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三百八十一章 难道之前的都是错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下午,沈丰志代表产品精算部专门讲了接下来的产品安排,其中提到了已经在研发几款产品,其中一款产品是替代投连险的,而且是有保底的理财类产品。

  同时,还在设计一款短期缴费的分红类产品(这类产品是目前市场上很多保险公司在销售的短期类理财产品,其实算起来,这类产品已经有十五年以上的历史了)。

  理财产品?

  夏信听着有点迷糊了,理财产品不是银行的业务吗?哦,对,银保业务也是做的理财类产品。

  但代理人这个渠道一直都是做保障类产品的啊,因为是保障类产品,所以长盛寿险业务员习惯销售长期缴费的产品。

  因为购买保障类产品,当然是缴费时间越长越好。

  .......

  这里插一句,有些书友可能不是专业干保险的,对购买保险总是有很多疑惑。

  这里稍微解释一下,保障类产品为什么缴费期要选择长期缴费,而且是有多长缴费期,就选多长缴费期。

  因为选择长缴费期,其实就是利用了保险的真正功用,那现在大家比较习惯的话来讲,就是缴费期越长,杠杠越高。缴费期越长,其分摊在每一年中的保险费用自然越少,体现的保障效果越高。

  比如,小A投保一份10万元保额的重大疾病险,选择10年期年缴,每年缴费6000元;小B也投保了一份10万元保额的重大疾病险,选择了20年期年缴,每年缴费3000元。5年后两人都出险了,那么小B投入的保障成本相对小A来说差不多少了一半。

  另外,大多数保障类产品在保险责任设计中,还向投保者提供“豁免条款”——即当出现全残或某些约定的保险事故情况下,投保人可以免缴余下的各期保费,而且保障还可能继续有效。这样一来,选择较长的缴费期就更能够规避经济风险。

  因此,选择二、三十年的缴费期,每年用较少的投入,将可能因意外、疾病而发生的重大家庭经济损失风险转由保险公司来承担是比较合理的。

  当然了,相比理财类产品,保障类产品的销售难度要大很多。

  理财类产品可以比收益,但保障类产品却需要从保险的意义和功用说起,来挖掘客户的需求。

  保险产品,作为无形产品,销售难度,要比汽车,冰箱,手机等大太多了。

  有限商品最大的特点是可以试用,比如试驾,试吃等等。

  保险却无法试用,总不能和客户说:“你伤残一回,看看我们公司服务怎么样?理赔快不快?”

  扯远了。如果有书友,真的要咨询保险,当然可以留言,记忆尽量给予答复。

  但我不会哪家公司的产品好,有机会,在后面,再找适当时机和大家聊聊,怎么选择保险。

  哈哈,估计大家看出来,记忆就是在保险公司的。

  .........

  “这什么意思?”夏信碰了碰边上同样皱着眉头的韩元,“我们要和**公司学了?”

  “不知道啊。”

  夏信,韩元这一代的保险人,都是从入行开始,接受的理念都是保险就是保障。这冷丁听到说接下来要开发的产品是理财类产品,从观念接受上一下就发生了冲突。新笔趣阁手机端https://m.biqusan.com/

  可能看大家在下面窃窃私语,在沈丰志讲完后,谢睿德站起来专门开始解释。

  沈丰志讲报告用了四十分钟,谢睿德解释用了一个小时。

  后来夏信发现,谢睿德特别能说,而且很擅长绕着弯,把一个没道理的事情说的像有道理一样。

  总的意思就是,这个市场上,客户很多种,有需要保障的,也有需要理财类产品的,我们都要去满足客户需求,这也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

  “嗯,说得也有道理,我们以前可能是狭隘了。”夏信点点头对韩元说。

  撇了撇嘴,韩元说道:“不瞒你说,我对这个老头天然就有一种反感。”

  “为什么?”夏信惊诧的说道,“我觉得谢董说的也有道理,客户出来保障,也有理财需求啊。”手机端一秒記住『m.biqusan.com』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话是这么说,但我总觉得他开发这个产品,绝不是他说的这个理由。”

  接下来的报告,是关于整个后援运营的报告了。

  知道会议结束,夏信在回房间的时候,都有一个疑问在心头萦绕。

  “怎么没有关于训练的报告。”

  刚回房间,把材料放下,点上一根烟,韩元就来敲门了。

  “噗通”一声,坐到椅子上,伸手拿过香烟点着。然后呼的一声,长长吐了一口烟,才张口说道:“是不是发现问题了?”

  “是有点问题,怎么没有培训的内容,除了人海,就是产品呢?”

  “对啊,我也是这么觉得的。”

  “保费三因子,人力,人均件数,件均保费。只讲了人力和件均保费。”

  “夏信,我们都干过拜访量管理,你说拜访量管理主要解决这三个指标里的哪个指标?”

  “人员活动,和人均件数啊。”

  “这三个指标要推动起来,哪个最难?”

  “那还用说,当然是人均件数了。”

  “对啊,我记得,咱们讨论过,你和我也提起过,侯文禄总说人均件数才是检验一支队伍战斗力的核心指标。”

  “你一说,还真是这样,我觉得这批香港人和原来我们接触的台湾人好像对寿险的经营理念很不一样。”夏信说道。

  提到侯文禄,夏信不由得又想起了这个已经离开长盛人寿的,自己寿险业的启蒙老师。

  谢睿德来了以后,侯文禄很快就提出离职了,夏信在听说侯文禄离职后,曾经打电话问起原因,侯文禄只是笑着说,香港人和台湾人互相看不上。别的就没多说。

  现在看来,恐怕不是单单看不上的原因,而是经营理念有差别。

  “我就怕,接下来销售这种理财类产品,把我们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销售能力都废了。”韩元忧心忡忡的说道。

  “拉倒吧,还销售能力呢。”夏信挪揄道,“这两年销售投连,不也是理财类产品,还有什么销售能力?我倒是觉得这样也好,最少可以先把队伍救活再说。”

  两个人所在机构情况不同,两人的经营想法也出现了差别。

  对夏信而言,东唐分公司作为投连险重灾区,他现在考虑的根本不是什么产品,而是用什么办法把东唐的队伍盘活。

  马上又要推动人力发展了,东唐分公司要怎么来做呢?

  怎么留人,怎么发展,这才是最近夏信一直在想的火烧眉毛的事。

  产品的事情,等开发出来再说吧。

  喜欢同风起,九万里请大家收藏:()同风起,九万里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