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133、大众电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童建国凭三寸不烂之舌说服省市领导后,他们还是不肯放过他,硬要把老姚的箱包厂塞给他,然后让他在两地扩大经营。
  老姚当然是乐意的。
  他的箱包厂被童建国吞并了,就摆脱了乡镇的那些婆婆妈妈们。
  手里的权力不仅不会减少,还会增加。
  童建国这边的箱包厂变成红星箱包厂一厂。
  老姚那边的箱包厂变成红星箱包厂二厂。
  三年之内,二厂扩大成2000人大厂,一厂扩大成5000人大厂。
  “怎么样?小童?有没有信心?”
  强处长问。
  “有!”
  卫主任也说:“你前面两次贷款都有极佳的信用,这一次工商银行还会全力支持你。扩产扩建所需要的资金全部实报实销。”
  “谢谢领导。”
  强处长又说:“听说你还在创建拉链厂?”
  “是啊,目前正在建厂房。”
  “怎么样?你打算解决多少就业?”
  “先暂时500吧。”
  “太少了!直接上5000!”
  “多了,太多了,拉链厂不能发展那么快。”
  “那就3000人!给我解决3000人就业!”
  “好吧……”
  童建国之所以敢这么轻易就答应省市领导,是因为他心里清楚红星箱包的品牌已经打出去了。
  走出辽省走向全国了。
  眼下,红星箱包就像21世纪初的苹果手机一样,属于卖方市场。
  当然得抓紧时间扩张了。
  箱包厂眼下的场院是街道给提供的。
  经过两次扩产,已经有500名工人了,最多也只能再扩张到1000名工人。
  箱包厂南边是废品收购站,北边是个红砖厂,西边是沟渠和道路,东边则是一片荒滩。
  这荒滩也属于附近的某个村子。
  有省市领导的支持,童建国干脆就像拉链厂一样,从这里买下5万平米的地皮,用于扩大经营。
  老厂就叫西厂,新建的厂子就叫东厂了。
  大饼越摊越大,广告推广还得紧紧跟上。
  童建国暂时放弃央视下一部美剧的广告后,考虑再三又盯上了《大众电影》。
  《大众电影》自去年复刊以来发行量猛增。
  眼下已经是全国最畅销的月刊了。
  能在这上面刊登广告,效果应该比《辽省青年》更显著。
  但它也有个问题。
  它不像《辽省青年》这种生活类杂志,广告比较容易刊登,也容易跟杂志切合。
  而且,童建国的广告起码也得刊登在封三、封底或中心的扉页上。
  这杂志整体风格是娱乐,你突然整出个箱包广告来,那也太不搭了。
  考虑几天后,童建国带着方案又来到首都了。
  《大众电影》这帮人不像《辽省青年》那么有广告意识。
  他们甚至都没有专门负责广告的人员。
  只有一个姓岳的老编剧在负责这事儿。
  “生活用品是吧?大块儿的一期600元,小块儿的一期400元。”
  它这里的广告就跟《辽省日报》类似。
  就是专门在几张版面上切割出一个栏目,刊登广告。
  每一个小格子也就香烟盒大小。
  而且,它只能刊登文字。
  “我想在你们的封三封四上打广告。”
  “开什么玩笑?我们的封三封四怎么能刊登广告?”
  “为何不能?”
  “明知故问是不是?”岳编辑都有些不耐烦了。
  “呵呵!”
  “你是不是没好好看我们的杂志?我们的封三封四要么刊登演员照片,要么刊登剧照。”
  “嗯,我知道。我的产品广告只会为你们添光增彩。”
  “哼,你们什么产品?”
  “您在央视上应该看过。”
  “什么时段?”
  “大西洋底来的人播放之前。”
  还没等这个岳编辑说话,同屋的其他编辑忍不住插嘴:“不会是那个箱包广告吧?”
  “张丰毅、张铁林那个?”
  “你们不会是认识美剧那些人吧?连蛤蟆镜都一模一样。”
  童建国谦虚地笑笑:“怎么会呢,时尚总是具有趋同性嘛。”
  岳编剧皱起眉头:“既然你是箱包广告,难道让演员同志拿着你们的产品替你们推销?”
  “这办法不错啊,就像张丰毅、张铁林一样。”
  “不太好吧?”
  “读者会不会有什么看法?”
  岳编辑摇摇头:“这个头不能开!箱包广告让演员拎个箱包,要是痰盂广告,是不是也要演员抱个痰盂?”
  “哈哈哈哈!”
  办公室里爆发起一片笑声。
  “还是老岳想得周到啊!”
  岳编辑有四五十岁,比屋子里的其他编辑都年长一些,看起来颇有些威望。
  等大家都笑完了,童建国点点头。
  “您说得没错!”
  “是吧。”
  岳编辑还有几分得意。
  “不过,您想多了。”
  “什么意思?”
  “我们的广告只有一行字。”
  “什么字?”
  童建国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张纸条。
  岳编辑举起纸条看了看。
  纸条上写着:本栏目由红星箱包承办。
  岳编辑吃了一惊,抬头打量童建国几眼。
  眼下,广告是新生事物,而这种一行字的广告更是新生事物中的新生事物。
  他十有八九是头一次见到。
  “这,你们就刊登这么点?”
  “如果你们在内页再送我们点就更好了。”
  “内页分类广告?”
  “不用。也只要一行字。”
  “什么字?”
  童建国又递过来一张小纸条。
  小纸条上写着:本栏目奖品由红星箱包提供。
  “您看上的这是哪个栏目?”
  “我注意到你们有个有奖竞猜的栏目,当然,其它的读者互动栏目也都可以。”
  岳编辑又打量童建国几眼。
  “这位同志,看来您还挺懂杂志的。”
  “哪有,只是一点粗浅的想法。”
  “可您的广告只有这么点字,连图片都没有,我们该怎么给你算?”
  “不用算,刊登一期,我给你们1000块钱!”
  “啊?”
  “他们这个箱包厂还真有实力啊!”
  “真是大手笔!”
  我去!1000块钱就叫大手笔了?
  仔细想想,也确实不算小。
  这1000块钱相当于20个人的工资呢。
  而且,由于广告不着痕迹,他们完全可以把这笔钱私自截留,建立自己的小金库。
  实际上,这就是所谓的软广告。
  对于这些硬广告还不熟悉的编辑来说,不懂这个也没啥奇怪的。
  童建国算是给他们上了一课。
  “要不,你们考虑一下吧,我下午再来可以吗?”
  “嗯,麻烦您下午再过来一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