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华人城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月十六日。
  
      上市前一天。
  
      早晨。
  
      缅银监会发布消息。
  
      “昨日,我方正式和华夏达成金融合作协议,协议内容为双方指定账户可跨境购买股票,具体实施日期,将会在本月底试运行。”
  
      “试运行期间,只有达到一定要求的两国账户,才有资格申请跨境证券交易,试运行时间为三个月,三个月后,视情况扩大账户规模。”
  
      “具体实施细则如下。”
  
      “。。。”
  
      同时。
  
      华夏央视也播出了这则新闻。
  
      一时激起千层浪。
  
      缅股论坛。
  
      “好像去年底就传出消息。”
  
      “终于落地了。”
  
      “我们去买华夏的什么股票?全球金融危机,好像就缅股安全一点,虽然我是华人,但不得不承认这边的股票值得投资。”
  
      “你傻啊,我们不过去,人家可以过来。”
  
      “可是,这对华夏有什么好处?不是资金外流了吗?”
  
      “你真傻还是假傻,会不会算账,要是这边股市表现好,华夏人过来肯定会赚钱,赚了钱流回去,一块变两块,华夏就赚了。”
  
      “还真是。”
  
      “那我们不是亏了?”
  
      “你亏什么?华夏人来了,股票上涨。”
  
      “糊涂了,那到底谁亏?”
  
      “股票在上涨期间,谁都没有亏,在山峰滑落的时候,谁持有,谁就亏,所以,还是要坚持价值投资,不要盲目跟风,更不要追高。”
  
      “。。。”
  
      缅股民们挺高兴。
  
      以华夏的体量。
  
      随便来点人。
  
      估计就能把公司不多的缅股价格冲高,肯定是赚的,对此,他们可是深有体会,这些来治病的外国人,不少都投资了缅股。
  
      有的少,几万块。
  
      有的多,甚至上亿。
  
      让他们的手里股票价值一直在增值。
  
      现在。
  
      又多了华夏。
  
      肯定是大好事。
  
      相对来说,华夏股民在兴奋的同时,还多了一丝纠结。因为还得等到月底才开通,他们已经不可能认购到青元科技的股票。
  
      “好失望。”
  
      “羡慕缅那边有朋友的,可以帮忙买。”
  
      “话说,按照这个政策的时间,青元科技的股票在我们去的时候,肯定已经涨到了一定地步,我们还有必要过去买吗?”
  
      “如果是相信它会涨,就去,不相信就不去。”
  
      “我信唐青。”
  
      “我也信。”
  
      “我觉得可以投资其他的,比如缅亚环保技术公司,这家公司的产品独步天下,我认为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投资对象。”
  
      “风险大吗?”
  
      “有点,毕竟已经那么多资本投了。”
  
      “我觉得风险很大,缅亚环保技术公司发行价六点六亚元,当时市值不过两千亿亚元,折合不到三百亿美元,一周就突破了四十亚元,市值破万亿。”
  
      “可现在的股价呢?已经涨到了五十八亚元,市值达到了一万七千亿人民币,这么大的盘子,我认为上涨空间已经不太大了。”
  
      有位‘资深’股民分析道。
  
      下面一片赞扬。
  
      不过。
  
      还是有人不服。
  
      “我不同意,缅亚环保技术公司的市值,远远没有达到巅峰,你们难道没有看过人家去年的财报?全球年营收超过三千二百亿亚元。”
  
      “用营收和市值的公式,这已经算是低估了,要不是缅股相对比较封闭,对外国投机资本管理严格,再翻一倍我都不吃惊。”
  
      这个论调也得到了一大批的支持者。
  
      的确。
  
      这家公司的技术几乎是独家垄断。
  
      只要垄断。
  
      就有超额利润。
  
      加上缅股的盘子小,不能让市值充分体现,不然,这家公司公司绝对能挤进世界上市公司的前十,而且地位会非常稳固。
  
      于是。
  
      双方僵持不下。
  
      在激烈的争论中。
  
      一个网友爆料道:“三天前,缅亚环保技术公司向各国媒体发出新产品发布邀请,时间定在三月二十六日,地点新安市,具体发布内容不详。”
  
      “不详你说个屁。”
  
      “说不定又是行业革命。”
  
      “切,哪有那么多的新技术。”
  
      “我有种预感,现在买入是个好时机,虽然不知道这次发布会的内容,但以前两次发布会的情况来看,这种规模,绝不是一般产品。”
  
      “有点道理,宁可信其有,我先找我缅的朋友帮忙买一些囤着。”
  
      。。。
  
      京城。
  
      秋宫。
  
      大包厢内。
  
      近三十人坐成一桌。柴仁和郑林为首,他们都是这次准备去搭顺风车的,前几次的顺风车让他们总计赚了好几十亿,各个笑得合不拢嘴。
  
      “各位,明天早上九点半,机场见。”
  
      “一定。”
  
      “上次去新安市玩过,挺有意思。”
  
      “裴哥,你也去?”
  
      “我就不了。”
  
      让其他人惊讶的是,裴阳竟然也来了,这人从军后,几乎不会来参加这种聚会,现在应该是来凑个热闹,裴阳不可能做生意。
  
      聚会结束。
  
      裴阳和柴仁单独聊了聊。
  
      柴仁问:“不准备买点?”
  
      “我买来做什么?”裴阳无所谓道,他又不是生意人。
  
      “也是。”
  
      裴阳忽然问:“一定会涨?”
  
      “当然,不然你以为我们在做什么?”柴仁笑道。
  
      “那就好,那就好。”裴阳点了点头。
  
      柴仁不知道‘那就好’的意思是什么,也懒得问。裴阳看着柴仁,“怎么样,身价暴涨那么多,是不是该支持一下国防事业。”
  
      一听。
  
      柴仁翻着白眼:“干嘛,想抢劫啊,我敢给,你们敢收吗?”
  
      “不敢。”
  
      “那你还说。”
  
      “逗你玩。”
  
      “。。。”
  
      。。。
  
      缅。
  
      缅亚经济特区。
  
      掸邦地区。
  
      新华市。
  
      这是一个位于掸邦东面的城市,距离华夏很近,直线距离只有十公里,开车不过十来分钟,以前这只是一座小县城,算是重要的边境口岸。
  
      后来。
  
      掸邦纳入缅亚经济特区。
  
      成为三地区之一。
  
      这里就进行了撤县升市。
  
      巨额拨款下。
  
      开启了规模庞大的城市建设。由于靠近华夏,大量华夏工程公司中标,也带来了数量庞大的工人,在这里夜以继日的修筑城市。
  
      也是由于靠近华夏。
  
      这里一直以来都是以华人后裔为主,也是‘新华’的由来。在零的政策下,这里的公务人员大多都是华人,就连城市建筑都偏向于华夏风。
  
      晋元区。
  
      新华市规划的中心城区。
  
      此刻。
  
      设计中的现代建筑,都还蒙在一层绿网之中。
  
      叮叮当当的好不热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