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107、要不您再贷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07、
  不光箱包厂现在急需车子,罐头厂更是求车若渴。
  高岩和刘清涛也觉得该买车。
  不然的话,你产能提起来,运输上不来还是白搭。
  “干脆!我们再向银行贷款!”
  高岩主动提议。
  “可咱们上一笔贷款才半年功夫,现在又要求,能行吗?”
  “我觉得能行,咱们贷款10万那会儿的账目情况银行已经看过了。眼下比那会儿增长了5倍不止。而且,咱们厂是全市第一家在省电视台打广告的企业。就冲这知名度,他们也应该考虑追加贷款!”
  刘清涛也说:“班长说得对,咱们现在也算有点知名度了,别说银行了,市领导搞不好也会考虑重点扶持。”
  尽管两位老同学都这么说,童建国心里还是没底儿。
  因为他是从二十一世纪过来的人。
  上一世的爷爷也是金融行业的人,多少也耳濡目染了解一些规则。
  像箱包厂这样是不符合追加贷款条件的。
  但童建国偏偏忘了眼下是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年代。
  连两劳释放人员都能拿到贷款。
  银行的社会效益远大于经济效益。
  童建国怯怯地来找上次给他发放贷款的徐科长。
  正好徐科长不在,他们科室的一个同事说:“您稍微等会儿,徐科长上厕所了。”
  等了没一会儿,徐科长就甩着手回来了,童建国连忙殷勤地迎上去。
  “徐科长您真是身先士卒啊!这种事都亲自去做。”
  “啥?”
  “呵呵……”
  徐科长将双手在身上蹭了蹭,跟童建国热情握手。
  “童厂长啊,你不来找我,我还打算去找你呢。”
  童建国不免心慌:“我们每个月都按时返本付息……”
  “是啊,你们是模范贷款户。”
  “还好,还好。”
  “不过,最近这段时间我们行长批评我了……”
  “啊?是不是那个……”
  “行长批评我给你们放贷少了点!”
  “哈哈!”
  “不过,这也不能怪我是不是?我给你们放贷那会儿实在没想到你们企业会发展这么快,现在每天都能在电视里看到你们的广告。你们简直就是我们市的明星企业啊。”
  “呵呵,还好还好。”
  “要不您考虑考虑,再追加点贷款?”
  “这个嘛,说老实话,其实我们的现金流还是蛮充沛的。”
  “既然你们势头这么猛,是不是应该扩大经营,再购买些固定资产?”
  “嗯,您说得对。为了扩大经营,我们还需要你们鼎力相助。”
  “没问题!这一次你们自己报一报吧。”
  “啊?贷款还得抱一抱?”
  “是啊,你们想贷多少尽管提!”
  “这个……”
  童建国咬咬牙:“那就……要不20万?”
  童建国刚报完就后悔了,因为徐科长毫不犹豫地点头:“没问题!”
  要是再多贷点就可以买三台车了。
  70年代中期以前,各单位最流行的是解放大卡车、东风大卡车。
  这两种看起来大同小异的重型货车可以拉货也可以拉人,比日后的五菱宏光还吃香。
  7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出现一种130轻型货车。
  这种轻型货车颜色各异,外形大同小异,统统都称作130。
  它最早是首都一家汽车制造厂仿日式轻型货车造出来的,称作BJ130。
  这会儿各个企业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也没什么产品专利、知识产权。
  首都造出BJ130后,就把设计图纸分享给全国各地的厂子。
  所以,就有了千奇百怪的130。
  最早的130是2吨载重的,最近几年又开始出现3吨、4吨载重的。
  童建国要买干脆就一步到位,直接买4吨载重的。
  箱包厂两台、罐头厂一台。
  这样的一台130大约要七八万块钱,3台就得20万开外了。
  不过,后悔也没用,反正厂子账面还有充足现金,不够就自己再添加点好了。
  这一回,徐科长连查账的程序都免了,签订借贷合同3天后就直接把20万划到箱包厂的账上了。
  其实,跟买车比,找开车的人才是最麻烦的。
  这会儿最吃香的职业有两个,一个是采购员,一个是司机。
  去年下半年,国棉有个司机因为流氓罪被判刑了。
  这司机已经五十来岁了,长着小眼睛、牛皮廯、酒糟鼻子。
  家里也有老婆有孩子。
  架不住人家是开车的。
  再加上纺织厂女多男少,大姑娘小媳妇们见到司机都直往上扑。
  老司机几年功夫就搞了二十几个大姑娘小媳妇。
  好多人都以为某些年代的人们思想更单纯、并不看重物质条件。
  这真是天大的误会!
  朱时茂要不是有半间土坯房,又有当地户口。
  丛珊才不会主动送上门呢。
  长得帅也没屁用,又不能当饭吃。
  郭涛要不是军人,梅婷也不可能看上他。
  物质越贫瘠的年代,人们越看重物质条件。
  只是不同时期,人们对物质条件的要求不同而已。
  对丛珊来说,一碗粥就是最大的物质追求。
  对梅婷来说,物质追求就变成了三转一响、四个口袋一支笔。
  开车的也算是连转带响的了,当然吃香。
  不管怎么样,先弄到车子再考虑找司机的事。
  20万到账后,童建国立刻跟姚厂长联络。
  盛京就有卖130的。
  “哈哈!我也正想再买一辆呢。”
  总厂已经有一辆3吨的130了,姚厂长想再买辆4吨的。
  “4吨的多少钱一辆?”
  “7万6千元。”
  “不便宜啊……2吨的呢?”
  “2吨的6万3千元。”
  “那还行。”
  “你啥意思?想买几辆啊?”
  “3台就可以了。”
  “我去!你们现金这么厉害吗?”
  “哈哈!当然是贷款了。”
  “胆子真大啊!”
  其实姚厂长他们也能拿到贷款。
  可像当下的多数人一样,对于借债这种事他以及他们村子里的干部都还有点忌讳。
  童建国叹口气:“可我没司机啊。”
  “也是啊,找个司机不容易。”
  这会儿学个驾照至少要半年。
  起早贪黑跟着师傅学跟着师傅睡,溜溜半年。
  “你可以先把车弄回去再说。”
  “没司机咋弄啊。”
  “我让我的司机给你送呗。”
  “那也只能送一辆。”
  “多跑两趟呗。”
  实在不行,还真得这么办了。
  放下电话,童建国突然灵机一动:我去!司机不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