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176章 烈士樊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刘正看见郭嘉走了进来,忙放弃了胡思乱想。
  
      刘正问:“奉孝,联军动了吗?”
  
      郭嘉回答说:“这次倒是让孙策军,开了个好头。”
  
      孙策军奉命移师轩辕关前,与董卓军守将樊稠,展开了血腥的争夺战。
  
      郭嘉忙拿出了,虎牢关情报站收集的资料,开始了详细的解说。
  
      轩辕关又名“娥岭关”,位于登封西北三十里的太室、少室两山之间。
  
      两侧山崖怪石嶙峋,山势雄伟险要,道路曲折盘旋。
  
      一座关隘倚山而建,扼守住了咽喉要道。
  
      轩辕关是京师洛阳城东南部的险关要道,历来都是兵家的必争之地。
  
      孙策军开进轩辕关古道的时候,孙策和周瑜望着前方,徘徊了整整三天,依旧难以想出攻关的计策。
  
      轩辕关因山路曲折旋绕,又名“十八盘”。
  
      近万人马进入山中,首尾不能兼顾。
  
      孙策只能以五百人为一个小队,鱼贯前行。
  
      周瑜主持中军,令刺候舞动红色令旗,以此来号令三军。
  
      早春二月,春雨欲来满关山。
  
      早晨山间云雾缭绕,南北商旅,来往其中。
  
      从下边向上看,好像有神仙正在腾云驾雾一样,故有“轩辕早起上云端”之说。
  
      孙策和周瑜,都没有心思观赏此般奇景。
  
      樊稠大军,从洛阳城东南方向,进入轩辕关的关城,占据了天时和地利。
  
      孙策军则从许昌向北,进入山道之中。
  
      两军虽然没有遭遇,但是大战的气息,已经笼罩在了,整个轩辕关,方圆十里的范围之内。
  
      樊稠站在关墙上面,南视关下,可以看到雾浪翻滚,云烟缭绕,瞬息万变,气象万千。
  
      轩辕关上的山崖下,喷流着一股清泉,名曰:“剑引泉”。
  
      俾官野史中说:
  
      前汉年间,高祖刘邦率领大军西征,想要夺取潼关。
  
      汉军路过这里的时候,人困马乏,滴水不见,差点儿就让大军万劫不复。
  
      高祖怒视苍天,拔出赤霄配剑劈向山崖。
  
      山崖开裂,结果喷出一股泉水,三军这才得救。
  
      樊稠看着关乎大军命脉的“剑引泉”,又想起了身后辉煌了无数岁月的京师,洛阳城。
  
      西凉铁骑,注定要在这崇山峻岭之中,留下不朽的传说。
  
      轩辕关前,孙策跃马提qiang,奔走搦战。
  
      樊稠怒目而视,闭门不出。
  
      孙策骂得口干舌燥,取来一壶剑引泉,痛饮一番。
  
      随后接着再骂,先骂董卓无道,再骂樊稠先人。
  
      整整一天,洋洋洒洒十余万言。
  
      只可惜樊稠靠在轩辕关上,命人摆出美酒,就着孙策的话,挨一句骂,浅酌一口。
  
      气得孙策,就要强行攻关。
  
      周瑜忙快马上前,按住了孙策,拖回了军营。
  
      孙策问:“公瑾,你说气人不气人呀?”
  
      孙策骂得辛苦,樊稠却听得津津有味。
  
      这一天的骂战,敢情都做了无用功了。
  
      周瑜回答说:“伯符,樊稠与李肃交好,肯定是对咱们了如指掌。”
  
      周瑜见樊稠誓死保卫轩辕关,一点儿都没有,想要出关交战的意思。
  
      看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关城。
  
      周瑜也是一筹莫展的。
  
      沿大路攻关,只怕是不可能的了。
  
      关墙那么厚,凭借着人力突破,根本就不可能的。
  
      再说樊稠,已经准备好了滚石和擂木。
  
      一旦双方开战,西凉铁骑居高临下,孙策军就要吃大亏了。
  
      孙策说:“伯符,别整这些有的没的。”
  
      韩当来报说:
  
      建安三年二月初二,兴汉军全军出动,强攻虎牢关。
  
      董卓军大将董旻,退守旋门关。
  
      周瑜说:“兴汉军,果然锋锐无匹。”
  
