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六十一、马家思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刘彻脸上阴晴不定,盯着马括看了一阵。
  想发火,却找不到由头。
  沉默了一会,刘彻先打破了沉默。
  “你到底是持哪家思想?”
  马括道:“董仲舒的思想,乃是儒家思想,却不是孔孟之时的儒家思想。
  相比起孔孟的思想,董仲舒更加地务实。后世的治国思想,便是在董公的思想之上再发展。
  而臣的思想,比董仲舒更加的务实。
  臣的思想,叫马家思想!”
  刘彻笑了笑,道:“难道你想当‘马子’吗?还马家思想!”
  马括苦笑一声:这都什么话,自己成了马子了……
  马括道:“此子也姓马,却不是臣所著。在后世,马家思想确实是最实用的思想。”
  马克思虽然不姓马,也没法跟刘彻解释。
  姑且就把马克思思想当作马家思想吧。
  刘彻没有深究,问道:“你打算怎样提高民力?”
  马括道:“想要提高民力,一在工具,一在制度。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又互相牵制。”
  慢慢想了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马括开始侃侃而谈。
  后世的思想是先进,肯定比这个时候的先进。
  但是,怎样把后世的思想解释给刘彻听,并且改造得可以适应这个时代,就是个难题了。
  马括来不及细细琢磨,边想边说。
  “农田产量,乃是国力之根本。想要提高农田产量,策略有三。”
  “一曰种子,二曰田力,三曰人力。”
  “种子不同,产量便不同。同样产量之下,也有的种子不招虫,有的种子招虫。如果天下之人都用优选之种,则单论一田产量提升不多,全国来看,增产甚为可观。”
  刘彻点了点头,道:“如果可以免去旱灾虫灾的危害,增产确实不少。”
  马括道:“田有贫富,富田的田力高,贫田的田力低。臣知有法可使贫田变富,富田可连年耕种。温暖之地,甚至可以一年种两季庄稼,甚至三季。”
  刘彻戏谑地一笑,问道:“你会造吗?”
  马括尴尬地笑了笑,道:“简单的会造。复杂的也会造,却需要准备工作太多,一时半会还鼓捣不出来。”
  上次和刘彻单独见面,马括说了许多新鲜玩意,却一个都不会造。
  这次说了这么多,就算不会造,也得硬着头皮说会。
  “那第三呢?”
  马括道:“人力有限,并不能提高太多,却可以提高人力的效率。
  臣之曲辕犁,想必陛下已经知道效果。如果臣能制造十样八样的,如曲辕犁一般的器物,提高民力五六倍,那么我大汉国力至少能再增长五六倍。
  到那时……”
  刘彻打断道:“到那时,朕就朝东西南北开疆拓土,把朕的疆域打到天边去!”
  “呼……总算是过关了。”马括心里暗暗松了一口气。
  “你所提三条,何时可实现?”
  吹完了牛逼,得来点实际的了。
  马括道:“许多想法,臣只知道个大概,还需要摸索试验。如果不出意外,臣能保证一年一个样,效果不输曲辕犁!”
  如果潜心搞研发,马括觉得一个月搞出一个小发明都没问题。
  说了一年一个大变化,也是给自己预留了退路。
  “说吧,你想要什么?”
  马括道:“臣已经有了封地,现在最缺的便是人手。”
  刘彻道:“朕不是允许你们招募野人了吗?”
  马括道:“不够……另外,工具和材料也不够。”
  刘彻沉思了片刻,道:“朕听你一句劝,两年暂不动兵。少府的收入划出三分之一供你用度,如何?”
  虽然不知道少府的收入是多少,好歹也是相当于国库六分之一的收入了。
  马括喜出望外,赶忙道:“臣拜谢陛下。只第一年需要动用少府钱财,以后,少府的收入必能增加,到时候,陛下只需要把少府新增的钱财供臣用度就够了。”
  看着马括说得信誓旦旦,刘彻没有立刻答应。
  想了片刻,道:“新增收入的三分之一给你!”
  马括刚才说的少府新增收入归自己,也就随口一说,没想到刘彻竟然真的答应了。
  虽然答应的不是全部。只是三分之一,那也是非常可观的一大笔钱。
  在马括眼中,大司农那点收益,他还真没放在眼里,少府掌管着工商业,这才是真正的摇钱树。
  别说三分之一了,就是三百分之一,都能让马括梦里笑醒。
  试想,当今社会,有谁敢说自己的收入能达到国家财政收入的三百分之一?
  或者谁负责的项目资金,能拿到全国财政收入的三百分之一?
  况且还是每年都有这么多。
  ……
  回茂陵邑的路上,马括,罗杰夫,东方朔三人结伴而行。
  “师弟看起来意气风发啊!”
  马括道:“师兄这么潇洒之人,难得受到赞赏。”
  东方朔道:“师兄我也是无奈啊!既想要潇洒,又想要吃饱饭,不能兼得啊!”
  马括道:“师兄满腹经纶,却甘愿隐于朝,不觉得屈了自己一身本事吗?”
  东方朔道:“朝堂不比战场好混。你师兄我不愿去战场厮杀,就在朝堂上先待着吧。”
  马括算是看出来了,东方朔就是传说中大隐隐于朝的人。
  满腹经纶却不施展,不是不愿意,实在是不能。
  经过了白天的小朝会,马括算是发现了,现在的朝堂之上就是各种势力在纠缠。
  刘彻雄才大略,却也没能达到一言九鼎。
  简单来说,由传统勋贵阶层,新进士人阶层,武将集团,再加上刘彻,共同组成了大汉朝堂的势力版图。
  国家权力就那么大,一方多占了一些,另一方必然就会少占一些。
  过去的许多年,刘彻只是把外戚的权力拿了过来,对其他几股势力并没有完全掌控。
  聪明去东方朔,自然不会轻易地去投靠哪一方。
  因为无论哪一方,都不长久。
  在定襄受到了马括的一句点拨,东方朔最终投靠了刘彻一方。
  而此时,东方朔的升迁速度,也比历史上快了一些。
  马括知道东方朔不是混官场的料。
  不是能力不行,而是性格不行。
  官场,是给霍光这种人去混的。
  于是,马括邀请东方朔,道:“不如师兄来帮我如何?”
  “去种地?”
  “师兄想过用河流之力来耕地吗?”
  东方朔闻言,表情严肃了起来。
  沉默地走了一阵,东方朔忽然潇洒地一笑,道:“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