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二十八章 挖野菜遇见的意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黎小虽然难进,但这是对于普通村民而言,对于爷爷跟爸爸都在县里做干部的沈安怡来说,根本就不是事儿。
  何况正常学校都不会拒绝沈安怡这种功课好还多才多艺的学生。
  赵富梁对赵霞说这是为了沈安怡好,留在村小,不定又要被宁光带着去干活,好好的小公主弄的跟村姑似的。
  这话一下子就说服了爱女心切的赵霞。
  而对于赵富梁来说,既断绝了沈安怡跟宁光的联络,又让赵利国、赵卫国、赵琴这三个跟沈安怡年岁仿佛的孙子孙女也进了黎小,真正一箭双雕。
  他跟赵霞这么说:“黎小离家远,那边孩子基本都是镇上人家的,条件不差,也是惯出来的,没准因为安怡现在住在村子里,看不起她。不让利国他们几个一块儿去念黎小,安怡在学校里被欺负了都没人帮忙。”
  赵霞小时候由于娇娇弱弱的,没少被校园霸凌,闻言虽然知道赵富梁趁机给赵利国他们谋好处,却也说不出拒绝的话……其实之前她都帮着堂侄子赵建国弄进黎小了,按说亲侄子亲侄女早就该去黎小念的。
  然而赵霞记恨做美头时在父母兄嫂手里受的气,固然给哥哥们弄到镇上上班,却都只是普通的工人,打定主意就是要一辈子压着他们,让他们只能讨好自己,连带下一代都没法子扬眉吐气。
  所以赵利国他们上学时,赵霞想都没想就拒绝了把人弄进黎小的要求:“咱们家祖上三代贫农,就没出过读书种子,弄黎小干嘛?跑那么远,光是上下学就不知道耽搁多少时间,有这功夫还不如帮家里插两垄秧呢!”
  又说镇上人家看不起乡下人,“利国他们在村小肯定不会受委屈,去了黎小少不得看脸色,你们不是最心疼孙子了吗?想着他们在外头不被当人看,不心疼?”
  她在这点上态度很坚决,赵富梁夫妇由于没看到过身边有读书改变命运的例子,也没有很在意孙辈在哪里读小学。之所以想让赵利国他们去黎小读书,主要还是为了面子考虑,争了几次见说服不了女儿也就作罢了。
  这次沈安怡的转学,倒是让老两口期盼已久的事情如愿以偿了。
  为了让侄子侄女们多护着点女儿,赵霞还表示过几天会再汇点钱来:“给利国他们买点文具衣服,去了镇上小学也有面子。”
  沈安怡的离开对村小没什么影响,因为大家早就知道这个城里来的美头不会在村小久留。
  但对宁光来说影响是巨大的,不仅仅是没人再那么掏心掏肺的对她好了,关键是赵小英等人觉得扬眉吐气,见天的嘲讽她。
  上黑板做题目不会,捏着粉笔尴尬的僵立,赵小英他们就在下面起哄,说:“安怡已经去黎小了,你在这里装可怜给谁看?”
  下课期间同学打打闹闹,有意无意的把她文具撞到地上,也不道歉反而笑嘻嘻的说:“之前安怡在村小时,给了你好多好东西的,现在弄坏个一两件也没什么是吧?反正也不是你家给你买的。”
  老师教课,提到形容品德不好的词时,他们就一起看宁光,说宁光就是这样的人。
  宁光跟他们吵过打过,然而势单力薄,几次维护尊严不成反而更加受辱后,又因为同学跑家里跟褚老婆子他们告状,挨了几次打,知道反抗只会招来更多的辱骂跟殴打,她就沉默下来了。
  以前她只是话少,下课的时候偶尔还是会跟同学嬉闹的,现在是彻彻底底的不作声。
  哪怕老师上课提问问到她,她不管会不会,都捧着书站在那里,木头一样,随便老师是鼓励还是羞辱,都仿佛哑了。
  这种无声的抗拒在这时候一般都被认为是蠢笨无能。
  村小的老师本来也不指望这些学生有什么成就,何况村里孩子闹腾,老师却少,精力有限,几次下来就索性不管她了,权当透明人。
  开学第一次测试,宁光毫不意外的考了倒数。
  卷子拿回家,褚老婆子跟宁福林就是一顿骂,说家里拿钱让她去读书,却读成这个样子,怎么对得起学费?
