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一四四、被带偏的年夜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终于到了过年的日子,一大家子团员。
  马括一家,罗杰夫一家,班娘母子俩,王浩两口,带上赵充国,李风,浩浩荡荡地颇为壮观。
  再加上两位老神仙,颇有一番三世同堂的感觉。
  马括看着这么一大家子人,坐在一起团团圆圆地包饺子,内心难得地有了一丝温馨和幸福的感觉,也对这个世界有了发自心底里的归属感。
  “还差个孩子啊!”马括对着罗杰夫低语了一句,多少感觉有些遗憾。
  罗杰夫道:“那得打完匈奴回来才能见到。”
  几个女人都有了身孕,预产期都还挺远。
  兄弟俩说话声音不高,大家却都听得清清楚楚。屋子里没人说话,落根针的声音都很明显。
  黄九兰和黄百蕙听见,脸上微微一红,腼腆地低下了头。
  看着这两个十六七岁的小姑娘挺着大肚子,马括和罗杰夫的糙脸也微微一红。
  罪恶啊!这样放在后世,自己简直禽兽不如。
  “这个饺子不错,下次能再加点肉。”安期生依然是吃得满嘴冒油,还嫌饭太清淡。
  昆仑真人跟在一旁点头应和,吃饭的筷子和嘴一直没停过。
  马括很无奈,也不知道这俩老头子每天都在干什么,饭量比他们这些小伙子都大。
  这时,李风忽然说:“括哥,我也觉得肉能再多点。”
  班次赶紧点头应和:“我也这么觉得。”
  马括更加郁闷了,合着就自己一个人显老不是,一个个胃口都这么好。
  本来马括吃得就少,被这么一气,吃得更少了。
  喝了些汤,马括便没了什么胃口,跟大家聊起了天。
  入夜,房中。
  “你今天好像胃口不太好?”黄九兰关心地问着。
  马括道:“他们每天上窜下跳地,消耗自然大。我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坐着,吃的多了容易长肉。”
  “嗯……”
  两个人一起抚摸着九兰的肚子。
  沉默了一阵,九兰又问:“不给孩子起个名字吗?”
  马括道:“等我回来再起吧。”
  黄九兰又沉默了一阵,道:“万一……”
  马括抬手捂住了黄九兰的嘴巴,道:“万无一失,放心吧!”
  黄九兰急道:“可是我看你们白天聊天的时候,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
  马括不想让妻子担心,豪气地说道:“现在去打匈奴已经绰绰有余了,完善一些东西是为了少一些损伤。”
  看九兰还不放心,马括道:“你看霍去病,带了八百人就能杀匈奴人好几个来回。这次他带了十万人出征,害怕打不过匈奴?
  你家夫君我福大命大。想当年全军覆没的时候都能让我们杀出重围,这次大获全胜,你们就等着封妻萌子吧,你现在倒是可以想想,等我回来的时候跟陛下要一个什么夫人的封号。”
  黄九兰终于露出了笑容,道:“我还要什么封号,你是阳城侯,我就是阳城夫人呗。”
  马括道:“那可不一样。等你有了封号,你也有爵位有封地,有自己的俸禄了。”
  黄九兰嗔道:“什么我的你的,我的就是你的!”
  马括摸着九兰的肚子,这一刻简直幸福得不要不要的。
  这要在后世,哪能找到这么温柔贤惠的妻子?怕不是要把“我”和“你”两个字颠倒过来说话了。
  相比起姐姐,百蕙倒没有这么多愁善感。
  “不许找匈奴女人!”这是百蕙的最高指示。
  “你放心,绝对不找!”罗杰夫想都没想就保证道。
  黄百蕙好像还不太满意,道:“就算找了也不许带回来!”
  说完话,眼泪已经流了下来。
  罗杰夫急忙道:“你放心吧,我肯定不找。”
  百蕙依然委屈道:“我现在又胖又丑的,你肯定嫌弃我了。”
  罗杰夫被孕妇情绪折磨得有些崩溃,道:“我把那玩意切了算了,这你总不怕我找别人了吧?”说着就要去拿剪刀。
  黄百蕙赶紧拉住罗杰夫,急道:“不行!你切了,我以后怎么办!”
  说罢,百蕙破泣为笑,鼻涕泡泡冒了老大。
  罗杰夫笑着给她擦了擦鼻子,将百蕙揽入怀中。
  ……
  和马括家里的情形很不同,长安三辅的年夜饭有些被带偏了。
  不是饺子,没有汤圆,没有腊八粥,清一水地都是炒面,也就是油茶。
  有意思的是,老百姓们并没有老老实实地喝油茶,而是把油茶玩出了花。
  比如加蔬菜的油茶,加肉沫的油茶,加鱼的油茶,还有把油茶烘干了上火蒸成糕的,下锅炸的。
  总之,只要是老百姓能想到的烹饪方式,被大家挨着尝试了个遍。
  也不怪老百姓这么热衷于油茶,实在是家里的油茶太多了。
  刘彻下令,把制作不合格的油茶当作工钱发放给了服劳役的人。
  制作油茶是允许一定程度的不合格率,只要不超过一定限度就好。这在以前,根本就是无法想象的事。
  为了能一战胜匈奴,刘彻展现了一个优秀帝王的基本素质:自律!
  他可以为了胜利,做出任何牺牲。
  老百姓们也没有让他失望,等各个诸侯国的面和油运送到长安以后,油茶的生产效率远远超出了刘彻的想象。
  照这个效率下去,别说两万精兵,哪怕是五万精兵用油茶来供给,都一点问题没有。
  基于此,卫青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定襄方面军和右北平方面军也各自组建一万精兵突击队,仿照霍去病的战法,尝试突袭作战。
  至于将领,暂且定定襄方面军的突袭将领为公孙敖,右北平方面军为李广亲自挂帅。
  接到这个消息,已经是正月初五,过年的休假早已结束,大汉这台国家机器高效地运转了起来。
  “这不行,粮草固然重要,但是将领更重要。”马括非常着急,觉得刘彻和卫青的这个安排不妥。
  他十分清楚,霍去病之所以能打胜仗,是因为他叫霍去病,其他所有的东西只是加分项而已,不世出的军事才能才是基本盘。
  至于公孙敖和李广,马括一点都不看好,反而担心这两个人会拖累大军。
  公孙敖压根就不是名将,李广更是一个悲剧名将。
  如果是卫青亲自领队,马括觉得还有几分胜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