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四百一十章 攻守之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十月初七,天色阴沉。
  
  因为地处沿海,每到秋末冬初温陵总是秋雨绵绵,前些时日更是大雨倾盆,使得整座温陵都被浇灌在雨幕当中。即便如此,参与乡试第二场的考生,心头并为受到半点影响,当考试成绩出来时,贡院门外立马围拢起一大堆的考生。
  
  相比第一场人是有些少了,但依旧是被围得水泄不通,很快就有书生传来兴奋的尖叫声,似乎是顺利通过了第二场。几家欢乐几家愁,人群当中更多的则是仰天长叹、悲天伶人的书生,配合着萧瑟的秋雨,倒真有几分凄惨景象。
  
  远处雨幕当中,一位红衣姑娘持着一把油纸伞,莲步时不时矗立眺望,却始终进不去这层层的包围当中,便在这时,有人惊讶叫道:“果然又是他啊!”
  
  “想来今年解元非他莫属了!”
  
  “接连两场都是第一,这唐大人果真是厉害啊!”
  
  原本站立雨幕当中的姑娘,本是一脸担忧之色,听完几位书生讨论之后,脸上立马露出开心的笑意。她小心的将油纸伞盖住美丽的容颜,便在这时,远处传来几声惨叫,似乎是有人在打架。
  
  “冯青云那厮在这!”
  
  “冯混蛋可是骗了我们不少银两!还敢偷跑出来看排名?”
  
  “呔!这家伙跑得可真够快得!要不然非得废了他双脚不可!”
  
  红衣姑娘抬起油纸伞的一角,看到远处某个身穿锦衣绸缎之人在雨幕中落荒而逃,嘴角立马露出淡淡笑意,她踩着莲步向着沈府的方向而去。
  
  她刚刚来到沈府庭院,便看到唐逸正拿着一份官报看了起来。
  
  “今天是成绩公布的日子,你难道这般有信心,都不去看一眼?”许蛮蛮将油纸伞放下,另外一手则是将食盒取了出来。
  
  “凡事尽人事,听天命。这第二关的考得是诗赋,我能做会做的,都已经做完了,剩下就看考官们如何评析了,若是觉得不错给我一个通过便是,若是觉得不好,直接给我一个不允,我也无能为力。”唐逸放下手上的官报,无奈的耸了耸肩。
  
  许蛮蛮皱了皱鼻子,脆声说道:“你难道就不在乎能不能考过。”
  
  “在乎,当然在乎!”唐逸睁大眸子说道,不在乎他又何必在考上上面争分夺秒的写着题目,更何况大姨子可是拿着他的银两押着赌注,这个败家娘们,若是考不过的话,他岂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许蛮蛮将食盒摆上桌面,说道:“我看你一点都不在乎,出成绩的日子还呆在屋子里边,别的考生早就将贡院围得水泄不通了。”
  
  唐逸拿了一块笋肉放进嘴里,嘿嘿笑道:“这不是有宝贝徒弟告诉我成绩如何吗。”
  
  许蛮蛮皱了皱鼻子,说道:“你这次又考了第一名,估计那些赌注悔得肠子都快青了,还有那冯家冯青云,今天得亏跑得快一些,不然都被那些百姓围打起来了……”
  
  似乎是从乡试开考开始,唐逸跟许蛮蛮的相处模式发生了些变化,每到用餐之时宝贝徒弟总会充当起营养师的身份。在唐逸吃饭的时候总会跟他说些医馆的趣事,遇见不懂的病症也会向唐逸寻问,两人漫无目的的聊着每天发生的趣事,待得唐逸用餐完成,她便将食盒收拾好开心的离开。
  
  ……
  
  ……
  
  十月初十,乡试第三场。
  
  清晨时分,唐逸房间。
  
  小媳妇替唐逸穿衣束冠,美眸里边充满甜蜜,唐逸决定参加科考出乎她的意料,但想不到的是接连两次考试唐逸都取得第一名。她无法想象唐逸是下了多大的功夫才能取得如今的成就,但心里边却是知道唐逸定是非常的辛苦。
  
