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一章:生意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生意经营千条路,谁有信息谁先富。
  商是肌体商是衣,产是源泉销是渠。
  炉火不旺不出钢,不懂行情难经商。
  坐商入商变行商,财源滚滚达三江。
  无商无贩不成市,作买作卖先作市。
  裁衣裁裤先量体,经商制作先摸底。
  柜台忙时心不乱,顾客少时心不散。
  不愁他山店门破,只愁眼前无好货。
  粮食一颗颗成担,钱财一分分上万。
  紧提酒,慢打油,卖菜卖瓜秤抬头。
  鸡卖叫,鱼卖跳,随行就市涨船高。
  二月二,四月八,不见黄瓜也见花。
  五月瓜,六月桃,南瓜茄子脚板芍。
  七月葱,八月菜,隔年荞麦不要卖。
  九月栗,十月菱,菠萝西瓜芋艿芹。
  先小人,后君子,商贾逐利不为耻。
  问不烦,挑不厌,漫天要价就地还钱。
  ——————————
  这是一部生意经,总共有三本,分为行商篇,经营篇,最后一本是山川地理,由明末清初一个姓范的商贾总结编写。
  视为传家之宝。
  这范家世代经商,靠着生意经上的记载,几百年来都是富甲一方,直到民国时期,在北平的商店也是鼎鼎大名,生意遍布南北各地。
  后来抗日战争打响,北平沦陷,武汉会战的时候,范家也受到波及,跟随难民一路流落进四川。
  一路上金银都散落一空,唯独这三册生意经,几乎是拼命才保存下来。
  可没想到破四旧的那会儿,被人检举揭发,连同范家多年收藏的诗书,还有两册生意经,一把火烧了。
  唯独剩下一册山川地理,被压在床板底下,躲过一劫。
  才没彻底失传。
  转眼到了1988年。
  而这一代的范家,只剩下1家7口人,老大名叫范明礼,改革开放以后,靠作一些小生意,挣了些钱,心思便活动起来了。
  因为这部山川地理,也叫做商业地理,上面记载了十多条非常经典的贸易路线。
  例如茶马古道,川藏线,滇藏线的茶叶,烟丝,南北丝绸之路沿途的棉麻陶瓷,广西的珍珠,沿海的鱼胶,东北的人参鹿茸,中缅腾冲的玉石玛瑙,青海西.0藏的红花雪莲,冬虫夏草。
  都是一些利润非常高的中药材,和名贵商品。
  全国各地的风土人情,本地特产,一路上在哪里住宿,哪里进货,哪里出货,都是范家世代经商积累下来的经验。
  而范家虽然没落了,但家风仍在,这一代的老头子,也就是范明礼的爹,已经70多岁,他是完整的经历过抗日战争时期的,头发都快掉光了,终于熬到了改革开放。
  看见大儿子在自己的引导下,慢慢的做些小生意,也不过就是卖点鸡蛋,贩点凉鞋,皮带。
  虽然钱没挣到多少,却甚是欣慰。
  便将最后这部山川地理拿了出来。
  试图靠着前人留下的宝贵经验,东山再起。
  因为在老爷子的细心研究之下,惊讶的发现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现在的经商成本,相比明清时期,那门槛简直小到了几乎没有的地步。
  为什么这样说呢?
