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三十九章 急眼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当然是捧红了乔·阿尔文,然后他跟霉霉谈恋爱,直接打破了霉霉男友生命线,反正到现在都没有分手的消息传出来…
  
  啧啧,霉霉诶,美娱、NBA的RBQ之一…
  
  咳咳…
  
  张俊生直言不讳:“3D电影讲究沉浸感,让观众沉浸在电影的世界中。但采用120帧画面太清晰,太震撼了,反而让人无法入戏。而且这种过度的清晰让人觉得很不舒服,感觉不对头…”
  
  李鞍:“所以,你不鼓励这种尝试?”
  
  “…倒不是不鼓励,只是不看好这次的《比利·林恩》!”
  
  “…其实我也觉得清晰度太足了…”
  
  李鞍也摇了摇头…
  
  看来他自己也没有什么信心。
  
  很正常,为了迁就技术,他放弃了自己最擅长的叙事!
  
  大量使用透明的边缘和紧密的特写镜头,让整部电影显得匠气十足。
  
  “其实,这类的技术更适合用在战争戏方面…”
  
  “其实当初准备做120帧的时候,他们都劝我不要用,48帧的《霍比特人3》都失败了,用120帧风险太大,但我坚持要用120帧,我相信这个东西是有未来的。拍这部电影确实是个挑战,能够拍到这种程度,并顺利和观众见面,我已经满足了!”
  
  电影,被称之为“24帧的艺术”!
  
  但《霍比特人》系列却采用了每秒48帧的技术来拍摄和放映。48帧版的《霍比特人》能带给观众什么?会有更多的电影采用每秒48帧的技术来拍摄和放映吗?
  
  人的双眼及其数据传输系统每秒可以识别10-12帧画面,大脑的视觉处理中心会将每帧画面保留1/15秒。如果在前一帧画面尚且保留的1/15秒内大脑又收到一幅新的画面,那么就产生了画面在连续运动的感觉。放映帧率达到了16-24FPS,人眼看到的基本是流畅的画面。
  
  48帧版本《霍比特人》系列,确实让画面更加流畅,运动物体更加清晰,甚至可能清晰得有点过分!
  
  观众这么多年来看的都是24FPS放映的电影,已经习惯了模糊、抖动、顿挫和闪烁这些所谓的“电影感”,突然转换到流畅度和动作清晰度大大增强的画面,自然难以适应…
  
  彼得杰克逊为什么一定要用48帧拍摄《霍比特人》?
  
  除了傲娇,最主要的还是想把观众拉进电影院!
  
  现今越来越多的家庭已经配置了家庭影院,而且你可以很容易地在网上看到自己想看的电影。
  
  这种情况对传统电影行业是一个很大的冲击。
  
  各大院线需要找到一个突破口,才能在这种窘境中涅槃重生。
  
  3D和IMAX电影给大家提供了一个走进电影院观影的理由。
  
  帧数的提升则是另一项理由!
  
  只是李鞍实在太大胆了,直接120帧…
  
  张俊生叹了口气:“祝您好运!”
  
  ……
  
  《比利·林恩》亏钱是肯定的!
  
  上映首日,内地口碑倒是很好,可惜票房不咋地…
  
  跪舔李鞍的依然有很多:“李鞍用自己深沉的东方哲学,拍了一部美国的主旋律电影。过了知天命年纪的安叔更加平和却也锐利,看着安叔在台上说,电影是他的梦他的信仰,他挑战新技术只是为了让梦更清晰,瞬间泪奔。见过那么多导演,只有李鞍说电影是信仰,我才信。”
  
  妈蛋,你告诉我《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李鞍东方哲学在哪里?
  
  能不能别这么盲目?
  
  这跟脑残粉有什么区别?
  
  ‘b站倒了半个盛海完蛋,xk走了半个b站完蛋
  
  所以,xk等于四分之一个盛海!
  
