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034章 耕读 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振华被母亲的反应吓到了,急忙扶住母亲的肩膀,问道:“妈,你怎么了?”
  翠红扑簌簌地落泪,半晌才抹着眼泪说道:“多好的一个姑娘啊,唉……可惜咱家没有这个福气……”
  振华勉强一笑,安慰母亲道:“妈,好姑娘多的是。我又不是三十四十,还怕以后讨不到老婆吗?你放心,我以后就找一个章克香那样的,孝敬你到老!”
  翠红看了儿子一眼,欲言又止,摇摇头走了出去。
  门外,赵成海正在偷听。
  看见妻子翠红出来,赵成海一把拉住她的手,就往自己的卧房里扯。
  翠红正伤心着,用力甩开了丈夫的手,瞪眼道:“拉拉扯扯的干什么?不成个人样!”
  赵成海却借着酒兴,将妻子推进了卧房里,关上房门,笑嘻嘻地说道:
  “怎么样怎么样,我没说错吧?浮华!开店做生意的姑娘,就是浮华。她明明都有对象了,却又和振华这样不干不净的……她下次再来,你呀,别这样客气了!”
  翠红擦了擦眼角,瞪眼道:“你又心疼今天下午那几个鸡蛋了是吧?以后人家来了,我更客气!她做不了我们家的媳妇,我就认她做干女儿!”
  赵成海叹气摇头:“我是心疼那几个鸡蛋吗?头发长见识短!鸡蛋都是小事,振华的名声是大事啊!他和小裁缝这样藕断丝连的,只怕名声更坏,以后去哪里说媳妇?”
  翠红不说话了,气呼呼地坐在床边。
  赵成海厚着脸皮,又拉起翠红的手,小声说道:
  “振华的亲事你别担心,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年后,我们的房子盖起来,振华也做了民办教师,又和信用社施主任是朋友,还担心没人上门提亲?就怕那时候,门槛都被人家踩破了!”
  翠红甩开手,没好气地说道:“那你赶紧把门槛加高一点,要不四乡八里的姑娘都来给你做儿媳,咱家里养不起!”
  赵成海嘿嘿一笑,去灶上打水洗脚。
  对于今天所发生的的事,赵成海非常满意。
  首先,贷款批下来了,而且儿子和施主任还是好友,这是最大的喜事;
  然后,小裁缝找上门来,也让赵成海觉得面上有光——谁说我儿子是神经病书呆子?臭猪头还有馋菩萨,书呆子也一样有姑娘看上!
  最后,小裁缝和振华成不了,更让赵成海得意。以后见了邻里乡亲,他就可以说,是儿子看不上小裁缝!
  这样的话,儿子的身份,又抬高了几分。
  ……
  振华躺在床上,睡不着,也在回想这一天发生的事。
  贷款的事算是妥了,不用多想。
  章克香的事算是吹了,也不用多想,幸好刚刚开始,感情上没有陷得太深。
  当民办教师的事,却让振华有些向往。
  一辈子做农民,和老爹的人生一样,的确是太无聊了。
  当个民办教师,怎么也算个文化人,比身边纯粹的老农民,总要高出半个头吧?
  苦点累点,和父辈有个不一样的活法就行!
  次日。
  赵成海一大早就来敲儿子的房门,说道:“振华利索点,起来洗脸刷牙,跟我一起去镇上找施主任!”
  振华不大乐意,在卧房里说道:“昨天不都说好了吗?你自己去拿钱就是了。”
  赵成海提高嗓门:“什么话?你和施主任是朋友,不是更好说话?起来起来,快点快点!”
  其实,赵成海见到施主任,总有些局促。带上儿子,那就不一样了。
  翠红也在房门外说道:“三千块钱,你爹一个人去拿,我也不放心。而且,你同学的自行车还在家里,你要给人家送去吧?”
  振华这才想起自行车的事,只好起床洗漱。
  早饭后,振华推着自行车,和老爹一起赶向河东镇。
  出村口走了十分钟,到了大姚庄的村前。
  大姚庄的姚老夫子,也拄着拐棍赶集,刚刚从家里出来,上了土马路。
  “老夫子早啊,赶集吗?”赵成海急忙大声打招呼,一边掏出了香烟。
  “哦,成海啊,你也带着儿子赶集?”姚老夫子接过香烟,上下打量着赵振华,微微点头。
  赵振华也点头打招呼:“姚夫子好。”
  姚老夫子年近七十,旧社会长大的,读过私塾,还教过私塾,写的一手好毛笔字,为人正派中和,是附近为数不多的老夫子之一,地方上很受尊敬。
  “好好好。”姚老夫子点头回礼,抬脚向前走,又说道:“那就一起走吧,也顺便说说话。”
  赵成海满脸堆笑,大声说道:“老夫子,我正有事求你哩。准备过了年盖房子,请你老人家给我算算,什么日子开工,什么日子架梁才好啊?”
  老先生年纪大了,稍微有点耳背,跟他说话必须大声。
  老夫子一笑:“好,这事容易,等我赶集回来,给你推算推算,找一个黄道吉日。”
  赵成海连声道谢。
  老夫子却看了赵振华一眼,问道:“孩子你叫什么?小华子,是不是?”
  赵振华点头一笑:“我叫赵振华,振兴的振,中华的华……”
  “嗯,振华,振兴中华……这名字不错。”老夫子理了理胡子,又问道:“你从学校下来了,平时在家里,还看书吧?”
  振华有些脸红,讪笑道:“现在回家种田,已经……不看书了。”
  老夫子皱眉:“一个字都不看了吗?”
  振华无奈,只好应付道:“有时候也看看……”
  赵成海大声说道:“他在家里,看的是闲书!”
  “看的圣贤书?”老夫子耳背,听错了一个字,满心欢喜地看着振华,说道:
  “那好啊,能看圣贤书就好!古人云,读书好耕田好学好就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读书人,就要读一辈子的书。”
  振华哭笑不得,讪笑道:“姚夫子说的对。不过,我现在不是读书人了,是……种田的人。”
  老夫子忽然站住了脚步,看着振华说道:
  “振华你这话说的不对。种田人,就不要读书了?诸葛亮有云,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古人白天耕种,晚上读书,晴天耕种,雨天读书。既耕且读,耕读不废,以耕养读,以读馈耕……”
  振华只觉得头大如斗,急忙说道:“姚夫子说得对,说得对,我以后一定多读书,我、我……先骑车走了,去镇上还有些事。”。
  说着,赵振华一偏腿上了自行车,飞驰而去。
  姚老夫子拿诸葛亮做比方,让振华受宠若惊羞惭满面。自己连个臭皮匠都不如,拿什么比人家诸葛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