      这话孙策就不爱听了,大家分兵出击,怎么别人就能攻城掠地。
  
      轮到自家的时候,就只能到关城之下一游。
  
      要是兴汉军再突破旋门关,孙策军的脸可就丢大了。
  
      好在兴汉军拿下虎牢关之后,并没有乘胜追击,而是休整补充。
  
      孙策说:“公瑾,你可是与郭嘉齐名的谋士。”
  
      郭嘉已经用虎牢关,证明了谋略天下的能力。
  
      周瑜说:“轩辕关扼守咽喉,突破不易。”
  
      唯今之计,只能用计破敌。
  
      周瑜冥思苦想了一个时辰,终于想出了一个主意。
  
      黄盖和韩当,各带五百人,从东西两边的山崖,攀爬而上。
  
      到达轩辕关的上方,投掷飞石火箭。
  
      孙策带领主力,整装待发,一旦轩辕关中火起,就强行冲关。
  
      黄盖先行出发,攀登东边的山崖。
  
      在付出了二十八条人命之后,终于到了山顶。
  
      西凉铁骑,早就有所准备,三百人的巡逻队。
  
      不知道是谁先发现的谁,总之是不约而同的发起了对攻。
  
      孙策军拥有大将优势,西凉铁骑以逸待劳。
  
      这一交锋,双方势均力敌。
  
      激战一刻钟之后,孙策军的大将优势,终于占据了上风。
  
      黄盖斩首十余级,终于激发了孙策军的斗志。
  
      三百西凉铁骑,全部战死。
  
      孙策军能够站着的,不足百人。
  
      好在引火物资都在,这才开始向轩辕关中放火箭。
  
      黄盖的阵仗,吸引了西面山上董卓军的注意力,替韩当创造出了有利条件。
  
      韩当仅付出了,百人的代价,就拿下了西面的山崖。
  
      人多力量大,轩辕关中的那把火,终于烧起来了。
  
      孙策见轩辕关中火起,就带着主力大军冲锋。
  
      然而孙策军才冲到关下,轩辕关竟然大开南门。
  
      樊稠带着,四千西凉铁骑,一马当先,与孙策军对冲。
  
      孙策见势不妙,忙冲入城门洞中,截住了樊稠。
  
      西凉铁骑失去了,冲锋的速度,一时之间,节节败退。
  
      当十面埋伏之声,再次响起的时候,樊稠终于退走了。
  
      轩辕关,大势已去。
  
      孙策步步紧逼,樊稠冒着烈火,且战且退。
  
      黄盖和韩当,也杀入了轩辕关中。
  
      他们接替了孙策,进行追剿残敌。
  
      然而樊稠,并没有仓惶逃走,而是借助地利,拖延时间。
  
      让孙策军没有机会救火。
  
      李肃说过——孙策军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缺粮。
  
      樊稠心想,要是轩辕关中的粮草,全部付之一炬。
  
      孙策军就算是拿下轩辕关,也无力北上,威胁京师洛阳城的安全。
  
      为了这个可能,樊稠冒着熊熊烈火,尽最大的努力,牵制孙策军。
  
      让轩辕关中的大火,烧得更彻底一些。
  
      樊稠不指望取胜,然而消耗孙策军,他还是要争取一下的。
  
      激战一夜,樊稠带着剩下的人,退出了轩辕关。
  
      周瑜扛着瑶琴,看着被烧成了白地的轩辕关,忍不住的叹息了一声。
  
      孙策问:“公瑾,我们拿下了轩辕关,你怎么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呢?”
  
      周瑜回答说:“伯符,这与我想象中的结果,不一样的。”
  
      孙策本来的打算,就是迫退樊稠,夺取西凉铁骑的粮草辎重。
  
      按照正常的守关思维,樊稠应该在第一时间,退出轩辕关,给孙策军救火的机会。
  
      然而樊稠的两个举动,完全出乎了周瑜的预料。
  
      先是西凉铁骑冲锋,打乱并迟滞了孙策军的攻关速度。
  
      本来预计半个时辰的攻关时间,硬生生拖了两个时辰。
  
      樊稠败而不走,顶着烈火,拖住了孙策军。
  
      整个轩辕关,烧成了一片白地。
  
      樊稠带着西凉铁骑,拍拍屁股走人。
  
      孙策军拿下了关隘,付出了近千人的伤亡,却一无所获。
  
      轩辕关一战,孙策军虽胜犹败。
  
      孙策问:“只要赢了,咱们就有面子,这有什么不好吗?”
  
