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132章 镇北将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朝会上,谏议大夫王允,代表着,大将军府,向汉帝表奏:
  
      天无二日,国无二君。
  
      伪帝张举,试图逆天。
  
      幽州牧刘虞,战阵无能。致使雍奴叛军坐大,百姓倒悬。
  
      若是不及时镇压,恐怕又是一场,蛾贼之祸。
  
      兴汉侯刘正,出身幽州范阳郡,熟悉地方,战阵亦强。
  
      不如代天行事,讨伐伪帝。
  
      汉帝闻言,心中不快。
  
      然而大将军府,已经掌握了朝堂,不如顺水推舟,即使将来有事,刘姓江山依旧在,不为他人所掠夺。
  
      诏书:
  
      安北将军,兴汉侯刘正。尽忠王事,熟知兵法。
  
      今国家有事,特授你镇北将军,持节督幽州事。
  
      晋升侯爵一等,食邑涿县五千户。
  
      刘正受诏,大殿谢恩!
  
      百官道贺,士人拍手称快。
  
      何进大笑三声,终于可以,放开手脚,捊起袖子加油干了。
  
      至此,刘正终于成了万户侯。
  
      不过是假万户侯。
  
      不及卢植等人的侯爵尊贵。
  
      然而刘正才二十五岁,日子还长着呢?
  
      镇北将军,虽然是杂号将军,但是开府治事,可是本分,而不是特许。
  
      再说镇北将军,再进一步,那就是征北将军。
  
      征北将军可是常设将军,一旦设立,非谋反大罪,不可撤销,主帅其人,不可擅改。
  
      刘正回到,兴汉侯府之后,与郭嘉等人,商议行程。
  
      他先是命令,徐晃带着家眷,三日后启程,朝着南山城前进。
  
      十日后,汉帝承诺的东西,送至兴汉侯府。
  
      张让入兴汉侯府宣诏,汉帝秘密召见。
  
      在张让的列侯府中,刘正见到了,一身便衣的汉帝。
  
      汉帝说:“兴汉侯好志气,好年轻,好姓氏!”
  
      刘正惶恐,伏地请罪说:“臣死罪!”
  
      汉帝说:“你确实该死!”
  
      为人臣子,不忠!
  
      汉帝心如明镜,知道刘正的选择。
  
      他心中有气,发泄一番便好了。
  
      汉帝不愿意,让刘正久跪,于是就赐座。
  
      两人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君臣奏对。
  
      汉帝自嘲,与天下豪强世家,明争暗斗了一辈子,终究还是,难偿所愿。
  
      刘正坦言: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汉帝笑了,拿笔杆子的,可是天下豪强世家。
  
      刘正劝慰说,这个世界上,还是有明眼人,存在的。
  
      俾官野史,会给天下人,一个交代的。
  
      成王败寇,只在庙堂,不在民间。
  
      汉帝笑了,人死之后,白骨一堆,千百年后,山河易势。
  
      纵是荒山野冢,不过天家故事,又有什么,好在意的呢?
  
      刘正不敢接话,低头不言。
  
      汉帝继续说,以一人之力,抗拒整个天下的,豪强世家。
  
      胜亦暴君,败则昏君。
  
      刘正不愿意,全力以赴,也是人之常情。
  
      若是换了外姓,朕必定诛杀。
  
      然而爱卿姓刘,虽然说不是,汉室皇族子弟,但是天下之刘,本是一家。
  
      就是让你,接过汉字大旗,也照样是,刘姓正统。
  
      朕是想开了,明白了为什么——东汉光武大帝,中兴汉室以来,汉帝一脉对儿子,就不是那么在意了呢?
  
      一个给别人,当玩具的儿子,要来何用呀?
  
      留给天下人,耻笑的吗?
  
