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一百九十四章 玉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原来真灵图,是代表着华夏祭祀的文化。”
  
      来到这个世界已有月余,马德音在开发了出真灵图的多种功能之后,终于领悟了真灵图背后的力量。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种说法很片面,但从炎黄开始,直到商周,国家活动都是围绕这两样事情来做了,到了秦以后,祭祀活动虽然减弱了,但是却铺展到了社会各个阶层,成为了华夏文化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戎,是军事行动,是保卫国家的力量;祀,是文化行动,是人民精神的寄托。
  
      被当做佛祖崇拜的蜈蚣精,海岛土皇帝一般的海公子,兰若寺主持树妖姥姥,这些妖邪之所以能得到祭祀,就是因为朝廷在这一方面做的不够多。
  
      黄帝首山铸天地人三鼎,高阳氏姬颛顼绝地天通,秦始皇连一颗松树都要他亲自册封,汉高祖把自己抬举成了天帝,李世民把老子捧成了自家祖宗,这是天子的权柄——祭祀、封神、引导意识形态。
  
      这也说明,祭祀这个领域,朝廷不去管,就会被敌人占据,邪神淫祠层出不穷——兰若寺是个树妖住持,普度慈航被当做佛来崇拜,地府被黑山老妖分去不少权柄。
  
      面对这个世界光怪陆离的祭祀行为,真灵图上由万民信念构成的真灵表现出了极强的对立性,这使得马德音不仅对真灵图的应用多了几分把握,战斗力也增强了不少。
  
      所以,要想打败三个旧日支配者,除了要大传功法,人人修行,祭祀这方面也应当重视起来。
  
      “司马良这四十二秒大罗金仙没白当,”马德音把玩着一方玉玺,感叹道。
  
      的确,把他这个有天子身份的分身,派来聊斋世界开发蕴含祭祀之道的真灵图,再合适不过。
  
      从人人皆知、信仰广泛的关二爷,再到只有史书上寥寥几笔的孟贲、糜竺、养由基,真灵图整个系统已经明白无误——以人物的事迹为骨骼,以信念的力量为肉体,以为祭祀规模为分界,排布出阶层分明的一个个真灵来。
  
      出现雏形的几个人物——吕端,王旦,杨延昭都是史诗级,跟富弼一样。前两个都做到了宰相,陪着皇帝在太庙里待着,跟富弼一样倒好说。
  
      但是杨延昭,就沾了后代戏剧、评话的光,这个杨业的长子、小说戏曲里的杨六郎,靠着知道的人多,跟富弼、吕端的人物等级达到了一个水平线。
  
      还有沐英,这个开拓滇省的明朝大将,论起对华夏文明的贡献,比富弼、吕端都要强,但是因为知道的人少,比不上狄仁杰,也只能待在史诗一级。
  
      “不知道寇准能不能赶上狄怀英,”马德音想着,“包拯现在还没出生,他应该可以,包公的名声可比狄仁杰响亮。”
  
      想到这里,他依依不舍地放下手里的传国玉玺——这是他用“意马”在土里找出来的,目的就是给赵德芳送上一份见面礼,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不过,传国玉玺上面的正统力量和王朝气运实在是强的过分,让马德音有些舍不得——他加勒比海盗世界的大楚王朝还没有传国玉玺呢,却要给别的皇帝送去。
  
      他把这件东西包在布帛里,装在一个楠木盒子里,又拿起一个小盒,里边装的是兰若寺丧命的那两个番僧留下的佛宝浮屠,送给吕端防身用。
  
      见面礼是送出去了,接下来,就看明天的朝会了。
  
      “也不知道赵德芳敢不敢让我上朝,”马德音笑了一声,毕竟随身带着五百刀斧手的人,让他上朝可是冒着风险的。
  
      时间在马德音对真灵图的研究中过去,以蓄养浩然正气代替睡眠,精神头恢复的很快,时间到了寅时,也就是凌晨三点。
  
      卯时开始的朝会,基本上要朝臣提前一个时辰出门准备,在没有公交地铁的情况下,住在城里的大臣们,上班赶路的时间跟住在郊区的上班族差不多。
  
      天色昏暗,只有大臣们的灯笼照耀着皇城内外。马德音的扈从马匹都留在驿站,安步当车地走向皇城,故而能安然地观察这些大臣。
  
      “可是马先生?”一个熟悉地声音从背后传来,是吕端。
  
      “原来是易直,”马德音回头看到了骑着马的应天通判吕端,“近来如何?”
  
      “托先生的福,身体倒康健,只是衙中事务繁琐。”
  
      “能者多劳吗。”
  
      “既然先生进京,得授礼部郎中,估计下午就能越次入对,那端就在家中略置薄酒,候先生车马。”
  
      马德音应下了这场应酬,吕端还有许多问题没解决,晚上找个时间请教请教马德音。
  
      “马先生,”高别了吕端,旁边又凑过来一个人,是昨天去迎接他的毕士安,“御史台中,二大王爪牙,恐对先生不利。”
  
      说完,他这个御史就好像没事人一样离开了。
  
      马德音笑了笑,他刚进城,没迈出驿站半步。那些御史要想弹劾他,也就从后楚宗室的身份和礼部郎中的名位来入手,丝毫动摇不了他。
  
      一个挂着“卢”字的灯笼的队伍出现在了御道上,是他的顶头上司、礼部尚书、参知政事卢多逊,清流文人的领袖。
  
      不过他这个上司的日子过得可不好,上边有个宰相赵普压着,下边有中立派和二大王一系的文官盯着,同僚好友薛居正还死的不明不买——这官难做啊。
  
      说曹操,曹操到,两个挂着“赵”字灯笼的队伍也来到了皇城外、御街上,一个是中立派的宰相赵普,一个是野心勃勃的二大王赵光义。
  
      皇城之中,除了宰相赵普能骑马进入之外,就是作为皇帝叔叔的赵光义也得步行。
  
      不过,在得到一个文人提醒之后,赵光义特意回头看了混在一帮红衣大臣堆里的马德音,阴冷的目光让马德音周围的同僚避开了一个身位的空白。
  
      马德音报以微笑回应,心里已经把二大王看做了死人。
  
      作为马德音统合朝野力量的绊脚石,二大王哪怕愿意放下权利,出典州郡或是外出就藩,他也得死——就像丐门污衣派的大长老卢老头一样,他不死,他那些盼望从龙之功的属下不会死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