  就在这时,一只手轻轻刮了下她的琼鼻。
  
  “小媳妇,你日思夜想的相公就在眼前,不好好的抱一抱,在想些什么呢?”唐逸笑着说道。
  
  沈清柔脸色微红,自然不敢说在想你,紧抿红唇,有些紧张说道:“今天是第三场考试,真希望相公能够快些考完,这段日子相公一直都在读书,妾身看在眼里有些心疼。”
  
  唐逸皱了皱眉头,说道:“小媳妇,第三场考的是最不擅长的策论,我现在心里非常紧张,你能不能帮帮我?”
  
  沈清柔急忙说道:“若是有妾身能够帮忙的,相公尽管吩咐。”
  
  “这可是你说的……”
  
  “……嗯!”
  
  沈清柔点了点头,娇躯身体瞬间被束缚进一个有力的温暖怀抱当中,未尽的语声立马淹没在满是情意的吻里面。
  
  或许是因为两人许久未曾有过爱意,亦或者是为了缓解唐逸的紧张,当沈清柔主动大胆回吻的时候,连他都有些意外了。
  
  眼看着天色渐亮,唐逸还一直抱着,沈清柔微微慌乱,抬起红扑扑的小脸提醒道:“天色不早了,相公该准备到贡院考试了。”
  
  唐逸只好依依不舍的离开房间,但为了以后跟小媳妇的终生幸福只能暂时忍一忍了!
  
  如今已经连续考过两场,这第三场便是最没底的策论,但好在有许先生的辅导,唐逸只要稳稳妥妥的将策论写完,不犯很大的错误的话,这第三关基本是能过的。
  
  当唐逸来到贡院时,本是嘈杂喧闹的考生们,不约而同的停止了谈论声响。
  
  赵文顺从远处走来,脸带欣喜之意,说道:“唐先生,恭喜恭喜啊!”
  
  唐逸问道:“此话何意?”
  
  赵文顺说道:“唐先生就不用谦虚了,此番唐先生过了策论,再夺得第一的话,可就此番乡试的解元了!”
  
  唐逸摆了摆手,说道:“不瞒你说,这第一关考得是死记硬背,我已是连续考了三次乡试,本就有了基础在先当不得真。这第二关考得诗词歌赋,在下诗词一道还算擅长,但唯独这第三关……在下胸无点墨,又不懂得华丽辞藻,更不用说在下写的笔墨了实在是上不得台面。这第三关但求能过就行,不求如何如何。”
  
  唐逸声音不大,恰好说的话都落在众人耳际,只见他拱手行礼,大声说道:“在下三次乡试而不中,如今能够闯到这第三关,只能说是老天爷垂怜在下。这第三关,但求尽人事就行,剩下就各安天命了。”
  
  他这一番话语没有话里辞藻,也没有文人该有的谦虚,反而是带着些许江湖匪气的谵语,落在各位考中却是极为受用。
  
  人生在世,凡事只要尽职尽力,尽本份尽良心去做,至于做到什么程度,成功与否,只要我们尽力了,倘若不成功或不尽如意,那也是问心无愧。人只要心存高远,自然不会怨天尤人。正如庄子所言:“依天从命,因顺自然”。
  
  本是有些气馁的考生,逐渐露出振奋之色,既然考不过第一,那便考中举人便是了!
  
  不一会儿,考官大喊考生入场,考生们纷纷排队等候,就在这时,远处传来巨大骚动,只见温陵街道的尽头,一大堆人持着锄头、扫把、木棍,模样狰狞的想要跑过来,几名衙役脸色大变,立马亮出腰间的佩刀。
  
  “救我!考官大人!救命啊!”
  
