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三十八章 杨荣的德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密谈那天,杨士奇和杨荣来到乾清宫,杨溥、胡濙、孔明、刘伯温也在。
  互相扯皮了很久,杨士奇说得有理有据有节,说得头头是道,苦口婆心。
  意志力稍弱一点的,都会被杨士奇说动,甚至觉得他为国为民,是国之栋梁。
  朱祁镇一边听,一边赞叹,这些人的说话水平,真是高明。
  文人一张嘴,说变世间万理。
  文人一只笔,写尽万国春秋。
  杨士奇坚持的一个理由就是,我亲爱的皇上,您的确是天纵英才,神仙下凡!有王者之气。
  可问题是,您才几岁啊?
  您才九岁!
  九岁孩童掌控国家大权,这可是闻所未闻的事情,甚至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
  会让万民失去信心,也会让天下的官员失去信心。
  而且这个先例,绝对不能开。
  您9岁有成年人的智商,一举一动都显王者风范,可您的后代子孙不一定也是个妖孽神童啊!
  万一您这开了9岁孩童治国的先例,那您的后代子孙也可以引用这个先例,提前亲政。
  这种事情要是被人利用,那就绝对是国家的大祸!
  双方继续扯皮,最后,终于达成妥协,成立上书房,各地奏折分成两半,一半归内阁,一半归上书房。
  名义上,奏折和一般政事依旧归内阁处理,但实际上,却已经一分为二。
  于是就产生了这样奇怪的景象,奏折一分为二,上书房四人,以杨溥为首,胡濙为次,孔明、刘伯温协助。
  偏殿里静悄悄,孔明皱起眉头,嘴角上斜,似笑非笑的站了起来。
  他手上拿着一封奏折,递给了朱祁镇。
  朱祁镇接过,草草看了两眼,轻哼一声说道:“杨荣接受游击将军杨洪万两白银,珍宝数件。”
  刘伯温、杨溥、胡濙三人都抬起头来,朱祁镇继续看着奏折,边看边笑。
  杨溥说道:“杨荣爱财,早被举报过很多次,他经营边疆布防,所以边疆将领也常常贿赂他,以此得到晋升。”
  杨荣爱钱,已经是一件朝野皆知的事情。
  都说杨荣什么都好,就是爱钱这个毛病改不了。
  朱祁镇说道:“朕前些日子提到要在北边设九大军镇,被杨荣一通说教堵了回去,你们说说怎么办。”
  朱祁镇重生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洗刷土木堡之辱。
  所以,朱祁镇首先要在北边设九大军镇,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宁夏、甘肃、蓟州、山西、固原,是为九边。
  他要打造一个盛世大明,不仅要改善内政,还要开疆扩土!
  这就是朱祁镇的野心!
  文治武功!都要达到历史的顶峰!
  可现在的局势就是,内阁依旧制约着朱祁镇,不管朱祁镇提出什么,内阁中的杨士奇和杨溥都会反对。
  毕竟,朱祁镇想要做的事情,在他们看来太大胆了!
  朱祁镇想要改革内政,整顿吏治,严惩贪污腐败,甚至还想改变祖宗之法,改革大明的官制。
  朱祁镇想以防备瓦剌为名,大肆扩充军队,在北边增设五个军镇,改革军制。
  这些,在杨士奇和杨荣看来,都是伤筋动骨的大事!
  小皇帝雄心勃勃啊!
  连大明的基本情况都不了解,就急不可耐的要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
  历朝历代,除了开国的朱元璋,谁敢轻易改革?
  就算朱棣也不敢轻易提出这些事情。
  守成之君,就好好守着你的祖宗基业,不要异想天开,更不要提什么改革之类的事情。
  朱祁镇还是想得太简单了,他以为两分内阁就能掌控权力,或者开始整顿。
  可结果,杨士奇和杨溥一直死撑着,就是不松口,不管下多少道圣旨,都能驳回。时不时还会被太皇太后拉去说教,打骂打骂王振。
  朱祁镇打算就这件事,打压一下杨荣。
  朝堂政治,更如高手过招,你一招我一招,逼急了来个组合拳套餐!
  朱祁镇并不指望就凭着这么一件小事打到杨荣,他只希望杨荣能收敛一点点。
  孔明说道:“皇上想要建九边军镇,臣也觉得不可操之过急。国库一年收入不过900多万两白银,若是急于建造军镇,只怕会有些入不敷出。”
  朱祁镇皱眉问道:“国库收入怎么这么少?”
  我堂堂大明,地广人多,一年才900多万两白银的收入,什么情况!
  杨溥上前说道:“皇上,去年国库收入九百三十七万四千三百一十三两五百三十四贯,其中并不包括粮米、布帛、拖欠的税款等等。”
  朱祁镇扶额,坐拥大明的天子,居然为钱发愁。
  按理来说,朱祁镇承接朱瞻基、朱高炽、朱棣三代皇帝的遗存,应该算是很有钱的皇帝。
  可现在突然发现,自己居然这么穷。
  别说建造九大军镇了,就连发动战争的经费都没有。
  肯定有问题!
  想要开疆扩土,首先还是得回归内政。
  只有国家富裕起来,才有经费去打仗。
  难怪建军镇的构想被所有人反对,就算杨士奇、杨荣、太皇太后都同意了,没有钱,建个屁的军镇!
  朱祁镇叹了口气,见大家都在看着他,他挥挥手说道:“继续批阅奏折吧,朕出去走走。”
  朱祁镇来到偏殿外,无所事事的走着,心里却一直在想着钱的事情。
  大明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怎么就拿不出钱来呢!
  作为一个现代人,他最先想到的是发展商业。
  交通便利,鼓励经济发展,发展特色商业……
  “皇上?”刘伯温从后面赶来,步子迈得很大。
  “青田?”朱祁镇叫道,脑子一转,就知道刘伯温肯定有事要跟他密谈。
  “来,我们去那边说话,王振你们在这等着。”朱祁镇吩咐道。
  刘伯温跟着朱祁镇,两人走到一颗树下。
  “皇上,臣知道皇上在为钱财忧心,特意想向皇上举荐一个人。”刘伯温说道。
  朱祁镇眼睛一亮,说道:“快说,是谁!”
  内阁官署,杨士奇和杨荣也在批阅奏折,杨荣把手上的奏折合拢放在桌子上,站起来活动活动筋骨。
  看着依旧坐得端端正正批阅奏折的杨士奇,杨荣笑道:“何必如此辛苦,小皇帝爱管,就全都扔给他去,咱们乐得清闲。”
  杨士奇抬头,挑出一封奏折递给杨荣说道:“有人弹劾你收受杨洪贿赂,准备提拔他,你自己看看吧。”
  杨荣立马沉下脸,接过奏折,随意翻阅了几下。他目光深沉,嘿嘿冷笑。
  杨士奇叹了口气说道:“皇上最近正愁找不到我们的毛病呢,你也不收敛收敛。”
  杨荣合上奏折,依旧拿捏在手中,他正色说道:“杨洪有将才,我一直都很欣赏他,此人日后,必是我大明守边大将。我这么做,只不过是想让他积累功绩,为他撑腰铺路。让他上去,总好过扶持个蠢材。”
  杨士奇摇摇头,不可置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