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十章:冤家路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这玩意儿?谁家有病也不能天天吃啊,这到底是个什么?”
  “虫草。”
  缺一门拿起一根来看了看:“这好像个蛾子虫得嘛。”
  “这玩意儿可神奇了,你见过虫子脑袋上面长草的吗?”
  缺一门摇摇头。
  “这个就是了,你知道蝴蝶吧?”
  “嗯,蛾子嘛,知道。”
  “在青藏高原上,有一种蝙蝠蛾,它下的蛋,孵化成这个虫子之后,冬天会钻到土里,所以叫冬虫,等到夏天快到的时候,脑袋上就会长出根草来,这就叫冬虫夏草,治肾虚,你要不要来两根儿?”
  “真的?呵呵好玩儿,这怎么吃?”
  “掰碎了扔嘴里啊。”
  没想到缺一门放到鼻子上闻了一下,果然有股淡淡的草香味,范阳想拉都没拉住,就一口扔嘴里。
  “喔……没什么味道嘛。”
  “……”
  收获了这几根虫草,今天最主要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只是皮革作坊,自己那便宜哥哥,怎么就不听劝呢。
  好好计划一下,这个皮革作坊,在短时间里面,挣到个几百块钱,在范阳看来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现在怎么办?回家了吗?要不我再去和你哥说说,让他们把饭招待我们吃了再走啊。”
  “算了拉倒吧。”
  但回头一想,又的确不甘心。
  “哎我还真就不信了,走,我今天还真得回去把这饭吃了走。”
  范阳一想还有点生气了,毕竟时间不等人。
  缺一门听见范阳要回去赖饭,还以为他开窍了,两人就往回走。
  走到皮货店那个街口时,发现前面围了一个大圈,似乎发生了什么事情。
  把整个街口都堵满了,围了里三层外三层的人。
  似乎在看个什么热闹。
  “该不会出什么事情了吧?”
  因为正好在皮货店的门口。
  范阳多少有点焦急的一望,因为皮货店位置较高,发现范伟和老皮匠正靠在门口,也在往下面张望。
  也是在看热闹的样子。
  “啥子事情?来我看看呢。”
  “打架了,打架了……”
  “打架了?咋回事?”
  缺一门除了对范阳言听计从,对其他人可没那么好脸色,手脚并用想扒开人群,可显然是低估了围观群众的热情,根本挤不进去。
  “走,我们上去看。”
  范阳一指皮货店,两人连忙跑上去。
  看见皮货店下面,应该是摆了个地摊,地上用两根板凳架了张木板,上面铺了张油纸,摆着铁锤,铲子,凿子,铁钎,镰刀,柴刀,之类的农具。
  但此时散落得到处都是。
  油纸上面倒着一个光头大汉,手里拿着一把铁锤,被两个同样精壮的中年人,死死按在地上。
  看来是闹事的,结果闹事不成,被制服在地。
  地上那个光头大汉,虽然吃了点亏,一个人打两个,但仗着手里有铁锤,还在逞凶,嘴里骂个不停。
  压着他那两个中年人,和普通农民的面黄肌瘦完全不一样,两人一看就是常年干苦力的,身材敦实得很,按住了也没打他,只是死死的抓住光头的两只手,不让他爬起来。
  三人僵持不下,围观的多是老农,也没人上去拉架,就在那里僵持着。
  “王叔,咋回事儿?”
  “宋铁匠得嘛,跑起来闹事……”
  总共只有这么大一条街,可以说过上过下全都是认识的,哪家出了什么事儿街坊大概都知道。
  原来宋铁匠和这两个摆地摊的,有矛盾不是一天两天了。
  这两个摆地摊的,也是铁匠,只不过是隔壁镇上的。
  隔壁镇是个小镇,地处偏远,集市的规模赶这边差得远,或许是生意不怎么好做,这两个铁匠便把自己家打造的农具,卷到这边镇上来卖。
  一回两回,宋铁匠都忍了,但在他看来,这镇子上的生意,多少年了,一直是他在做。
  如今抢生意的来了,而且这两个铁匠似乎尝到了甜头,只要逢场赶集,都会卷农具过来卖。
  这一来还有完没完?宋铁匠一气之下,便跑过来闹事。
  说这两个铁匠的农具是烂铁打的,一敲就弯。
  就带着把铁锤过来,几句话不对,照着摊子就砸。
  结果被两人按在地上,还捶了几拳。
  “让开让开,派出所的来了……”
  四五个民警过来,很快控制了场面。
  一阵哄闹之后,三个人都被带走,地上散落的农具被人捡了些走,因为经常都在这里摆摊,王叔和那两个铁匠也是熟人了,那两个铁匠没事也给王叔发根烟什么的,王叔便做个好人,下去帮忙把剩下的那些农具收拾了一下,搬回皮货店。
  “同行是冤家啊。”王叔说道。
  范伟在旁边轻蔑的一笑:“要换成我,脚都要给他们打断。”
  范阳却灵光一闪,找到一个突破口了,没理范伟,却朝着王叔说道:“这个是在所难免的嘛,哪里有那么多独门生意,像这种情况,闹事是肯定不对的,要换成是我的话,处理的方法就不一样。”
  “呵呵。”老皮匠一笑,看着范阳,总感觉今天这二小子有点不一样。
  还知道处理事情了?
  “那换成你,你又要咋个处理嘛。”
  “你卖,我也卖,我就挨着你摆摊,你是隔壁镇子上的,我拼着亏本也要把你挤走,我就不赚钱,成本卖,你隔壁镇上的,还有车马费,人吃马嚼不要钱么?现在这是市场经济了,咋可能没有竞争呢?你今天打走了一批,明天另外一批又来了,你还打得完吗?”
  王叔点点头,这话说得连他也觉得很有道理。
  实际上老皮匠也不懂得什么做生意。
  范阳这一说,还给了他一些启发:“其实怪得了谁嘛,宋铁匠做人是不晓得变通,要换成是我,也不在他铺子上买东西,你打个锄头,还得先交钱,回头还得再跑一趟,做出来要不要得都不晓得,现在这里有现成的,哪个还买你宋铁匠的嘛。”
  范阳一听,脸上的笑意更浓,没想到宋铁匠居然也是老一套的思维。
  听王叔这么一讲,范阳马上就明白了,宋铁匠肯定也是开个铺子,就打点样品,稍微大件一点的农具,都需要预定,说好听一点是量身打造,但这种思维早就应该过时了。
  混口饭吃可以。
  挣钱,这种僵化的思维是肯定不行的。
  这也是那个年代的通病,一来资讯不够发达,二来现金流的确少,作生意的都抱着能少投入,就少投入,能不投入的,就绝不投入,把钱看得太稳。
  所以作坊始终是作坊,办不成商店。
  “对,对,王叔你说的太对了,现在做生意,谁不买现成的嘛,我们作皮鞋不是一样么,卖不出去,是不是也该找找自己的问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