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149章 吕布登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华雄接到,出击命令的时候,早就已经摸清楚了——丁原军在汜水关的布防情况。
  
      由中郎将穆顺,带领一万丁原军,驻守在汜水关内。
  
      关于穆顺的为人,没有什么大毛病,那就是贪功。
  
      华雄觉得,可以利用这一点,算计一下穆顺。
  
      李肃建言:
  
      穆顺好大喜功,咱们不如先大肆宣传——吕布畏惧董卓军。
  
      然后诈败诱敌,穆顺做梦都想着,压吕布一头,他一定会上当的。
  
      华雄也觉得,李肃的办法很好,于是就让胡轸,带着三千人,到汜水关下搦战。
  
      ……
  
      穆顺纵横并州多年,养成了目中无人的性格。
  
      并州无吕布,穆顺当大王。
  
      这句话就是,对穆顺为人的真实写照。
  
      如今见董卓军,关下摆开了阵势,搦战不休。
  
      于是就全军出关,狮子搏兔,用上了全力。
  
      胡轸见状,顾不得诱敌了,转身就逃。
  
      穆顺倾尽全力,居然被放了鸽子,心中气不过,于是就穷追不舍。
  
      出击五里,华雄从左面山坡杀出,居高临下冲击丁原军。
  
      华雄的副将从右面山坡冲锋,更是将丁原军斩成了数段。
  
      胡轸回军再战,压抑了很久的董卓军,居然人品爆发,士气爆棚了。
  
      穆顺遇上华雄,两人对战。
  
      华雄刀重,穆顺抵敌不住,仓惶败走。
  
      丁原军见主将败走,失了战心,跟在穆顺的身后,也溃不成军。
  
      华雄迅速的整军,尾随掩杀。
  
      董卓军斩获旌旗无数,个个喜笑颜开,漫山遍野抓俘虏,雄关漫道起炊烟。
  
      穆顺带着三百残兵败将,回到汜水关下的时候,只见关上已经插上了董字旗。
  
      一员儒将站在关楼上,正是参军李肃。
  
      穆顺无奈,只得抄小路逃回并州,到上党郡投了太守张扬。
  
      华雄和胡轸,携战胜之师,进入了汜水关之后,一面将关中的府库开启,犒赏三军。
  
      一面让参军李肃,向董丞相府报捷。
  
      捷报传入洛阳城,在董丞相府之中,董卓又与李儒商议——是不是应该,进行下一步计划了呢?
  
      李儒建言:
  
      如今朝堂,暗流涌动,董卓虽然是名义上的百官之首,但是他的根基,毕竟薄弱,不如先召回幽州校书的蔡邕,收天下士人之望,以图大计。
  
      董卓同意了李儒的建议,派特使赴幽州传诏蔡邕。
  
      至于刘正,董卓故意忽略了,论军力,兴汉军强过董卓军,论影响力,刘正更是卢门的核心人物。
  
      有卢植那面大旗在,谁都得敬重兴汉军。
  
      董卓说:“文优,如今朝堂,已经整合得差不多了,是时候开展下一步计划了!”
  
      李儒说:“丞相,天下豪强世家,在洛阳城中布局了近百年。”
  
      李儒直接说——人心隔肚皮,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
  
      董卓向李儒问计,毕竟有了一个军师,从此再也不用,浪费脑细胞了。
  
      在李儒的建议之下,董卓在温明园中设宴,邀百官聚饮。
  
      同时暗中派人,传出小道消息——董丞相将在温明园中,设宴招待群臣,商议废帝之事,不来赴宴的人,全部会当作十常侍的余党,一律诛杀。
  
      第二天,董卓在温明园中,设宴招待大臣。
  
      凡是收到请柬的大臣们,为了身家性命,一个不落的,都到齐了。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董卓率先抛砖引玉的说:“我想废掉少帝,立陈留王为帝,大家的意见如何呀?”
  
      司徒杨彪,代表百官,提出了质疑。
  
      董卓便说出了,自己的理由——少帝唯唯诺诺,望之不似人君。
  
      这时座上宾客之中,执金吾丁原站了起来,反对说:“董卓匹夫,你是什么人,自己心里没点逼数吗?”
  
      如今竟然大放厥词,胆敢在这里提废立之事啊!
  