  而盛海又是发达中国沿海的四大一线之一
  
  所以xk是一线城市的1/8
  
  假设一些占发达中国沿海的1/2那xk就是1/16
  
  而发达中国沿海为中国做了很多很多经济贡献
  
  我们姑且假设是1/2
  
  xk就为中国经济做出了1/32的贡献
  
  2018年中国gdp是90.03万亿元
  
  1/32是28,134.65625亿元
  
  这是什么概念
  
  比尔盖茨身价是920亿美元约合6175亿rmb…
  
  蔡旭困是比尔盖茨的4.56倍!’
  
  咳咳,回到话题。
  
  当然也有人不喜欢《比利·林恩》,直接批评:“让人生厌的高清数字肥皂剧,情节干瘪的要命,除了男主角,其他配角都在认真演戏,但是无奈,就是相当无聊。如果你管这个叫技术革命真是糟蹋了“革命”两个字!”
  
  “或许是李鞍有史以来最差的一部,逻辑混乱,剧情无聊,冷笑话尴尬。最后别和我提120帧,我只在乎内容。”
  
  ……
  
  美国纽约首映后烂番茄新鲜度36%,评分4.3,截止11月17日,上映首周,美国票房才100多万,中国票房2.2亿,和四年前《少年派》的巨大成功相比,相差甚远。
  
  这些数字无比冰凉。
  
  这说明李鞍拍了一本烂片吗?不,无论对技术还是对情节,《比利》在业界,特别是大陆,还是收获了不少好评。
  
  然而,宣发加成本,八千万那美元的成本,《比利·林恩》的失败真的有点惨…
  
  李鞍的失手让整个11月的大盘变得不稳起来!
  
  《奇异博士》没能大爆,观众似乎有些看腻了漫威的超级大片…
  
  连续好几天,大盘都稳定在四千万左右…
  
  微博、贴吧等等主流媒体都在报道《比利·林恩》…
  
  按照淘宝方面的预估,《比利·林恩》要想实现盈利,要么内地票房破八亿,要么北美票房破八千万美元…
  
  所以,淘宝动员了所有与之相关的媒体,各种报道《比利林恩》!
  
  有点残酷,奥斯卡级别的导演诶…
  
  媒体都在报道《比利林恩》,马小康坐不住了,明天,也就是18号,《我不是潘金莲》上映啊!
  
  这踏马的,翻开关于《我不是潘金莲》的报道,除了因为范小胖PK华中师范大学上了一波热搜…
  
  啧啧,直接让百年名校背了锅…
  
  踏马的,明明是主办方没有协调好,说好的文学探讨,变成了明星见面会,学校方面顾虑安保,直接让范小胖离场…
  
  怎么就成了华中师范大学的锅了?
  
  可惜,网友不是傻子,除了范小胖的死忠粉,大多数人都是力挺华师,《潘金莲》惹了一身骚…
  
  那怎么办?
  
  赶紧压一波热搜,顺便掰扯一个副教授‘能智去喝茶人肉’暗讽范小胖戏子的绯闻…
  
  可以查看资料,渣浪四川站在28日上午11:32就发布了一篇网站新闻,题为《华中师大副教授讽刺范小胖不欢迎这样的戏子》。而范小胖长微博的发出时间是当天上午10:46,前后相差不满50分钟。
  
  台海网更是于当晚19点整,发布了能智本人的详细个人资料和照片。
  
  这是非常诡异的一点,那些网站作为外人,怎么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知道一个匿名账号的真实身份?而且在微博的搜索框里面,输入能智两个字跳出来的第一行热词就是“能智去喝茶人肉”。
  
  同时,中新网等网站也相继转载了能智本人的照片…
  
  然后,又赢了一波舆论!
  
  一堆不明真相的吃瓜网友纷纷沸腾了!
  
  可是呢,节奏带的太快,凉的也太快…
  
  《比利·林恩》上映后,几乎没人讨论了!
  
  那就再来一波。
  
  可是,没什么好炒作的啊…
  
  《我不是潘金莲》试映,影评人都在叫好,没有什么黑粉,审查终于通过了,档期是自己选的,而同档国产电影没有一个像样对手,撕谁能上头条呢?
  
  环顾四周,哦,还有电影院线呢!对,就你了,旺达!要撕就撕个大的!老王,你给我站出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