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一二七、万人空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出了衡山国,剩下的路全是大汉国贯彻郡县制,受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土地。
  马括一行人,有侯爷,有钦差,在这片土地之上就是至高无上的存在,各地地方官对他们极力地阿谀奉承。
  他们当然没心思沿途吃拿卡要,只想着尽快回京交差。
  从东南回长安,首先经过的是霍去病的驻地。
  接风洗尘,霍去病设宴款待。
  “听闻阳城侯东南之行收获满满,恭贺!”难得霍去病会说一句漂亮话。
  马括赶忙谦让道:“不敢不敢,冠侯横扫大漠才是大功劳,我等只是做些须末工作。”
  说实话,霍去病的夸赞让马括很受用。好话谁都会说,从谁的口中说出来意义不同。
  一代战神霍去病,桀骜不驯之人,能出口夸赞一句,怎能不让人激动。
  李敢道:“阳城侯莫要谦虚了,光你征发的数万壮丁,就是大功一件了。”
  赵充国也参加了宴席,虽然座位靠后,却也红光满面,仿佛马括的功劳就是他的功劳一般。
  宴席的气氛,是愉快而热烈的。只是明日大家各自都有任务在身,不敢贪杯。
  酒席散罢,霍去病单独留下马括交谈。
  “听闻你对河西之战有想法?”刘彻曾经对霍去病提过一些河西之战的想法,霍去病觉得很有道理,追问之下才知道是马括的主意。
  今日遇到马括,没有不好好问问的道理。
  马括道:“正是。”
  “说说。”
  “不知冠侯对河西之战有何规划?”
  霍去病略一思忖,道:“河西之地的匈奴部落,对我大汉持敌对态度的主要就是浑邪王和休屠王,其他的人或者对我大汉亲善,或者保持中立态度。所以,速战速决,击垮这两个部落。”马括也是刘彻的心腹,霍去病不担心自己的作战计划会泄露。
  马括道:“没想过漠北王庭?”
  霍去病心中诧异。在他看来,自己就是这个国家最风骚的将军,现在居然有人提出了一个比他更加风骚的作战计划。
  “你莫不是说笑?”
  能让霍去病差异,马括心中有几分得意。
  “冠侯看我在说笑吗?”
  看到霍去病还是有些不信,马括道:“不如我先问冠侯几个问题吧。”
  霍去病抬头看着马括,静等发问。
  “如果一战平匈奴,冠侯有什么难处?”
  霍去病道:“一战能定河西,已经是极限了。再打下去,不论是战士的体力还是后勤补给,都跟不上。别的不说,战马损耗就是一个大项。”
  马括道:“战马好说,我搞得那个马蹄铁可还好用?”
  霍去病道:“如果大规模使用马蹄铁,应该可以打到漠北。”
  当然,霍去病没说的是,即便是有马蹄铁,整个大汉能实现这种规模战役的人也就两个人,另一个是卫青。
  “去淮南国之前,我搞了些干粮,冠侯有空看看去?”
  霍去病眼前一亮,道:“当真?”
  从过去的经验来看,马括总是能弄出许多新奇又实用的小玩意。
  想到这里,霍去病的呼吸都有些急促起来。如果马括真的能解决后勤问题,那么一战定漠北恐怕便不再是做梦了。
  马括道:“那么现在,就只剩下战士体力问题了。”
  霍去病一扬手,打断马括,说道:“只要你能解决后勤问题,剩下的事交给我?”
  马括伸手和霍去病击了个掌,道:“一言为定。”
  霍去病的神色肃穆了起来,道:“一言为定!”
  ……
  在这个时代,霍去病是辉煌的,也是孤独的。冠盖古今,成就了冠军侯的威名,也使得没有人可以与他为伍。
  霍去病的傲,正是来源于这份孤独。
  而马括的这一击掌,打破了霍去病的孤独。
  古人的击掌,乃是山盟海誓,不想后世那般随意。这一击掌,就便是马括和霍去病约定了,来年春天,要一战平定匈奴。
  即便是霍去病,在这个宏大的目标面前,都有些紧张地喘不匀气。
  ……
  当然,马括一行人便留宿在霍去病的军营,也为了安全起见。
  如果说霍去病的军营都不安全,那么大汉国就没有安全的地方了。
  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没亮,神清气爽地一行人便上了路,直奔长安而去。
  今天才是大阵仗。
  离着长安城还有老远,就有宫里的谒者来传话:“陛下口谕,今日为众爱卿接风洗尘,你等待会一定要昂首挺胸,彰显我大汉好男儿的气概。”
  说完,谒者一阵风地就又走了。
  众人听了这道口谕面面相觑。虽然不知道前面到底怎么回事,马括大致还是能理解刘彻的想法。
  这要放在后世,那就是要竖立榜样,放大榜样的优点,隐去榜样的缺点,竖立起来让天下人去学习。
  马括深知责任重大,打定了主意要当好这个榜样,不让刘彻失望,不让天下人失望。
  因为这个榜样,也关系到马括来年的河西之战。
  长安城外,迎接的队伍出行三里。这里面有百姓,有贵族,有农民也有贩夫走卒。让马括诧异的是,还有许多外国友人。
  马括一马当先,趾高气昂,面无表情。罗杰夫和曹襄分列左右,一副威风凌凌的样子。段宏跟在后面押送着刘迁,一脸杀气。倒是让跟在最后的刘无采有些手足无措。
  马括大致扫了一眼,便知道了刘彻的意思。
  围观的人里面,有不少都是诸侯国的人,也有一些西域的使团。
  马括领着四个人,可以说是单枪匹马地就平定了两个诸侯国的内乱,还是大汉两个实力比较强的诸侯国,就是要告诉大家,造反没有好下场。
  至于国际友人,是要让他们知道大汉国人才济济,可不只是他们听说过的卫青和霍去病。
  因此,马括才一副生人勿近的模样,就是要形成一种威压感。
  到了未央宫前,才是重头戏。
  因为,刘彻亲自现在未央宫外面迎接。
  马括远远地看见刘彻,正要下马步行,又有一个谒者过来传旨:“陛下口谕,诸位不用下马,陛下亲自为你们牵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