      难道你觉得翅膀硬了,想要谋反吗?
  
      董卓一看,见执金吾丁原,居然敢拿话压自己。
  
      于是他就大怒说:“顺我者生,逆我者亡!”
  
      说完,便准备拿着剑,砍了丁原,好杀鸡儆猴。
  
      这时,李儒突然看见,丁原后面站着一名魁梧壮汉,威风凛凛,手持方天画戟,怒目圆睁。
  
      李儒知道,这人便是执金吾丁原,倚为臂膀的吕布。
  
      他急忙插开话题说:“丞相,今天在宴会上,只叙私谊,不讲公事。国家大事,我们到了殿堂之上,再作理论。”
  
      百官知道董卓,生性凶残,大家都劝执金吾丁原,上马离开。
  
      这时,董卓才看见,有一人在温明园外徘徊。
  
      于是他就问李儒:“执金吾丁原背后的那个人,到底是谁呢?”
  
      李儒回答说:“那个人,其实丞相也见过的。他就是执金吾丁原的义子,九原吕布字奉先。常年与匈奴鲜卑,在草原之上展开激战。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丞相你还是,先躲避一下,以免让那吕布伤了,就不好了。”
  
      董卓听了李儒的话之后,于是就入园躲避。
  
      一场宴会,闹得个不欢而散。
  
      董卓回到丞相府之后,越想越气,于是就决定,拿拳头说话,让执金吾丁原明白,要想腰板硬,就得军队强。
  
      让董卓没有想到的是——还没有等董卓军出动,丁原军就率先挑衅了。
  
      第二天,丁原派吕布带兵,于城外挑衅董卓。
  
      董卓大怒,毫不示弱,带着李傕和郭汜,出城迎战。
  
      丁原出阵,大骂董卓。
  
      董卓还没来得及回话,吕布便杀了过来。
  
      董卓见方天画戟上,寒光闪闪。
  
      从来没有过的恐惧之心,居然不可抑制的萌芽了。
  
      他位高权重之后,连惜命的习惯也养成了——这还是那个豪杰盖世的董仲颖吗?
  
      然而不管董卓军的战士们,怎么愤怒和不解,董卓拨马就逃,已经成了既成事实。
  
      董卓这一逃走,执金吾丁原,大喜之余,亲自率兵追击。
  
      董卓大败,后退三十里下寨驻兵。
  
      董卓军中,董卓与李儒商议对策。
  
      董卓问:“我看那个吕布,乃是豪杰,不知道有没有可能,为我所用呢?”
  
      李儒说:“丞相,参军李肃,据说也是九原人,不如把他召回来,问上一问,如何呀?”
  
      董卓听了之后,忙命人前往汜水关,召李肃回洛阳城中的丞相府听用。
  
      李肃到了丞相府中之后,立即获得了董卓的召见。
  
      董卓直接开门见山的问李肃——他与吕布的关系如何呢?
  
      李肃回答说:“我和吕布,确实是九原同乡,不过多年没有见面了。只知道少年时的他,自恃勇力,喜欢拿拳头讲道理,真的是有勇无谋,似乎吕布对良马情有独钟,总是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能够配得上他的好马。”
  
      李肃觉得,若是在这方面下功夫,应该可以凭借,他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吕布,归顺董卓军!
  
      董卓问道:“你打算拿什么劝他投降啊?”
  
      李肃建议说:“我听说丞相,有一匹好马,名字叫做‘赤兔马’!”
  
      这马能够日行千里,更是马中之王。
  
      若是拿着这匹马,再奉上金银珠宝若干,就可以有十足的把握,劝吕布投降。
  
      董卓说:“赤兔马是我的坐骑,自从得到之后,数次救我于危难之间,怎么可能为了吕布,而放弃心爱之物呢?”
  
      李肃反驳说:“丞相想要得天下,有舍才有得。吕布值得丞相,把心爱的女人都拱手奉上,区区一匹马,又算得了什么呢?”
  
      董卓纠结了很久,最终还是答应了。
  
      毕竟权倾天下的诱惑,值得董卓下大本钱。
  
      于是,董卓便牵着赤兔马,亲手交给了李肃,还给他黄金一千两,珍珠十余颗,玉带一条。
  
      让李肃拿着这些东西,去说服吕布。
  
      ……
  
      中山城中,蔡府。
  
      蔡琰坐在蔡邕的对面,父女俩正在谈心。
  
      蔡琰问:“爹,你真要去淌洛阳城那趟浑水吗?”
  