      ……
  
      汉帝说了很多,他谈起了,继位之初的,韬光养晦。
  
      又说起了,反击豪强世家的,激烈手段。
  
      先是党锢,弄得有声有色。
  
      黄巾军一朝a fan,全都不作数。
  
      好不容易,捞点卖官钱。
  
      三路讨伐黄巾军的人马,各分一份之后,又一贫如洗。
  
      勒紧裤腰带,重开八校尉。
  
      宰了河东卫家,凉州又乱了。
  
      刚到手的钱,转眼就飞了。
  
      西园八校尉,傅燮全军覆没,可怜他,好好的一个忠臣,到头来,陷于敌手,死无全尸。
  
      孙策鲁莽,曹操不智。
  
      两校人马,灰飞烟灭。
  
      搞掉司徒陈耽,白波蛾贼又来了。
  
      上军校尉部,成了空架子。
  
      如今可堪一战的,就只有平贼校尉部了。
  
      天下豪强世家,依旧不肯放过。
  
      本来打算让你,同他们拼个,鱼死网破。
  
      后来,转念又一想,你也姓刘。
  
      算了,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朕的一生,就这样了,没有屈服,就是死路一条。
  
      朕不争了,认命了。
  
      然而刘家的人,不能认命。天下姓刘的人,团结起来,依旧可以主宰,天下风云。
  
      就让你们去闹吧!
  
      朕累了……
  
      刘正看着,颓废的汉帝,竟无语凝噎。
  
      过了很久,汉帝才说。
  
      十常侍跟了朕,作恶多端。
  
      天下士人,恨他们入骨。
  
      难道他们,就只能,陪着朕,一起死吗?
  
      张让等人忙说:“老奴等,愿意追随陛下,于九泉之下!”
  
      汉帝笑了,国事至此,唯有不全之人,方才显得,忠义无双。
  
      汉帝说:“你等可不能死,还得替朕看着,天下豪强世家,究竟会将汉室天下,祸害成什么样子的呢?”
  
      汉帝说完,又看向了刘正。
  
      左丰死了,他还活着。
  
      兴汉侯,就没有什么话,想要对朕说吗?
  
      刘正说:“身为十常侍的,张让等人,必须要死,这是给,天下人的,一个交代。”
  
      汉帝闻言,忙让张让等人,拜谢刘正的,救命之恩。
  
      张让等人不解,忙问其中缘由。
  
      汉帝让张让,自己领会。
  
      一刻钟之后,张让终于明白了。
  
      刘正的意思是,作为十常侍的张让,一定要,死给天下人看。
  
      张让说:“陛下,老奴记下了!”
  
      汉帝说:“朕走之后,两家太后,必定要拼个,你死我活。重耳申生。也不知道,谁是重耳,谁是申生,或许轮流做吧!呵呵!”
  
      汉帝让十常侍,尽量的,帮董太后一把,若是事不可为,则避祸幽州。
  
      张让恸哭。
  
      汉帝又说,离开皇宫之后,张让之名,不宜再用。
  
      十常侍幸存之人,一律赐姓刘。
  
      忠勇世无双,靖克诚骄傲。
  
      按照这个顺序,各领一个字。
  
      张让等人,按照亲疏顺序,依次上前,领字谢恩。
  
      汉帝交代好,后事之后,又对刘正说:“平定张举,朕许你万户侯,常设将军,以后的路,就得你自己走了。张常侍,拟诏用印。”
  
      张让亲自磨墨,汉帝激情手书。
  
      天子六玺,一个不落。
  
      传国玉玺大印,更是红透了人心。
  
      刘正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
  
      诏书:
  
      镇北将军,兴汉侯刘正,持节讨逆,平叛伪帝。
  
      特进征北将军,持节,督幽州诸事。
  
      晋爵特等侯,食邑范阳郡,一万二千户。
  
      钦此!
  
      诏书入密匣,平乱之后,方可启封。
  
      这是汉帝,给刘正的,最后一份诏书。
  
      由于是,中平五年二月,手书。
  
      又称:二月密诏。
  
      同时,这也是兴汉侯刘正,从汉帝手中,领受的,最后一份诏书。
  
      汉帝为了确保,诏书的合法性,特在遗诏中,加入了,这份诏书的,备忘录。
  
      张让等人,就是见证。
  
      刘正告辞离开之后。
  
      张让问:“陛下,为何特别的,优待兴汉侯呢?”
  
      汉帝回答说:“朕的理想,将由兴汉侯,逐一实现。这个赌注,朕愿意下。搏上一回,反正也没有损失。”
  
      张让等人,总算是明白了——汉帝欣赏兴汉侯,愿意开方便之门。
  
      这就是所谓的——立贤!
  