      周瑜回答说:“伯符,面子不能当饭吃。”
  
      孙策军没有获得西凉铁骑,在轩辕关中的粮草辎重,后勤就无法保证了。
  
      缺少粮草的孙策军,只能呆在轩辕关中,动弹不得。
  
      周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本来打算以计破敌,就食于西凉铁骑。
  
      哪曾想,樊稠也不是省油的灯。
  
      周瑜的如意算盘,没有打响。
  
      一番天衣无缝的谋划,愣是被樊稠,乱拳打死老师傅。
  
      周瑜欲哭无泪,诸侯已经分兵了,想要借粮,都找不到人了。
  
      没有粮草的孙策军,就是没有牙齿的老虎。
  
      看起来十分凶残,然而并没有什么用的。
  
      连威胁一下京师洛阳城,都做不到的。
  
      孙策没心没肺,依旧兴高采烈的指挥孙策军,安营扎寨,在轩辕关中进行休整。
  
      周瑜就有些痛苦了,得想方设法的筹备粮草。
  
      孙策军的吃饭问题,完全落到了周瑜的头上。
  
      万般无奈之下,周瑜只是让韩当大举出动,到南阳一带,找豪强借支粮草。
  
      说是借,其实就是以兵力作为后盾,强行勒索。
  
      南阳豪强无力反抗,只能先借出粮草,回头就向普通百姓,增加税赋。
  
      豪强们为了甩锅,每次加征,都是以孙策军的名义进行的。
  
      这也就导致了,荆州军民一心,抵制孙策军入主荆州,直接粉碎了孙策和周瑜,逐鹿中原的美梦。
  
      孙策不管事,周瑜只得饮鸩止渴。
  
      毕竟军队才是孙策的根本,至于别的,那是后话。
  
      得先过了眼前的这一关,才能考虑其他的东西。
  
      站在轩辕关上,孙策斗志昂扬,周瑜独自垂泪到天明。
  
      这是一场虽胜犹败的战斗,耗费物资无数,待了一块白地。
  
      要是长期经营,总有回本的一天。
  
      然而诸侯讨董之后,终究还是要各归驻地的。
  
      轩辕关,孙策军鞭长莫及,无法经营。
  
      周瑜只能承认——孙策军是在赔本赚吆喝。
  
      ……
  
      虎牢关兴汉军大营之中,刘正看着孙策军的相关情报,只能苦笑着摇了摇头。
  
      刘正问:“奉孝,你体会到什么了吗?”
  
      郭嘉回答说:“粮草,限制了周瑜的想象力。”
  
      本来周瑜可以成为神谋,然而粮草方面的短板。
  
      不仅影响到了,周瑜的正常发挥,还降低了他的大略水平。
  
      靠着十面埋伏,勉强的赖在超级谋士之列。
  
      刘正说:“三军命脉,首重粮草!”
  
      什么时候学会了,尊重政务大臣,一支军队,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兴汉军尊重,每一个为军队服务的人,这才是兴汉军,百战百胜的根本原因。
  
      刘正知道,随着战事的增加,质疑政务官的人会越来越多。
  
      兴汉军拥有那么多谋士,真正上战场的,只有郭嘉和贾诩。
  
      然而按照实际贡献来说,鲁肃的贡献,才是最大的。
  
      糜竺和马钧等人,才是最伟大的无名英雄。
  
      是时候给所有的人,都敲响警钟了。
  
      当大家打开,土豆咸鱼罐头的时候,心里要有一杆称——这些军需物资,是从什么地方得来的呢?
  
      郭嘉说:“侯爷,兴汉军是一个整体,大家只是分工不同而已。”
  
      刘正说:“奉孝,你还年轻,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否则就会目中无人,最后累害自己。”
  
      刘正可不希望,郭嘉倒在自己人的算计之中。
  
      然而文人相轻,想要改变这一点,任重而道远哪?
  
      看着郭嘉心领神会的样子,刘正终于放心了。
  
      正在这个时候,贾诩走了进来,脸上一副遗憾的表情。
  
      刘正问:“文和,我的三师兄曹操,出了什么问题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