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二五九章 真假绝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提到这个年代的“老tom”,那可能也算是部分资深棋迷的情怀了。
  
  这个对弈平台的最大特点,嗯,用后世的流行网络用语来说,那就是硬核,相当的硬核。
  
  在平台开张之初,“老tom”的升段之难,这里的段位之硬核,那都是在老棋迷中有口碑的。
  
  在这里升级难到什么程度?国家女子围棋队的那些女国手们,一开始想在这里站稳9d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事,降到8d是家常便饭,甚至到更基层的7d去锻炼也属寻常。
  
  而像前世李襄屏那样的业6水平,在5d,6d时候都经常输棋。
  
  李襄屏前世亲身经历过的事:记得他第一次上“老tom”的时候,大概也就是在这个时间段,那时他虽然放弃正规学棋好几年了,但怎么说也是有底子的呀,不算那种特别强的业6,强业5到中等水平业6的水平还是有。
  
  根据其他对弈平台的经验,那么到了他这种水平,通常打到9d肯定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在升到9d之前,业余高手们俗称为“赶路”。
  
  李襄屏开始也是这样认为,他在“老tom”是从1d开始赶路,然而只等他赶到3d的时候,就很快遇到问题了。
  
  这一天,他在网上遇到一个3d,这个3d的名字很普通,战绩也很寻常,然而一交手,李襄屏很快发现这是个硬茬。
  
  李襄屏当时就觉得有点奇怪了,心说一个刚开张没多久的对弈平台而已,怎么这么快就有这么多“地雷”驻扎了吗?
  
  考虑到可能是遇上“地雷”,遇上李襄屏打起精神了,第一局倒是被他拿下,不过却赢得非常辛苦。
  
  等到对手很快向他申请第二局,李襄屏就猜测此人可能不是什么“地雷”了,因为这年代“地雷”的习惯,或者说他们的“行规”,讲究的是什么“一击不中,远飚千里”,也就说通常输了棋之后,地雷们是不会马上发起挑战的,就算还想搞“刺杀”,他们要么换人,要么换马甲。
  
  于是就这样,在那天晚上,李襄屏就和那个3d操练开了。那天到底下了多少盘,李襄屏已经不记得了,最后两人的总战绩,他也已经忘记了。李襄屏只记得经过那天晚上之后,他在“老tom”从3d升为4d,花了将近60盘棋。
  
  过了好几年之后他才知道,那天和他交手的那个3d,原来是沪上一位知名业余高手,而他当时也是在“赶路”的。
  
  不仅如此,在后来的4d,5d,6d.....反正在“老tom”的时候,李襄屏几乎在每个级别都要输棋,他就从来没能在这里跳段升级。
  
  就是因为“老tom”的段位如此硬核,所以在“清风”逐渐式微,而“联众”又赖皮众多的情况下,这里就吸引了诸多像李襄屏这样的资深棋迷了。
  
  而接下来的“**”,其实又是为这个对弈平台加了一把火-----
  
  名声渐渐传出去以后,“**”期间职业棋手们的“网练”,其实大多都是在这个平台进行的,因此在接下来一两年时间,“老tom”绝对算是国内最有吸引力的对弈平台。
  
  只不过好景不长,这个对弈平台也没辉煌多长时间,稍晚一点时间,等到“弈城”开通,“老tom”很快招架不住,在竞争中一路节节败退,等到李襄屏穿越那会,他都已经多年没去那下过棋了,都不知道这个平台还存不存在。
  
  而“弈城”之所以能打败“老tom”,主要是因为“弈城”有两个优势,第一,“弈城”实现了和韩国对弈平台的对接,而“老tom”却没能够,因为大量韩国棋手活跃在“弈城”,这就给他们聚拢更多的人气了。
  
  第二个也是更重要的一点,“弈城”率先开通“押分”等功能,这尼玛在如今这年代,类似于这样的功能,那绝逼是游戏平台的大杀器呀。
  
  虽然在“弈城”弄出这些花样以后,其他网站也有样学样,纷纷推出类似功能,然而一步慢步步慢,等“弈城”成了气候以后,其他平台就再也难望其背向。
  
  只有等到多年以后,当围棋ai时代来临,企鹅公司一是依靠自己开发的ai,二是依靠砸钱,每个月都举办有真金白银的网络人气比赛。
  
  真金白银当然比虚拟的银子更有吸引力,也就是依靠这两招,企鹅公司的“野狐”才逐渐取代“弈城”,成为后世国内人气最旺的对弈平台。
  
  李襄屏一边回忆着国内的“围棋对弈平台变迁史”,一边下载“老tom”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