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661章 争夺激烈 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还就手中武器表演的内容、各支阅兵队的组成、大阅兵所要达到的目标等内容,进行了讨论研究。
  
      尔后,立即召开军人大会,就相关事项进行了明确。
  
      不过短短半日,各路军马即展开了针对性操练,演练场到处是抓紧点滴时间训练的身影。
  
      场面之火热,前所未有。
  
      雷厉风行的作风,争强好胜的心态,一览无余。
  
      即便是从军一生的多思过,也从未见过如此众志成城的操练场景,不由对自己的提议,甚至得意。
  
      同时对华枫的举一反三,很是佩服。
  
      ……
  
      这就是典型的“坏事变好事”!
  
      本来求战心切的将士,由于东风迟迟不至,心态已然变得越来越浮躁,对抗清义军决策层的不满之言论已然甚嚣尘上。
  
      认为华枫等人太过小心,不过一些普通清兵而已,何需如此费神劳力?
  
      直接闯进清营大杀一气,岂不省事?
  
      至于些许强弓硬弩、武林高手,又有何惧?
  
      要知道,抗清义军阵中,可是高手如云,何惧来哉?
  
      华枫委曲求全的苦心,以最小代价获取最大胜利的想法,这些将士有的理解,有的却懵懂无知。
  
      即便各主将有所诠释,但不以为然者仍是较多。
  
      而阅兵决定出台之后,不但立即转移了全体将士的注意力,还进一步激发了练兵热情。
  
      实可谓一举两得。
  
      ……
  
      华枫之所以将阅兵时间定在半月之后,主要基于两点原因。
  
      其一,因为陈近南多方估测、反复演算后告知,半月之内无东风。
  
      既然无法行事,那就只能操练半月了。
  
      其二,如果操练时间太短,恐怕效果不大。
  
      毕竟要展示的内容有三项之多。
  
      毕竟大多数人并无从军经历,连军人最起码的集合站队、队列行进、口号番号、坐相站相都从未见过。
  
      这些,都要从头学起。
  
      ……
  
      好在教头倒也足够。
  
      那从北伐义军跟随华枫而来的二千余老兵,顿时成了抢手的香饽饽。
  
      而这些人在抗清义军阵中,原本属于最底层的存在,这次也终于扬眉吐气了一回。
  
      那些平时只能仰望的武功高手,此时却被自己极为“放肆”的呼来喝去。
  
      就连高高在上的主将、副将和诸多将领,也不例外。
  
      因为操练之前,主将就非常严肃的当众要求:操练必须从难从严,任何人都必须听从教头指挥,无人可以例外,包括他自己在内。
  
      相似的一幕,在各路军马同期上演。
  
      各军主将委实是英雄所见略同!
  
      ……
  
      大规模阅兵,其实就是另类战场。
  
      体现的,不仅仅是一支军队的战术素养,还可从侧面反映其战斗力、凝聚力、接收力。
  
      因为,只有三支兵马有北伐义军这些老兵的存在。
  
      分别是前军、中军各有一千人,弓箭营有六百人,其余各路兵均再无老兵。
  
      就连操练教头,都是华枫统一从中军指派。
  
      因此,可以说基本上是处于同一起跑线上。
  
      ……
  
      教头能力持平,同时起跑,如果落于人后,只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操练之时不认真,未认真对待大阅兵;二是自身能力素质偏弱,接收新鲜事物较慢。
  
      无论何种原因,皆为各主将所不容。
  
      因而各军主将不约而同的做标杆、作表率,带头严格要求,带头严抓细训,带头听招呼守规矩。
  
      主将如此,其余部属又哪敢偷奸耍滑?
  
      教头或许拿你无可奈何。
  
      但主将呢?
  
      毫无疑问,轻松加愉快!
  
      无论武功,还是声望,主将均远远超出配属将领,更遑论普通一兵。
  
      而且,即便对簿公堂,也毫无胜算。
  
      统帅华枫,当然也得维护主将之权威。否则,威严受挫的主将,又如何带兵打仗?
  
      ……
  
      紧张忙碌的日子,与轻松惬意的时光一样,过得极快。
  
      大规模阅兵,如期到来。
  
      由于华枫要求全员参与,因此阅兵队共有五十支之多。
  
      五十支人马,均展示三项内容,一日时间显然不够。
  
      因而在征求陈近南意见之后,华枫决定此次大阅兵分两日进行。
  
      每日展示一项内容,当场宣布评定结果、当场颁发荣誉大旗和烈酒。
  
      因“配合意识”这项内容,是综合“精神面貌”与“手中武器”两项内容所评,无须单独展示。
  
      因此,整个大阅兵,两日足矣。
  
      ……
  
      阅兵当日,天公不作美,纷纷扬扬的雪花,被怒嚎的寒风吹得翻滚飘飞,久久难以着地。
  
      与“患难见真情”的道理一样,恶劣的天候环境,更能鉴别孰优孰劣。
  
      裁判评定席,华枫、朱洪竺、陈近南、万云龙、刘雄、洪福来、赵书海、崔尚仁八人并排而居。
  
      八大顶尖人物的背后,九面鲜红的大旗迎风招展,二百三十坛烈酒光彩夺目。
  
      大旗之上,“××××大阅兵第×名”的字样格外耀眼。尤其是“第×名”那三颗大字,竟然字体既大且粗,宛如烫金一般,熠熠生辉!
  
      ……
  
      操练场,五十支队伍整齐而列。
  
      人数虽众,但却寂然无声。
  
      就连数千即将上阵展示自我的战马,也显得异常安静。
  
      即便身上盖满了雪花,却无人动弹分毫。
  
      数千战马,亦如是!
  
      而各军主将,均是直勾勾的盯着那三面标有“第一名”字样的大旗。
  
      显然,他们无不信心满满,打算将其揽入怀中。
  
      ……
  
      西风烈,从头越。
  
      对于这些主将而言,此次阅兵,就是一次全新的战斗,就是此次从军征程的开始。
  
      谁不想打响开头炮?
  
      谁不想踢开头三脚?
  
      谁不想取得开门红?
  
      ……
  
      将这一切尽收眼底的华枫,心下甚为满意。
  
      这才像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
  
      最起码表面上如此。
  
      半个月前,这支军队乃是彻头彻尾的乌合之众。
  
      行事、说话,无不透露出一股草莽之气,哪有半点军人特有的气质?
  
      不过短短半个月,即有如此成效。
  
      有武功根基之人,果然进步神速!
  
      北伐义军当初强训近四十日,军容仍远不及此时的抗清义军严整。
  
      基础、天赋之重要,由此可见一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