      蔡邕说:“丫头,少帝明诏,为父也不能抗旨不遵呀!”
  
      蔡琰见没有办法规劝蔡邕,于是就把陈达丢给了父亲。
  
      蔡邕抱着外孙,开始纠结了。
  
      蔡琰不管,直接回到家中,找陈到想办法。
  
      陈到战阵厮杀还行,动脑子的事情,还不如老婆呢?
  
      束手无策的两个人,为了老爹,也是豁出去了。
  
      陈到被老婆折腾得狠了,整个人都无精打采的。
  
      陈到的状态,很快就影响到了神秘部队的联合训练。
  
      刘正发现了,陈到的异样之后,于是就问他:“叔至,小达又生病了吗?”
  
      陈到无精打采的回答说:“谢谢侯爷关心,小达没事!”
  
      在刘正的继续追问之下,陈到才合盘托出。
  
      陈到听完之后,立即进行了两个布置。
  
      先是让鲁肃,义正辞严的拒绝了——蔡邕辞去兴汉书城管理员职务的辞呈。
  
      蔡邕无奈,只得反复提出申请。
  
      毕竟有始有终,才是大儒的风范。
  
      辞不了职的蔡邕,就不能撂挑子,这关系到他的信誉。
  
      刘正怕蔡邕耍流氓,毕竟大儒耍横,谁也挡不住呀!
  
      于是刘正就率先想出了,一个比较流氓的办法——催稿。
  
      蔡邕还有副业——校书。
  
      他校的书均由顾家书局承印,双方按照兴汉军工商部的要求,还签下了版权采购合同。
  
      顾家书局的代表,拜访了蔡邕。
  
      两人之间的谈话,似乎并不愉快。
  
      最后,顾家书局的代表说:“蔡老爷子,书局会不会倒闭,全凭您一言而决!”
  
      顾家书局的代表说,最近接到了一份神秘的订单,是即将付印的新卷。
  
      若是老爷子交不了稿,顾家书局就得赔钱。
  
      钱财损失倒是小事一桩,关键是客户说了——顾家书局要是交不了货,客人就会四处宣扬——顾家书局,不诚信!
  
      顾家书局,一直都是诚信经营,倘若坏了信誉,也没有脸再开办下去了。
  
      更可恶的是——客户不知道,从哪里得到了消息呢?
  
      蔡邕老爷子,居然打算放弃校书,准备去当京官。
  
      这个流言一出,更让顾家书局,到了风口浪尖之上。
  
      顾家书局的代表坦言: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蔡老爷子想要前程,顾家书局不能横加阻拦。
  
      然而合同之上的古卷校书,必须要在离开中山城之前,如约交付。
  
      毕竟这些订单,顾家书局已经接了,原本可以细水长流。
  
      然而双方,被蔡老爷子这么一吓,顿时就觉得——夜长梦多。
  
      据说,顾家书局的代表,走了之后,蔡邕喝了一顿闷酒。
  
      第二天就传出消息——蔡邕病了。
  
      其实他是在疯狂的校书——赶稿。
  
      完成了合同之后,蔡邕就打算,中止与顾家书局合作。
  
      蔡琰拿出了特殊的购书合同,以此来证明——顾家书局是无辜的,完全就是为了留住蔡邕。
  
      固执的蔡邕,依旧没有选择原谅顾家书局,转而与卢植的,北山书局,展开了全方位的,战略伙伴合作。
  
      经商——诚信是第一要务。
  
      蔡琰见顾家书局吃了亏,于是就找甄宓,听她讲故事。
  
      随后又凭借着相关的记忆,润色一番之后,以“洛神王二火”的笔名,向顾家书局投稿。
  
      顾家书局这才生存了下来。
  
      刘正更是每年提供千万贯的订单,大力扶持顾家书局和“洛神王二火”的书。
  
      郭嘉来了,他对刘正说:“侯爷,丁原军断粮了!”
  
      刘正大惊失色的问:“奉孝,执金吾丁原和主簿吕布,他们都是身经百战的人了,怎么不看好后路呢?”
  
      郭嘉忙把情报拿了出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