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七十四章 盛况空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铛铛铛…”
  三声铜锣响,预示“中秋佳节赏花魁”正式开场。
  先由一队花枝招展,长相秀丽者上台献舞,台上众女深施一礼,婉约而笑。
  “铛…”
  当是时,只见台上彩裙飘扬,衣带翻飞,闪转腾挪间,倩容隐见。
  丝篁之声声声入耳,环佩相击琅琅谐音。
  一舞献罢,台下众人连连叫好,拍手喝彩,人声鼎沸,声振屋瓦。
  舞女退罢。
  但见自台下走上一人,一袭绿水长裙,神情淡漠,怀抱古琴,缓步上台。
  台下众人有识得者,早已是一片惊呼。
  “这…这可是…可是…‘四花魁’中的…音绝!”
  有不识得者,听此一说,亦是满面惊叹,转回头细细端详。
  音绝之貌美、之琴艺早已深入众人耳中,台下坐着的不少人中,则有当世之抚琴高手,此番前来,正为一睹芳颜,领教领教琴艺,未曾想,“四花魁”早早现身。
  音绝行至台中央,盘膝而坐,将古琴置于身前。
  台下有识琴者,见此琴,不禁蹴然惊起,嘴里嘀咕着:“这…这…可是…东汉蔡文姬手持之‘焦尾琴’!天哉!天哉!今日某家能在此得见,亦不枉我迢迢万里前来,哈哈哈哈…”
  众人循声望去,见此来者,不禁一声惊呼,原来此人正是江湖人称“小伯牙”的钟擎,钟天道。
  音绝微微抬眼,觑他一眼,可也只是觑他一眼,便低头抚琴。
  霎时,琴声响起,初时似锤敲青石,梆梆作响,中时似雨打玉盘,乱入飞溅,至尾时,则如金戈铁马,铿锵铁鸣。
  台下众人,无不战战兢兢,两眼血红,手扶兵器,似欲随时冲杀。
  “铮…”
  伴随着一声悠长的尾音,琴曲作罢。
  “好!好一曲‘十面埋伏’,琴音初时如缕,中时似沙,尾时若刀枪入耳,丝丝相连,环环紧扣,更能乱人心境,好!”
  台上音绝微睁二目,再看一眼,正是先前那人。
  音绝一言未发,起身,收琴,下台。
  待众人回过神来,音绝早已不在台上。
  此时再看众人,衣衫汗湿,或立或坐,或躺或伏,内功不济者,更是当场昏倒。
  众人不禁感叹,音绝果为妙音仙子,惊才绝艳,琴中当是无人可比。
  当众人仍沉浸琴音之中,台上又走来一众美娇娥,细细数来,正是二十四位。
  乐器声起,二十四娥齐齐舞动,一人领舞,跳的正是昔年唐玄宗李隆基为杨玉环所创之“霓裳羽衣舞”。
  众人目不暇接,以致忘记拍手叫好,厅中寂静如冰,只剩衣裙彩带破空声和着丝篁笛管声。
  一曲跳罢,众人喝彩,不必细说。
  紧接着,但见台上立起一围棋盘,棋盘棋子皆由磁石制成。
  在台子东北角处,摆放一副棋盘,黑白两子,色调分明。
  一女子身穿黑白两色纱裙,难掩气质。轻移莲步,缓缓上前,轻启丹唇,道:“小女子名唤玉楼…”
  未及说完,台下已是一片哗然。
  玉楼接着道:“今日,由我摆下棋局,若有能破者,玉楼愿拜其为师,为其斟酒一杯。”
  几句话,早已引得台下一片骚动。
  不多时,便有人自告奋勇。
  “我来…”
  “我来!”
  “我先来…”
  玉楼屈膝跪坐,与来人一一较量。
  有下人将棋步在磁石棋盘上一一摆置,供台下众人观看。
  不多时,台上对弈之人便面红耳赤,抓耳挠腮,只得弃子投降,换下旁人。
  台下众人络绎不绝,却皆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
  未有一人能在玉楼手中走过百步。
  因此,此番较量仅仅持续一个时辰左右,玉楼便匆匆下去。
  至此,“中秋佳节赏花魁”已过半。
  翠仙楼为来人尽兴,菜肴美酒,悉数奉上。
  又开赌局,供众人作乐。
  至后半夜,场面渐入佳境,也到了此番高潮。
  先由十二“花冢”表演汉后赵飞燕成名舞“掌上舞”。
  昔年赵飞燕一曲“掌上舞”,获“燕瘦”之称,更是独创“踽步”技巧,足可见其舞蹈功力之深厚,他人莫可学焉。
  今日翠仙楼十二“花冢”将绝技重现于世,十二姬脚踏巴掌大的玉盘,齐跳“掌上舞”,场面何等壮观。
  台下众人早已看呆,翠仙楼不愧天下名楼,人才济济,十二“花冢”尚且如此,那“四花魁”、“魁皇”,乃至新晋“小魁皇”,该是何等风光。
  众人想到此处,不禁心痒难耐,更有些迫不及待,急欲一睹“小魁皇”芳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