  好比生意经第一部,行商篇,开篇便讲的是出门七大事,车马粮草,仆役脚夫,一路上都是风餐露宿,动不动就是十天半个月的行程。
  人少了不敢出门,驼得少了又利润不足。
  哪怕你明知道某处贩卖可以挣到大钱,但没有一定的家底实力,是万万染指不了这些贸易的。
  所以古代的豪商大贾都是越做越大,进而垄断一方。
  但现在可不同了。
  因为交通太方便了。
  例如四川到云南,以前叫天堑,而现在一张火车票只要十几块钱。
  仔细考虑了一番之后,老爷子便把埋在地窖里,几十年没敢碰过一下的两箱银大元,还有四根大黄鱼给挖了出来。
  换成钱,拿给范明礼,让他跑到云南买烟丝,红茶,三七,皮货,先试试看看。
  而范明礼跑了两趟,发现这个钱果然好挣。
  建国以后,由于我们国家特殊的国情,国策,导致民间的通商行为很少,而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涉及民生的轻工产品,手工业产品,还有各地的基础制造业,都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而且是飞速发展,可谓一天一个样。
  因为这个工业的基础,是非常庞大的,国家经营建设了几十年,民间的自由贸易,一旦口子放开,必然繁荣无比。
  特别是铁路运输,既方便,更关键的是非常便宜。
  一个人,一个包,在各种商品都很紧俏的年代,就倒腾各地的土特产,摆摆地摊,或者略有薄利,便快速脱手给批发商,也能挣不少钱。
  倒腾货物的人们,俗称倒爷,有投机倒把的意思,也就是最为经典,也最为基础的商业行为,贩卖,或者叫贸易。
  当时依附在全国铁路线上的倒爷们,可谓天南海北,只要能挣到钱,无所不倒。
  不光全国各地,还通过欧亚陆桥的铁路干线,将生意做到了国外。
  俄罗斯,乌克兰,捷克斯洛伐克,苏连解体,东欧剧变,米国的金融战争专家,联合启动了一个五百天计划,只用几亿美元,洗劫了厄罗斯28万亿。
  导致前苏连的这些国家经济结构濒临崩溃。
  国内的轻功和日化产品奇缺无比,国外的底层人民连穿衣吃饭都很困难,因为即便有钱也买不到东西。
  范明礼就这样无巧不巧的加入了倒爷大军,就通过四川和云南的铁路贸易,倒卖皮革和烟草,挣到了一些钱。
  后来心就野了,跑到腾充去倒腾翡翠,赌石输光了家产。
  说是家产,其实也不多,几年存了万把两万块钱,全部栽了进去。
  最后铤而走险,也不知道是走私还是其他什么事情,被抓住判了8年。
  把70多岁的老头子气得脑溢血,还好抢救了过来,落了个半身不遂,卧病在家,全靠两个孙子和媳妇照顾。
  而范明礼的两个儿子,也不知道他当初是怎么想的,两个儿子,一个取名叫范阳,一个叫范伟。
  大儿子范伟20多岁,刚开始,范明礼还是挺顾家,挺会作生意的,想着自己在外面跑,在老家还是要留条后路。
  便在这边的小镇上面,租赁了两间商铺。
  他还是挺有眼光的,作的是当时非常热门的一个东西,人造革,让大儿子范伟掌管铺面,又从云南带回来一个老皮匠,试图教会儿子制皮这门手艺。
  也就是作皮带,皮包,皮鞋,接受预定,也尝试着搞一搞自己产销的模式,钱,挣多挣少,无所谓,重要的是这个实践意义。
  作得好,手工作坊,等自己挣到钱了,以后回来就可以追加投资,办成个乡镇企业。
  可范明礼坐牢去了,大儿子范伟就是个笨蛋,啥见识都没有,守着个皮货店,生意是每况愈下。
  现在门面还开在小镇街口最显眼的位置,墙壁上蜘蛛网都爬了几层,门口摆着一架皮革缝纫机。让他学个制皮,可做出来的皮鞋,半个月都卖不出去一双,被他玩成个补皮鞋的去了。
  逢场赶集的时候,就端个小马扎坐在铺子门口,靠补皮鞋挣个一毛两毛,马上就要关门大吉了。
  小儿子范阳,初中毕业,眼看着要考高中了,范明礼犯事儿被抓进去,读书的事情也就黄了,好在这小儿子也不是个读书的料,整天就知道掏鸟窝,上山下河的疯耍,正事做不来,农活也不愿干,也是个不争气的家伙。
  范明礼进去了之后,就没人管得了他了。
  他母亲说着说着就要掉眼泪,公公瘫痪在家,前两年范明礼出去挣钱,回来修了房子,家里的地都没人种了,今后的日子可怎么办啊,一筹莫展,以后恐怕连吃饭都很困难。
  前一段时间,小儿子范阳爬到树上去捅马蜂窝,从十多米高的树上一屁股掉了下来,摔得人直接昏迷了过去。
  听人说当时都差不多断气了,可神奇的是隔没多久,又什么事没有的,自己爬了起来。
  从那以后,这个小儿子,似乎就变了个人似的,看起来还是蛮正常的,可经常就看见他一个人,坐在哪个地方,就在那里傻笑,还常常自言自语,说一些别人听不懂的话。
  而别人哪里知道,此时的范阳,身体里装着的,竟然是另外一个穿越了时空的灵魂。
  一个原本事业有成的中年人,在穿越了几十年的时间之后,竟然在范阳的身上重生了。
  重生回到了1992年。
  “想不到啊,一觉睡醒竟然美梦成真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