月岂不是就得破亿?
  
  有记录可查,当时国产电影票房冠军是《七七事变》,在上峰的要求下,做到了3300万人民币…
  
  从那之后,所有人都明白了,原来观众不是不想看电影,只是不愿意看咱们自己生产的破电影!
  
  那个年代的国内导演,大都拍的是艺术片,他们总以艺术家自居,觉得自己的片子要给观众带来心灵的触动,看完后观众会获得启迪和升华。
  
  他们以高高在上的姿态面对观众,就好像是上帝布道一样。
  
  一些导演甚至埋怨观众的素质低,看不懂他拍的电影…
  
  长此以往,就形成了国内畸形的电影环境。
  
  当然,这也和计划经济时期上层对电影行业的瞎指挥有很大关系
  
  然后,中影开启了每年引进十部大片的计划,本来嘛,中影每年引进十部大片,刺激一下市场,让国内电影人也知道观众喜欢什么样的电影,加速国产电影工业的建设,蛮好的…
  
  再然后,2001年中国加入WTO,享有一个15年的保护期,按规定,对国产电影的保护,该在2015年就得结束了。
  
  也就是说2015年好莱坞电影就可以直接进驻中国了,不用再按照中影的要求…
  
  还好,总局不是吃素的!
  
  果断追加谈判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国家,谁都怕好莱坞,谁也不敌好莱坞。
  
  呃,也不对,印度电影就不怕好莱坞,他们的本土票房占到百分之七十以上,好莱坞至今攻占不了宝莱坞…
  
  于是,就有了‘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
  
  唐宁宇给他播了一通电话,让他赶紧回国,这玩意关系到悦华之后的路怎么走!
  
  做电影的最怕什么?
  
  政策不明啊!
  
  为毛2017年,高速增长的国产电影迎来了下坡路?
  
  除了观众成长、影视行业乱象拨乱反正外,最主要的是因为2012年签署的备忘录到期了,再厉害的电影厂商也得收缩阵线,就怕自己成了出头鸟,成了被大举入侵的好莱坞用枪打的那一只。
  
  如果早在2016年,总局就告诉大家有好项目直接上,别担心,老子帮您们顶着雷!
  
  然后呢?始终没有后文,政策不明朗也是造成2017年电影滑坡的主要原因之一…
  
  ……
  
  下了飞机,张俊生直接去了公司,然后跟唐宁宇聊了起来,必须要先交流意见。
  
  唐宁宇开口:“首先,分账会提升到百分之二十五,还有,每年引进的片子会提升到三十四部…”
  
  “…说点跟咱们有关的!”
  
  “合拍片不在配额范围内,但是规定必须要有中国演员担任主演之一,中方投资至少要在三分之一以上…”
  
  等了半天,唐宁宇依然没有接着往下说,张俊生急了:“这就没了?没有规定中方工作人员的人数起步吗?至少得占三分之一啊!”
  
  “…没有…”
  
  “那…那这么做对中国电影工业有什么用?”
  
  “这个待会我们要跟总局相关人员商谈,还有一个事,我收到消息,电影局可能要增加中国民营企业发布进口片的机会…国家可能会发放引进外国电影的第三张牌照!”
  
  张俊生摇了摇头:“没可能的!”
  
  “…怎么没可能?”
  
  “中影现在就指望进口片份额赚点钱发工资,牌照一旦下发,中影那么多员工怎么办?你养?”
  
  唐宁宇想了想,倒也对。
  
  从前年开始,中影压根没出品过大卖的国产电影,只能通过参与出品的方式分一杯羹,它们最大优势就是拥有进口片垄断权!
  
  “那…那咱们不争取了?”
  
  “…不争取了,”接过秘书递来的茶水,抿了一口,张俊生随口问了一句:“…还有什么别的事吗?”
  
  “旺达收购了AMC!”
  
  “…电视台?”
  
  “不是,是院线,北美第二大院线!”
  
  “哟,老王挺有魄力嘛,花了多少钱?”
  
  “26亿美元!同时承诺,并购后投入运营资金不低于5亿美元!”
  
  “…卧槽!31亿美元?卖房子就是有钱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