  骂了半天见宁光垂着脑袋不言不语,觉得没意思,摆了摆手让她去挑点“稻甘衣【注】”来。
  宁宗在旁边玩玩具,闻言抬头说:“太太,我想吃马兰头。”
  “那也顺便挑点马兰头。”褚老婆子算了算日子,“蓬蒙头也带点,快到清明,该做蓬蒙团子了。”
  宁光答应着出去用宁宗喝空的雪碧瓶子装了水,挽了个大篮子,拿上挑野菜用的工具也就出门了。
  这季节万物复苏,野菜遍地,家家户户得空都会去田野里挑上些尝鲜。
  放眼望去,田埂上,小溪边,到处都是三三两两的人。
  只是看到宁光过来,扫上一眼,就漫不经心的转开,没有招呼她的意思。
  宁光也不想跟她们一起,专门拣僻静的地方走。
  离村好一段路了,总算找到一块没人的地盘,专心挑起了野菜。
  褚老婆子说的三种野菜里,马兰头无论此刻还是后世都人尽皆知。
  而稻甘衣是土话,学名宁光也不知道该叫什么,是一种外形类似于荠菜,花像苦苦菜的野菜。
  荒年的时候也上过餐桌,但跟大部分没被驯服的野菜一样,口感十分感人,又苦又涩。所以饭够吃之后,就回到了饲料的范畴。
  这年头家家户户开春都会捉些鸡鸭鹅养着,用这个切碎了拌饲料喂家禽,既省饲料又长的好。
  蓬蒙头的学名则是鼠曲草,因为清明前后长的最可口,也叫清明草。
  不同于马兰头一般用于凉拌的吃饭,这种草是用来做团子的,就是青团子。
  这时候乡里的青团子都是用鼠曲草做,因为没有机器绞汁,讲究点的做法是用石臼捣烂了兑面粉,粗糙点的就是上砧板开剁。
  馅也没那么多花头,就是包一下子砂糖。
  由于制作麻烦,褚老婆子每次都会做上很多。起初几天没宁光的份,但因为这时候没冰箱,天气也在渐渐暖和,宁宗吃不完的话,褚老婆子跟宁福林牙齿不好,不怎么能吃这种黏糊糊的东西,也就让宁光跟着一起吃。
  想到蓬蒙头团子的味道,尤其是砂糖馅流淌出来的感觉,宁光不禁咽了咽口水,更加卖力的找起了蓬蒙头。
  她从小做惯了活计,手脚麻利,这附近又没其他人跟她抢,很快就把篮子底部堆了一堆的蓬蒙头跟马兰头。
  只是稻甘衣就很少了,就那么几棵,可怜巴巴的蜷缩在隐蔽的角落里。
  这是因为这年头鸡鸭鹅算是正经的财富,大家都喂的用心。所以比较明显地方的稻甘衣都被路过的人顺手挑走了,倒是人吃的蓬蒙头跟马兰头,现在的乡人还没那么多心思追求美食,照顾牲畜往往比照顾自己还用心,反而随手可得。
  宁光寻思了下,蓬蒙头需求大,光她一个人出来挑的话,不攒个两三天估计开不了工。
  马兰头呢正当季节,没必要囤,弄够一顿吃的就行,下次宁宗再想吃,大可以再出来找。
  倒是稻甘衣,家里鸡鸭鹅等着吃,小鸡小鸭小鹅不禁饿,不弄多点回去肯定要挨骂。
  只是田埂跟野地里都没有了,她转了一圈,就想到了一个好地点:油菜花田里。
  这季节油菜花开的正艳,这种平原地带的田野里望出去到处都是一张张整齐鲜艳的金黄色“毯子”,风里充满了花开的气息。
  因为栽的时候就是一颗颗隔着间距的,这时候别看上头的枝叶跟花穗密密麻麻的挨着,底下的杆子之间却有足够的缝隙,可以供宁光这种不怎么胖的孩子钻进去自由活动。
  油菜生长需要的肥料很多,长到现在底下基本上都是泥土,已经没什么杂草了。
  稻甘衣是少数顽强的占它们便宜的植物之一。
  由于油菜田是被精心伺候的肥沃所在,这里头的稻甘衣长的肥肥壮壮,哪怕知道它们的口感跟外表不成正比,看着也让人食欲大增。
  宁光低着头,蹲着身子来来回回的挪动,才扫了两畦油菜,篮子里已经堆了好些。
  她正挑的满心欢喜,忽然听见不远处的传来动静。
  是两个大人在低声说着话。
  宁光起初以为他们也钻进来挑稻甘衣,出于不想跟人打交道的想法,就下意识的避开了那个方向,想去其他地方。
  只是这会儿的环境,决定了她离开的速度不可能迅速。
  于是到底听了几句壁脚……她年纪小,也不太懂他们说了些什么,就是觉得好像是很羞人的话。
  这让宁光越发想离开了,因为总觉得好像听了这种话的自己也不清白了一样。
  忽然那边传来衣物破裂的“呲啦”声,女人似乎急了,声音大了点:“这是我前天才去街上买的,十块钱呢!”
  男人就笑:“十块钱,赵学明对你这么好?你不是说他经常打你?”
  下面女人说了什么宁光就没注意了,她心“砰砰”的跳,听出来女人是赵建国的姆嫚。
  而赵学明是赵建国的阿伯,可是接口的男人绝对不是赵学明。
  
  【注】我找了一堆资料,看了几天的野菜图片,实在找不到对应得上的学名…………这个土话里的名字还是我努力音译的。说实话这种野菜不好吃真的挺遗憾,因为以我的审美,它是我见过的野菜里颜值最高的。纤细清秀,耐看,造型一般都很优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