      ……
  
      刘正回到,兴汉侯府的时候,进驻西园的,剑兵团战士,已经在侯府校尉,列队等侯了。
  
      刘正出了门,高声说:“封府门!”
  
      存在了四年的,兴汉侯府,终于第一次,关上了大门。
  
      郭嘉打马上前,对刘正说:“侯爷,走吧!”
  
      刘正恋恋不舍的说:“别了,我的家!别了,洛阳城……”
  
      刘正策马扬鞭。
  
      身后只留下了,一句话——我还会再回来的……
  
      郭嘉和陈到,紧随其后。
  
      身后一千,剑兵团战士,像是一片血云,席卷东方。
  
      袁绍东门送行,曹操躲在角落里,不肯现身相见。
  
      袁绍说:“孟德,出来吧,你也应该,振作起来了。”
  
      曹操无奈,只得现身,城东十里亭,三人齐相聚。
  
      曹操问:“七郎,天下将乱,你我师兄弟,又该何去何从呢?”
  
      袁绍也说:“七郎,不如定个规矩如何呀?”
  
      刘正无奈,只好说:“两位师兄,天下很大,先拍苍蝇,再食麋鹿!”
  
      于是曹操专注兖豫,袁绍倾心雍并,刘正独享幽青,袁术南顾荆扬。
  
      陶谦只爱徐州,至于冀州,约定各凭本事。
  
      曹操苦笑着,自嘲似的说:“本初,七郎,现在说这个,是不是早了一些呀?”
  
      袁绍反问:“孟德,难道你没有信心吗?”
  
      刘正也说:“三师兄,你怕什么,西边是四师兄,东边是大师兄。把整块肥肉,给你独享。你还没有信心搞定吗?”
  
      曹操心想,卢门七郎,五人掌军,输人不输阵。
  
      就这样,十里长亭话天下,卢门五雄,谋分九州。
  
      不管怎么说,天下棋局,态势已经明朗了,若是没有,这份见识。
  
      又有什么资格,参与博弈天下呢?
  
      与此同时,袁绍身后的,许攸;和刘正身后的,郭嘉;以及曹操身后的,程昱。
  
      三人也展开了,悄无声息的交锋。
  
      郭嘉放荡不羁,脸上轻松写意。
  
      许攸为人现实,眼珠子,转个不停,也不知道,他的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呢?
  
      程昱心机深沉,喜怒不形于色。
  
      曹操暗想,师兄弟们,都已经起步了,不如倒向,大将军府,搏一个前程再说。
  
      接下来,在袁绍的,引荐之下;踌躇满志的何进,接受了曹操的投靠。
  
      不过是虚应故事而已,根本就没有,把典军校尉,这个光杆司令,放在心上。
  
      曹操只求,安身立命,倒也没有太在乎。
  
      ……
  
      离开十里亭之后,刘正和郭嘉,与陈到的大部队会合。
  
      队伍一路向东,直奔虎牢关。
  
      路上,刘正问郭嘉:“奉孝,感觉到压力了吗?”
  
      郭嘉说:“终于可以,痛痛快快的,施展才能了。”
  
      郭嘉问刘正,怎么应对冀州的问题呢?
  
      刘正笑了笑,闭口不谈。
  
      冀州美呀,大家都想要。
  
      袁家在渤海,曹家在魏郡,韩家在邺城。
  
      界桥城,可是一颗钉子,袁家拔不动,曹家离远了。
  
      想个办法,拿中山国换渤海,才是咱们想要,实现的第一个目标。
  
      刘正知道,卢门中人,不应该提前内斗。
  
      然而渤海郡,关系到,幽青之间的联系,不能让步。
  
      郭嘉会意,开始布置兵力调动,争取完成布局,暗中掌控中山国。
  
      刘正命令:
  
      中山国甄家,立即迁到南山城。
  
      半年之内,必须要完成迁移。
  
      刘正的态度很强硬。
  
      虎牢关整军之后,大军合而为一,向着幽州前进。
  
      刚过魏郡,郭嘉走了进来,拿着一份情报,对刘正说:“侯爷,甄逸病危!”
  
      刘正只得下令说:“奉孝,你带大军,回南山城,先期布置着,讨伐张举的计划。我去中山国无极,看一下甄家主。”
  
      陈到带一个营,随刘正北上,董奉随行,打算抢救一下故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