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063、风暴前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送完老温,童建国直接跟老弟来到公安局,简单做了下笔录。
  关上门,童建军这才介绍情况。
  “你说的那个带头的应该是卓长仁,女的是高东萍,他的姘头。”
  “两个家伙一看就不是好东西。”
  “其实,他们也算有头有脸的人。卓长仁是盛京机电公司的计划员。高东萍是高干子弟,她父亲是某军区副参谋长。正是高东萍的帮助,他们几个才得以把家伙带到飞机上。”
  “话说,一般老百姓哪懂什么引渡条例。”
  “是啊,我也是这两天才知道,因为没签署引渡条例,这六个坏蛋不会被抓回来。”
  兄弟俩聊了会儿,简单做一下笔录。
  童建国不由得感叹:“这盛京公安局可够倒霉的啊。”
  “可不嘛,那二兄弟眼下还不知去向,这边又出这么大的事儿。”
  “唉,要起风了,要有大风暴了……”
  关于严厉打击有各种说法,有说是二兄弟的案子引起,又说是这次卓长仁一伙引起,还有说是内蒙青年点的一次暴乱……
  其实很多人都没想明白,严厉打击不可能是针对这些亡命之徒的。
  亡命之徒从小就被教育生死看淡、不服就干,一旦他的三观倒向另一边了,你以为他还会害怕吗?
  严打是死,不严打也是一死。除了变本加厉、不留后路,他们也不会有其它改变。
  真正打击到的是中低程度的犯罪,还有很多激情犯罪。
  激情犯罪本身就是一时冲动,严厉打击能起作用?
  顶多让他们付出更大代价而已。
  事实也是如此,八三年以后治安状况并没有逐年好转,而是更加恶化。
  八三年卓长仁之后,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几起劫机事件。
  到1993年达到顶峰,全年发生21起劫机案,其中10起成功。
  1990年白云机场那次堪称惨绝人寰,损毁三架飞机,共有128人遇难。
  很大原因是因为他们碰上了一个顽强的机长,坚决不肯向犯罪分子妥协。
  所以,童建国很感激跑到南朝鮮去的这位机长,他用头顶的乌纱帽和声誉保全了大家的性命。
  虽然已经提前打过招呼了,童建国回到家里,还是惹来赵君一顿埋怨。
  “真没腚根肠,去上塰那么近点地方都快十天了。”
  “近啥近啊,光路上来回都得三天。”
  “不是坐飞机吗?”
  “回来坐船……”
  “给你浪的,有飞机不坐……”
  “嘿嘿,浪哩个浪里个浪,给你!”
  童建国把给赵君买的内内拿出来。
  赵君欣喜地接过来展开了,不由得皱起眉头:“又这么小,这么瘦……”
  “比上次大了点……”
  “前片儿还行,后片儿还没我两根手指宽,丑死了。”
  “嘿嘿,这才雅观嘛。”
  “你雅观了!”
  “你听我说啊,老婆。天越来越热了,你得穿很薄的裙子或者裤子,要是穿那种三角的,比较厚的,很容易就看出痕迹来……”
  “也是啊,前两天我们药房刚来个小姑娘,整天穿着条米色的薄裤子,活动一下都能看见里面的痕迹,是不太雅观……”
  “是吧,习惯就好了。”
  “哼!总是骗人,把人一点点拉下水。”
  “哪有……”
  “刚开始人家不喜欢穿高跟鞋,你弄个两三公分的来勾搭人家,现在都穿五六公分了。”
  “真香吧?”
  “确实挺提升气质的,前几天还有个服装厂的人问我当不当模特。”
  “啥?”
  童建国急的脸都红了:“老婆,你千万别理那些人。”
  “怎么了?”
  “他,他们都是坏人,凡是叫人当模特的都是坏人!”
  “没那么夸张吧……”
  “反正,要小心点……”
  “唉,就是路过拿药的。”
  “其实你在单位不用穿高跟鞋……”
  “是啊,在单位我都穿板儿鞋,可我站在踏板上,净看别人的头顶了,哈哈!”
  “嘿嘿,就数我的头顶最帅吧?”
  “臭美……”
  童建国回家后,也赶紧来老妈这里看看。
  平时都是一个星期要回父母这里一两趟。
  这眨眼都出去快10天了,难免被他们惦记。
  这几天,童建军也一直在家里,因为田茹就快生了。
  “你说你们哥俩,前段时间建军老待在盛京,你跑到上塰也待了这么久。”
  “是啊,呵呵。”
  童建国和老弟互相交换眼色,呵呵一笑。
  “还有建军,这几天别出远门了啊,马上就要当爹了。”
  “嗯,再说这几天每天都在办学习班。”
  辽省接连出了两起轰动全国的大案,不光盛京公安局的头头脑脑一撸到底,其它市的公安干警也开始频频办学习班、频频开会总结。
  要是开会、办学习班就能抓到坏蛋,那不简单了。
  可上面的人不管这些,他们只需要形式上好看就行了。
  箱包厂的第二期家属楼眼下也竣工了。
  第一期分给了童建国他们80名员工,这第二期160套房子又能解决160人的住房问题了。
  箱包厂东西厂有6000名员工,男性员工就有2000名,这240套确实有点杯水车薪了。
  但没办法,只能一步步来了,争取房改到来之际,每位干满5年的员工都能弄到房子。
  箱包厂这边二期刚竣工,才东亮他们拉链厂也准备盖职工宿舍了。
  拉链厂绝大多数都是回城知青或者城市待业青年,所以也得给人解决房子。
  他们厂划拨的地盘就在箱包厂旁边,直接像箱包厂二期这样,盖160套房子。
  不过,他们这片地皮涉及到三四十个拆迁户。
  好在这会儿的拆迁户都老实。
  别说多要面积、多要拆迁款、钉子户之类的了。
  能让他们搬进楼房住,他们就已经欢呼雀跃,还闹啥闹啊。
  童建义那边,她也终于空闲了一点了,来谋划红塔那边的房子。
  童建义男人韩文祥本来打算在原来房子上面再加盖一层,童建义却干脆让工人盖三层的小楼。
  这样一来,原来的房子就不能用了,全推平了。
  1000块钱就等于买了个院子。
  韩文祥心疼的不行。
  童建义却不在乎:“房子大点不好啊,咱妈没事儿过来串门也有地方住,而且咱儿子以后长大了,也可以住一块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