  凄厉绝望的求救声从远处传来,唐逸寻着声音望去,脸色不由得露出笑意,原来是冯青云在求救,此时他显得非常狼狈,身上的衣服被撒开破烂犹如乞丐,他鼻青脸肿的跑进贡院门口,喘着粗气,扯着嗓子说道:“贡院门口,考试重地,你们若是再敢乱来!在敢乱来,可就是重罪了!”
  
  原本准备冲进来的温陵百姓脸色微变只好放弃离开,见到人群准备散开冯青云松了口气。
  
  “贡院门口考试重地不错,可考完试之后,考生离开贡院,总该是要回家的吧?”唐逸大声说道。
  
  准备散开的人群再一次聚拢过来,一个个摩拳擦掌,挥动着手上木棍、锄头。
  
  “对!我们就在这等着那个孙子!”
  
  “有种他辈子都龟缩在贡院里!要是出来了,我一锄头铲了他!”
  
  “敢合计骗我们银两!这事老娘跟他没完!”
  
  听着百姓在外边谩骂,冯青云吓得脸色都青了,龇牙咧嘴的看向唐逸。
  
  唐逸带着笑意来到冯青云面前,上下打量他一番,笑道:“呦!这不是冯公子吗!几日不见,冯公子的衣品明显变得不一样了。”
  
  考生们看了冯青云,忍不住掩嘴轻笑。冯青云气得直颤抖,却对唐逸毫无办法,散着长发蹒跚走进贡院,瘦弱的身躯在瑟瑟秋风中尤显的可怜极了。
  
  唐逸虽然不喜欢痛打落水狗,但这冯青云一而再再而三的招惹他,泥菩萨都有三分火气,他更不是什么善人。
  
  进入号舍坐下,依旧“天字一号”座位,唐逸抬头看了一下,之前监考的他考官今日竟然不在,他也没有多想,而是检查桌上的笔墨纸砚。
  
  待得检查完毕,唐逸闭上眼眸,尽量使心绪平静下来。
  
  这是第三场考试,考得的是策论,记住,策论以论点为写作的中心,内容要分条析理,解纷排难,于立谈之间树声望!
  
  铜鸣声再次敲响,考官开始发放考卷。
  
  唐逸将考卷打开,看到第一道题目时,脸色立马愣住了。
  
  唐逸翻看桌上试卷,不由得愣住了。
  
  第一道题目只有四个字。
  
  攻守之道。
  
  所谓,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此之谓底攻守之道也。
  
  唐逸微微庆幸,原以为第一道题目非常困难,不仅前两场考试出题人似乎都喜欢在题目设置陷阱,但这第三场第一道题目却是出的中规中矩。
  
  唐逸心里想了想,在草稿纸上写到。
  
  “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
  
  攻打必会成功,是因为进攻对方所守不到的地方。防守必定固若金汤,是因为重点防守敌军一定会攻打的地方。所以善于进攻的,敌军不知道该防守哪里;善于防守的,敌人不知道该从哪里进攻。
  
  但是写着写着,唐逸目光落在“攻守”二字,却是脊背冒出一股凉意,如今大乾一片歌舞升平、习于安逸的繁华大景,按理说出题人是不可能出这样的题目的才对。
  
  策论,古时指议论当前政治问题、向朝廷献策的文章。
  
  唐逸略微琢磨,不由得露出微笑,想来这第一道题目又要很多人栽进去了。
  
  他撤掉稿纸,轻蘸笔墨,重新在文章写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其患不见于今,而将见于他日。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
  
  唐逸首先提出朝政管理中不能“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的思想;接着叙述大唐知军备的重要与好处,但是后来的帝王听从迂腐儒生的建议,废除军备,出现了潜在的危险,曾导致大唐的暴乱;然后以百姓和王公贵人为例,对比论述应当居安思危,要教民习武,有备无患,批驳了反对军备的谬论;最后指出国家要崇尚武勇,讲习兵法,操练武艺,以应付可能发生的战争威胁;同时要打击骄兵悍将,使社会得到安定。
  
