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013 考上中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她们也迎来了中考。
  当时报考中专、中山师要进行预考筛选,名列前茅的才有资格参加县里的决选考试。
  1993年吴凤以平均每科90几分的成绩考上了中等师范学校。
  有南阳城的水校、财校和建校来录取。
  考取中专,就代表她成为她们那个寨子里第一个通过读书成为公家人的人,何等的荣耀。
  学校给他父亲发了电报贺喜,孃孃和吴建、吴敏却不高兴了,脸色更加阴郁
  她考取中专,不嫁那个光棍老头,那谁去嫁,吴敏?
  她管不了,那是孃孃的的事。
  很幸福,支教的黄老师,改变了她和其他许多也考上比中专简单一些的中师、高中的乡下孩子的命运。
  支教的黄老师也要走了,据说是出国。
  吴凤她们送行。黄老师坦然一笑:“我走了,希望你们忘了我,但是你们记住,不管你们考试中专、中师……或者考不上都要勇敢坚持走下去。用自己的内心去感受这个世界,做一个幸福的人!”
  有一些同学考取高中。
  小华考取的是中师,说以后回母校教英语。
  吴凤考中专,选择了南阳建筑学校工程专业。据说这个专业毕业能够全国各地四面八方的跑,她说她要去寻找生母。
  ……
  黄老师微笑着和她们告别。
  她们也微笑着等待迎接新生活。
  那个时候,大学的录取率是极其低的!中专则成为广大农村孩子的首选。考上中专便是一步登天,上城市户口、解决口粮、分配工作。直接一步到位,从此人生掀开新的一页!
  但是,那时候中专真心不好考。全县上万考生,前50名才有希望考上!可见那时候的中专生有多强悍!
  以现在的学历参考,一般本科已经不足以形容。她们如果放在现在,基本都可以考上985、211高校。
  她能从村小学到镇中学初三一毕业就考取省城南阳的中专,是镇中学90年代初期很难很难出的出类拔萃的人才,那时想考中专的农村人,复读三年、四年正常,还有复读八年初三,同样死命读,都没考上的,在这个农村中学一样普遍。
  要是考不取,她是不可能有复读机会的,嫁一个村里老头或者逃跑就是她的命运。
  吴凤她考上了中专是百里挑一,轰动全乡,正大光明要去就读南阳市建筑学校。
  班主任吴老师送了她一首打油诗:
  考上中专皆学霸
  一纸通知带红花
  年少学成赴九州
  积极献身奔四化
  我辈正亦展风华
  包括她的父亲都激动专门从外省工地回家来看望考取中专的她。明确支持她,回来还有一个主要目的是要孃孃拿钱给她继续上中专。
  父亲的工资每个月一发,就必须寄回家,留下50元的烟、酒钱。家里所有钱的存取全部由强势的孃孃一手保管。
  父亲手里真没有什么钱。
  听到父亲叫拿钱给她读中专,孃孃手里端着陶瓷杯喝水,里面的水一下子泼向父亲,骂到,“老鞭子,你以为她有好多钱呀,你抽烟喝酒不要钱呀,家里生活不要钱呀!吴建要娶媳妇你看这破房子不要修一修呀!吴敏以后结婚不准备点嫁妆钱呀……你一天就叫我拿钱给她,我哪里有钱,我哪里还有钱……”说着,孃孃脱下鞋子,一边骂,一边用鞋底板抽父亲的背。
  这是孃孃万分气恼她居然考上了中专,把气撒在父亲身上。
  她拿出南阳市建筑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上面明确有读中专的费用说明。
  学生入学不交学费,只交杂费。
  一、杂费包括住宿费、军训费、实训费用、保险费,床上用品一套。
  二、每月有国家生活补助300元。
  三、贫困县农村学生,可享受每年800元的生活补助,可申请二年共计1600元。
  四、对于表现优异、品学兼优的学生每年按一定比例发放奖学金,并颁发证书,一等奖500元/人,二等奖300元/人,三等奖100元/人。
  五、勤工俭学扶持,贫困家庭学生,还可通过工学交替、勤工助学、假期实习等贫困生扶持政策,完成学业。
  也就是说,她进入南阳建校,其实只需要一开始的几百元学杂费即可。
  以后靠学校的生活补助、勤工俭学都能支撑完成学业。
  父亲被孃孃凶悍地拍打之后,唯唯喏喏的一边退后,一边掏出他皱皱巴巴的烟,找到他的钓鱼杆,去村尾的小河里钓鱼了。
  吴凤也赶紧把家里全家人脱下的一堆脏衣服收拢,放进一个大竹篮子里,提起,也朝小河边走,拿去那里洗。
  小河边群山环绕,满山皆树,葳蕤蓊郁的绿色掩映着这条清澈的小河,四周除了她洗衣服划水的声音,天上摇摇晃晃的云朵,蟋蟀长吟……
  父亲在那边抽着烟吊鱼,她走过去,叫着父亲少抽点烟,父亲转过头,对她说,“我一辈子在工地只能挖泥巴干体力活,没文化呀,什么计算工程方量一辈子都不会算,你去读建筑学校,以后在工地是有文化的人,是技术员,不用像我一样一辈子挖泥巴了。”
  她朝父亲笑,只有这种时候,才是她人生回忆中的唯一温馨时光。
  “爸,你不敢凶孃孃是因为我吧,是我把你连累了!呵呵,吴建和吴敏只听孃孃的,以后,我要去外面读书了,你在家一对三也不也是他们对手呀。”
  “傻孩子,看你说什么,都是一家人了。”
  吴凤苦笑一笑,父亲常年在外面建筑工地,哪里知道她在村里这些年是怎么活出来的呢!
  “爸,你当初是从哪里把我抱过来的呀,我不会是你捡的,不是你亲生的吧!”
  “乱说,你就是我亲生的,当初是在,在湖南株洲……那个罗溪村修湘黔铁路时……”
  “那我亲妈呢?”
  吴凤只要一找到机会问到这个问题父亲就耷拉着脑袋一言不发了。
  然后父亲从裤子缝着线的裤包里掏出400元,这是父亲背着孃孃存的私房钱,问她够不够。
  她一激动,告诉父亲,“我以前在家种菜卖也存了100块,那现在有了500块钱。”
  “500怕不够,我回去叫这婆娘无论如何要给你点……”
  “爸,你不要去和孃孃吵了,你也吵不过她,500元够了,我都长大了。放心,她什么苦都能吃,你放心!”
  说这话的时候,吴凤是有十足绝对信心的,她能在村里小学,镇里中学读书,都是学校里有一群一群善良的老师。
  考取中专,要进南阳市建筑学校。同样是学校,有老师。
  有学校和老师的地方,成了她心里已经根深蒂固的这个人间最温暖最善良的底线之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