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139章 现场和气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无论是流行音乐,还是摇滚,分辨一名歌手或者一支乐队的好坏,通常而言都是从两个角度来区别评判。
  录音室专辑,以及现场。
  对于流行歌手而言,前者更加重要。
  而摇滚乐队,却更重视后者。
  录音室专辑一定能够体现出这个作品的精良程度,但大多数情况下,并不能真正代表一个歌手或者乐队的能力。
  当然了,单纯依靠录音室专辑冲上一线,甚至几乎触摸到顶端天花板的,也不是没有。
  无论是某一个国家或者地区,还是放眼整个世界,这样的例子都不会少见。
  现场不行,并不会妨碍一支乐队成为一线大咖,因为他们的录音室专辑足够牛逼。
  但只不过,看完他们的现场以后,你会产生一种感觉:原来他们的咖位可能没那么大牌。
  现场不如录音室专辑、录音室专辑不如现场,这两种情况都不少见。
  所以你会经常听到有人提起一支乐队时,用这样的话来形容。
  “这个乐队的歌不错但是现场很蛇皮,建议不要去看。”
  或者“这个乐队现场超赞,比CD好多了,值得一看。”
  只有现场,才能看出一支乐队的真实水平。
  而现场的表现,大致分为四个方面。
  演奏、音色还原度、台风或者说气场、以及歌迷反应。
  演奏是音乐的基础,录音室专辑可以让你连续录上几百上千遍,直到录出一次完美的、毫无瑕疵的演奏。
  但在现场,可没办法因为你弹呲了,就让时间倒退回去,重新再来一遍。
  当然,在这一方面,绝大多数职业的乐队,都不会犯下明显的入门级失误。
  百分之百完美几乎不可能,但完整地复现一首曲子,却不会存在多大技术上的难度。
  除非录音室专辑是找“枪手”代为演奏的。
  ——这种情况当然有,比如某位……这位大牌的N……粉太多,还是不举例了。
  第二就是还原程度。
  如果有一支乐队,能够将现场还原到和录音室专辑的版本完全一致,如果能够确定排除假唱假演的可能性,那这绝对【至少】是一支优秀的乐队。
  这一方面,除了乐队自身之外,还要看调音师的水平。
  事实上,后者的重要性还要更高一些。
  除了要对乐队本身,以及各种各样的音响设备熟悉之外,还要掌握相当繁杂的知识。
  包括建筑声学、舞台机械等等。
  这个职务,在国外,一般是叫做“现场音效工程师”,一个“工程师”,就足以说明其要求有多高。
  一般来说,前两步做好了,一支乐队的现场至少是及格线以上。
  而想要得到优秀以上的评价,就要看后两点。
  气场和歌迷反应。
  这两者实际上也是一回事,一个气场牛逼的乐队,绝对可以带动起歌迷的情绪。
  而一个毫无气场的乐队,再怎么会自嗨的歌迷,也完全嗨不起来。
  按照许多专业人士总结出来的经验,需要注重的有三点。
  第一,乐队整体。
  一支乐队的好坏,不是看最强的位置,而是看最弱的那一个。
  任何一个拖后腿的成员,都会将整个乐队的整体水平拉低。
  在精心制作的录音室专辑中或许看不出来,但现场的感觉一定十分明显。
  一个牛逼的乐队,不一定有哪个位置是世界上最好的,但一定没有短板。
  像齐柏林飞艇这样,四个人都是顶级大师的乐队,在整个摇滚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哪怕是其它的传奇乐队,也或多或少的有某一个或者几个位置,相对来说不是那么出色。
  而这些位置,就决定着一支乐队的下限在哪。
  第二,节奏。
  现场最能带动歌迷情绪的不是旋律,不是唱功,不是其它任何乱七八糟的东西,而是节奏。
  ——这里只讨论摇滚,至于流行、民谣等等,就不做讨论了。
  一个节奏掌控强的乐队,更加容易让歌迷们嗨起来。
  这个节奏指的不是歌曲本身的节奏,而是根据观众的反应,随时做出细微的调整。
  要做到这一点很难,哪怕只是一段riff的细微改动,要在现场演奏中临时调整,还不出错,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
  首先要求乐队每一个人的水平都足够高,其次成员之间要非常的默契,一个人做出调整,其他人能立刻跟上。
  除此之外,还要有一个“现场指挥”。
  通常而言,这个位置都是鼓手或者主唱之一,前者是绝大多数摇滚乐队的节奏主导者。
  当然,也有以贝斯作为主节奏的乐队,比如罗杰偶尔就会这么干,不过这种情况较为少见。
  节奏核心做出变化,其它乐手更容易跟上。
  而后者在舞台上的站位更靠前,通常视野更好,可以更直观地看到歌迷的反应,调整地也更加及时和有效。
  第三,乐队核心的气场。
  前边有提到,乐队最差的位置,决定了一支乐队的下限。
  而乐队的核心则决定了乐队的上限。
  ——虽然不同的位置难以准确用数据量化,但通常情况下,核心都是乐队里技术最出色的那一个。
  一个气场足够强大的乐队核心,对于演出的帮助是非常大的。
  比如科特-柯本、马修-贝拉米、比利-乔-阿姆斯特朗等等。
  气场,是一个很玄学的东西,难以用科学来解释。
  时至今日,也没有人能总结出这个笼统的概念到底是个什么定义。
  大多数情况下,咖位越大牌,演出经历越丰富,LIVE现场中表现出来的气场也就越强。
  但这也并非绝对,也有许多演出越多气场越弱的例子,同样的,一线大咖也有一些LIVE现场烂到让人看不下去。
  ——为了避免被喷,就不举例了。
  而在名气不大的二线甚至三线乐队中,也不乏气场极强的角色,比如瑞典的车库朋克乐队The.Hives。
  这支乐队的名气不大,但是LIVE现场的气氛,却比许多顶级乐队还要出色。
  所以,一般认为,气场主要靠天生,而后天的经历,大多数情况下也会有所帮助。
  在这一点上,罗杰做得不仅仅是不错。
  按照Darkness乐队如今的咖位而言,应该说做得非常出色。
  在演出的一开始,多少有一点生硬的感觉,但很快就变得自然起来,举手投足之间,都能带动起歌迷的情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