  整篇文章,唐逸主要围绕国家不能苟安不知危,而应结合大乾的内部情况,教民习武,以备战、防敌人入侵的思想,文笔自然流畅,于平常起波澜进行讲述。
  
  理正词严,气势充畅,剖析深细,说理精辟,论证一密。唯一缺点就是用词较为单一,语言组织稍显稚嫩,没有过多的话里辞藻点到即止。
  
  好在他已经提前与许院长有过交流,所以在论述时也尽量避开一些雷点,自然也不可能写出抨击当权者不作为的言论,而是今入安民策中,得古者兵民合一之理。
  
  写完这道题目花费了他差不多过去两个时辰,额头不由得冒出些细密的汗水,他擦了擦额头,抬头望去,发现竟然有考生答完题目,已经在收拾东西准备离开了。
  
  唐逸心里苦笑,策论乃是学习重中之重,就好比前世的高考的议论文似的,每日学习每日做题做多了学生免不了在考场当中碰到像似的题目尤其是时事问题。
  
  看了看天色已经逼近午后,他简单吃了块点心,目光看向第二道题目,眉头不由得轻皱。
  
  第二道题目,为八个大字。
  
  如保赤子,心诚求之!
  
  后面注文解释如何“保民如保赤子”、“以赤子之心求治国之道”。
  
  题目出自《大学》里边的额一句话,“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人也。”
  
  大概的意思是,做任何事情,用心是诚挚的,即使没有达到目的也离目标不远了。
  
  但这道题目却是将做到事情瞄准与百姓,如何保民如保赤子,如何以赤子之心求治国之道。
  
  唐逸终于明白过来,为何号舍里边有学生能够提前交卷,想来做到这一道题目的时候,对于他们来说无一是一道送分题。
  
  唐逸苦笑一声,稍稍一琢磨,便开始下笔抒写。
  
  “尚书有云:“保护、爱护人民要如同保护、爱护婴儿一样”,心中诚恳地依此去推求,虽不能尽合民意,也不致相去太远。治国的目的在于照顾好所有的人民,使人人各得其所,因此在位的要以“如保赤子”一般诚挚执笃的心来爱护人民,如能“心诚求之”,那么就离治国之道不远了……”
  
  没有慷慨激昂的言论,也没有各种不要眼泪的感慨言论,全篇就围绕“爱民如子”四个字展开,顺便吹一吹先帝仁心仁术,再吹一吹大乾圣上的英明如何如何,最后叮嘱百官要学好做官,须要爱民如子,无负朝廷才行。
  
  这第二道题目也就马马虎虎写完了,唐逸抬头看了看时间,竟然已是过去一个时辰,拍马屁果然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因为长时间写作,眼睛开始有些疲惫,手腕也开始出现疼痛,眼下时间并不是特别多,唐逸正欲研磨,对面传来一声轻响,他抬头一看,冯青云已经答完题目,正收拾着东西准备交卷离开。
  
  经过唐逸面前时,看到他尚未做完题目,冯青云立马露出得意之色,挑衅地抖了抖眉毛,迈着嘚瑟脚步向外边走去。
  
  不一会儿,考场里边只剩唐逸一人,他抬头看了看外边天色,离考试结束只剩半个时辰。号舍外边传来脚步轻响,张延玉从外边走了进来,原以为这件号舍的学生也已经考完了,却见“天字一号”座位还坐着人。
  
  他露出诧异之色,连续夺得两场考试第一之人,按理说这第三场策论应该问题不大才对,可是这唐逸竟然还没有交卷,据他所知今年策论比起往年来说,难度并没有提高,不过第一道的确有个陷阱,他方才看了下有很多考生都掉进去了,第二道题目出的还算中规中矩,至于第三道的确有些困难,但他实在是想不到唐逸会是最后一个留下来的考生。
  
  张延玉迈着步伐走到“天字一号”的号舍,抬起眉头看了看唐逸做得题目,可是当他看到唐逸正在第三道题目的时,忍不住看了看他写的内容,这一看不要紧,原本平静的脸色立马变得惊讶极了!
  
  ……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