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225章:意外之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两人握过手,张广成再次开口道“尽管之前已经知道你很年轻,但直到现在见了面,才发现居然这么年轻,了不得啊。”
  
      “您过奖了。”林启风谦虚道。
  
      张广成摇摇头又道“市里出了你这样的年轻人,是荣誉也是福分,该自信的时候就要自信。”
  
      “这是陆诚,香江汇昌银行总经理,也是本次投资的负责人。”沈宏继续介绍道。
  
      “陆先生你好,欢迎你到我市来进行投资。”张广成再次伸出手道。
  
      “张书记您好。”陆诚跟着打声招呼。
  
      见沈宏没有再介绍的打算,张广成心里明白,这群人里的话事人,就是林启风和陆诚两人了。
  
      “里面请。”张广成邀请道。
  
      引着众人到座位上坐定,秘书挨个上了茶,张广成开口道“首先,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全体工作人员,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说完开始鼓掌,众人紧忙跟上。
  
      会议室里,掌声雷动,气氛热烈。
  
      例行程序走完,张广成直接开门见山道“双方都到齐了,事情大家也都清楚,我就不多做赘述了。”
  
      说着顿一下,然后又道“关于纺织厂的资料,想必陆先生和小林也都看过了,对于具体选择哪家纺织厂,不知道两位商量出结果了吗?”
  
      “已经有结果了。”林启风笑着回道。
  
      “哪一家?”张广成追问道。
  
      市里的人也都很好奇,紧紧盯着林启风,期待从他口中听到答案。
  
      尤其老王老李老赵三人最为认真,表情十分严肃。
  
      没办法,刚才脸被打的太响,都指着现在找回一点颜面呢。
  
      “哪一家都不是。”林启风摇摇头道“经过我们慎重考虑,最终决定,要在市里重建一座全新的纺织厂。”
  
      很意外的结果,市里的人相互对视一眼,面面相觑。
  
      市里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凑在一块商讨了那么长时间,甚至为此还发生了一些冲突。
  
      经过激烈讨论,才算定下了调子。
  
      劈好柴、备好料、架好锅,就等着对方给出结果,然后看碟下菜呢。
  
      结果……
  
      这是连锅都要换了的节奏吗?
  
      他们刚才的讨论,都成扯淡了吗?
  
      “为什么?”张广成沉声问道。
  
      “市里的情况,不用我介绍大家也都清楚,农村里刚吃饱饭没几天,手里没多少钱,购买力有限;
  
      城里的情况比农村稍好一点,但也好的有限,如果只依靠市里的市场,不论选择哪家纺织厂,盈利空间……都很有限。”林启风解释道。
  
      “所以,你们就想重建一座纺织厂?”张广成疑惑道“难道这样就能盈利吗?”
  
      “没错。”林启风肯定道“赚钱的生意,才能发展的更好,既然市里的盈利空间有限,那就只能把目标放长远一点,咱们虽然没钱,但外国人有啊,把产品卖给他们,不就能赚到钱了?
  
      想挣外国人的钱,就得让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足够的竞争力,所以,新厂一定要建,不但要建,还得用高标准、严要求来建,一切向国际市场看齐。”
  
      步子迈的有点大,市里众人一时间没反应过来。
  
      他们先前只是想拉点投资,现在,一不小心就扯到赚外汇上了?
  
      简直是意外之喜啊。
  
      张广成眼睛都亮了,脸上带着惊喜,问道“咱们的产品,真能卖到国际上吗?”
  
      “为什么不能?”林启风反问一句“我们比他们差在哪吗?只要机器设备到位,原料供应没问题,工人技术水平足够,完全没问题。”
  
      “好,说的好。”张广成兴奋了,直接拍板定下来“我们就建新厂,用最高的标准,最严的要求,选最优秀的工人,生产最好的产品,然后卖到国外,去赚外国人的钱。”
  
      双方老大关于建新厂的问题达成一致,方向定好,接下来就到了新厂的一些具体细节。
  
      涉及到双方的根本利益,两边都很认真,就此方面展开激烈的交锋。
  
      谈判从上午九点半开始,一直持续到中午,两个多小时的讨论,关于合作的基本框架已经协商完毕。
  
      双方一致同意,由市里提供建厂所需土地,并且从市里三家纺织厂中抽调精兵强将,解决新厂的先期人员问题。
  
      税费方面也有优惠,新厂投产之后的两年内免税,之后的三年,税费按一半征收,从第五年开始正常缴税。
  
      总结起来就是,市里出人出地出政策,最终在新厂中占股三成。
  
      由林启风所代表的的香江汇丰银行方提供建厂、购买机器设备、生产线的所有费用,并且负责新厂日后的管理、经营、销售等事宜,最终占股七成。
  
      双方斗智斗勇,谈判过程激烈,最终富有成果。
  
      一切进行的都很顺利,眼看就要签署最终合同,就在众人都以为马上就能喝上庆功酒时,因为陆诚提的一个条件,导致谈判卡了下来。
  
      陆诚提出,应由市里提供新厂所需的水、电、公路等相关的配套基础设施。
  
      市里的意见同样明确,水电等问题都能解决,修建公路的人手问题也能提供,但是出钱……免谈。
  
      市里还穷的叮当响,各项工作都要开展不下去了,哪有钱修路。
  
      双方无法达成一致,谈判陷入僵持。
  
      “我有个想法,不知道合不合适。”林启风沉默一下道。
  
      “说说看。”张广成示意道。
  
      “修建公路的费用、工人的工资,都可以由我们来提供,但是我有一个条件。”林启风认真道。
  
      “什么条件?”张广成皱眉问道。
  
      “公路建成之后,我们有权在公路上修建一座收费站,向过往车辆收取一定的过路费,用于收回成本,并且承担之后的公路养护所需费用。”林启风提议道。
  
      国内第一条高速公路要到1988年才能建成,收费站在此时还是一个新鲜事物。
  
      张广成对此不太了解,认真考虑一下,觉得似乎也无不可。
  
      人家出钱修的路,收点钱赚回成本,很正常的事。
  
      而且,收钱又收不到市里。
  
      一分钱不出,还能平白多一条全新的公路,很划算。
  
      “可以。”张广成拍了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