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一百二十七章简在帝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张俊平镇压了青皮,秩序变得井然有序。
  谁说老百姓不懂规矩,千百年的奴役,让老百姓变成了最守规矩的人。
  他们要守村规,要守族规,要守地主的规矩,还要守官府的规矩,哪一项规矩不守,都活不下去。
  守规矩,才有可能勉强活下去。
  灾民排着队领粥,喝完粥的,被学子领进一旁的暖棚。
  所谓暖棚,其实就是行军帐篷,暖和是不可能暖和,唯一好处是可以挡风,里面挤得人多了,倒也有一股暖意。
  牛二蛋,也就是刚才被张俊平拎着扔出队伍的青皮,犹犹豫豫的想要领粥又不敢,走,饿了两天肚子,离开可能就要被饿死,冻死。
  “愣着干嘛?滚后面排队去!
  吃完粥,跟着去干活,敢偷懒,打死你!”张俊平瞪眼呵斥道。
  “哎!谢谢张大官人!谢谢张大官人,小的吃完粥,一定去干活!”牛二蛋给张俊平磕了个头,跑去后面排队。
  “年纪轻轻不学好,整天靠欺压平头百姓混日子有意思吗?”
  “小的也不想啊!只是小的没有谋生的本事,又……又……”牛二蛋吞吞吐吐的说道。
  张俊平笑着接话替他把剩下的话说了出来,“又不愿意出苦力是吧?我看你就是欠管教!
  这段时间好好跟着干活,抻一抻你的懒筋!”
  牛二蛋这样的人,就是缺少家教,没有爹娘管着,变得游手好闲,又长了一副好身板,才会变成青皮。
  要是没有那副好身板,牛二蛋这样的人,也就是乞丐的命。
  “谢谢张大官人!”
  “张大官人真是菩萨转世!”
  “张大官人慈悲……”
  许多喝了粥的灾民,没有去暖棚,而是转身冲着张俊平跪拜感谢。
  “尔等不用谢我,要谢就谢官家和大王吧!
  某是奉大王之命前来救助尔等!
  大王虽然年幼,但是受到官家的言传身教,天性仁慈,虽身在皇宫,却也一直挂念着受灾的百姓!”张俊平环视四周,大声说道。
  张俊平自然不能居功,皇城底下,你出来赈灾,这不是和朝廷抢功吗?
  “啊?大王居然会挂念我们?”
  “大王真是圣君啊!”
  “祝官家长命百岁!”
  “祝官家福寿永康!”
  一听张俊平是受大王的委托,众多受灾百姓更加激动,一时间说什么的都有,冲着皇宫的方向磕头道谢。
  这些百姓都没上过学,不识字,说的也都是平时听来的词,把自己知道的吉祥话,都拿出来说。
  “天灾无情人有情!官家和大王都不会放弃你们!
  你等且安心,书院的学子会协助你等重建家园,帮你们度过难关!
  官家也会有恩旨下来!”张俊平又安慰了几句。
  众多受灾百姓这才感恩戴德的走进暖棚取暖,等着一会学子来招募他们干活。
  这时谢勘带着年长的学子去勘察灾情回来了。
  见到张俊平,忙上前行礼,“见过山长!”
  “不用多礼!谢先生你忙你的,我就是过来看看!”
  “是!”谢勘再次行礼,才站直身子,对跟在自己身后的学子吩咐道:“朱景顺你和徐文焕、季庆林带领五十名民夫去李家庄,帮助那里的灾民修缮房屋!”
  “是!”朱景顺三人答应一声,转身去暖棚召集民夫。
  “汪嗣兴,徐景龙,周浩元你们三人带领五十民夫去钱家庄帮助那里的灾民修缮房屋!”
  谢勘有序的下达着一条条命令,很快,暖棚里就变得空荡荡的。
  不过不要紧,后面还有排着长队等着施粥的灾民。
  按照昨天制定的赈灾章程,先救命,再救灾。
  先把附近受灾灾民的房子修好,让他们有遮风的地方,然后再清理官道积雪,以工代赈。
  张俊平没有说话,在旁边看着,满意的暗暗点头。
  这谢勘确实不错,办事很有条理,临危不乱,是个干事的材料。
  这次贡举考试得了头名,如果会试再能中个头名,那么基本上殿试就算不被点状元,名次也不会低了。
  等谢勘安排完,张俊平才笑着冲谢勘点点头,上马离去。
  ……
  “这张伯安不错!做事不居功!很好!”赵恒听着刘娥转述的皇城司奏报,满意的点点头。
  对张俊平的印象更加的好了许多,要是所有大臣都像张俊平这样,他这个皇帝该有多省心?
  “是啊!这张伯安确实不错!就是有时候,做事有点不讲规矩!”
  “讲规矩?那也得看什么事情!
  若事事都讲规矩,那么就会想朕一样,被他们束缚住手脚,这也不能干,那也不行!
  张伯安这次破坏规矩,破坏的就不错,做了朕想做却不能做的事情!
  朕看了那些奏章,心里比三伏天吃了冰镇西瓜还舒爽!”赵恒冷哼一声,大声说道。
  “陛下说的是,偶尔有人破坏一下规矩也是件好事!
  这事让那些大臣们去头疼吧!刘娥最懂赵恒的心,娇笑着附和道。
  “传旨,万象书院替朕分忧,赈灾有功,赏朕亲笔书写的屏风一面,上等湖笔五百,上等徽墨五百,上等歙砚五百,澄心堂纸五百刀!
  另让三司调拨一万石粮食给万象书院,让他们替朕赈灾!”
  这份赏赐可是够大方的了,也比较附和书院的身份,笔墨纸砚全部都是贡品。
  徽墨,歙砚,湖笔,澄心堂的纸全都是宋朝最好的。
  当然了澄心堂的纸肯定不是南唐时的那个澄心堂纸,而是北宋仿制的澄心堂纸。
  即便是仿制的澄心堂纸,也是价格不菲。
  反正是,张俊平不舍的给学子们用这样的笔墨纸砚。
  平时学子练字,都是拿毛笔沾水在青石板上练字。
  周怀政领命去传旨。
  张俊平来到北门,北门负责人也是书院的教书先生,孙泽璋。
  张俊平来的时候,孙泽璋已经分好工,众学子正在组织人生。
  场面显得有些乱哄哄的。
  “见过山长!”见到张俊平,孙泽璋赶忙带着人上前行礼问好。
  “我过来看看,可有人捣乱?”
  “回山长!有几个青皮来蹭粥喝,被学子们打跑了!”
  万象书院的学子可不是那种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那是琴棋书画,骑射击剑拳脚样样精通,几个青皮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
  “嗯!对付捣乱的人,不用手软,出了事我顶着!”张俊平点点头交代道。
  “是!”孙泽璋点头答应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