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294章 辽东公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夜无话。
  赵云三人抱团取暖,关键是他们仨的手上,都拿着歪歪扭扭的婚书。
  陈到第一个惊醒了,看着手上那几乎不可辨识的婚书,只能用蚊子一般的声音说:“儿子,对不起,我有罪,我检讨。”
  该死的徐荣,怎么不提前说清楚——家中有两个女儿呢?
  赵云也醒了,看着手上的婚书,自言自语的说:“儿子,爹能替你做的,也只有这个了。”
  徐荣看着手上的婚书,只能归咎于天命了。
  一饮一啄,皆有定数。
  至于谁好谁坏,那就抓阄决定吧!
  反正男子汉大丈夫,一口唾沫一个钉,说过的话是要算数的。
  好在都是不愁吃喝的人家,倒也不至于坑女。
  酒醒之后,徐荣拜别了众人。
  刘正说:“镇东将军,辽东就交给你了。”
  我相信徐家一定可以成为兴汉国东面的堡垒。
  你要记住,拿功勋养侯;用缴获换装备。
  要么打仗,要么种地赚钱,反正人不能闲着。
  兴汉军不养闲人。
  仗怎么打我不会过问,没有钱买武器装备也不要怪我。
  反正只要辽东丢了,你那个徐家的爵位也就丢了。
  徐荣说:“王爷放心,我一定会争气的。”
  兴汉军一直都是自给自足,从来都没有要求中枢扶养的道理。
  刘正看着精神抖擞的徐荣,心中并没有太多的忧虑——分家,这还只是第一步。
  接下来的,才是真正的杀手锏——士不据地。
  只要搞定了辽东的土地归属,剩下的事情就迎刃而解了。
  刘正想要看看,公孙家族是要内斗呢?
  还是要整个家族的延续呢?
  徐荣带着八万大军回了辽东,独自攀登徐无山。
  与公孙延老头子当面锣对面鼓的谈论辽东三郡的归属问题。
  公孙度和公孙渊也参与了家族会议。
  公孙延问:“一龙哪,你这是打算要与公孙家分道扬镳吗?”
  徐荣恭恭敬敬的回答说:“老头子,如今兴汉军已经占据了玄菟和辽西,还有昌黎。”
  北面的通辽也在兴汉军的控制范围之内。
  再加上渤海湾内的四十万汉化的乌桓人。
  泉州海军基地也有十万的水陆战队。
  一旦兴汉军发了狠,直接踏平徐无山,公孙家族挡得住吗?
  这仗无论如何也不能打,否则就要大祸临头了。
  要是魏王曹操一统中原,任县王袁绍控弦并冀两州,还有可能牵制兴汉军的发展。
  否则的话,咱们就是独木难支的。
  辽东三郡有百万人口,其中八成是公孙家族的子弟,可是也无法阻挡兴汉军的步伐。
  公孙一龙这个放弃了二十年的名字,已经没有重新拾起的价值了。
  就像是蓟王公孙瓒,不管他愿意,还是不愿意,都已经回不来了。
  男人一旦背负上了责任,那就是独立的小团体,想要放弃拼命挣来的东西,就会被身后的追随者撕成碎片。
  我现在是徐荣,在我的背后还有一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徐家。
  我也回不来了。
  如今成了名正言顺的镇东将军,徐家一定会成为辽东望族的。
  兴汉王已经打定了主意,要驱逐公孙家到带方以南,这是幽州的大势,也是整个天下的大势。
  公孙家族准备逆天而行,真的可以抵挡兴汉军的猛龙过江吗?
  这是螳臂当车的事情,我不相信公孙家族愿意付出相应的代价。
  兴汉军在昌黎郡执行的二选一,未必不会发生在辽东郡。
  公孙延说:“孙大不由爷,不管你是徐荣也好,还是公孙一龙也罢,都将会变成徐无山的新主人。”
  只是兴汉军这样咄咄逼人,就不怕引起公孙家族的反弹吗?
  从古至今,像秦始皇那样雄才大略的人,都倒在了世家的洪流之下。
  兴汉王凭什么给天下百姓立规矩呢?
  一道“士不据地”的诏令,居然将千年世家的根基碾碎成泥了。
  公孙家族只是想要唤醒天下世家,共同抵制兴汉军,这是作为幽州世家之首的责任。
  徐荣说:“兴汉国已经在幽州站稳了脚跟。”
  东方家族已经做出了选择,如今又有北面的轩辕家族和吕家辅佐,公孙家族就算是不心甘情愿的退出,又能怎么样呢?
  大家都想要高高在上,兴汉王只是想要替汉化的百姓,保留一份生存的本钱。
  就算是公孙家族不答应,难道就可以,无视一千四百万百姓的声音了吗?
  公孙延摇了摇头,也知道公孙家族已经站在了悬崖边上。
  进一步粉身碎骨,退一步海阔天空。
  公孙度想要开口说话,被公孙延伸手制止了。
  公孙延问:“兴汉王的条件是什么呢?”
  说出来让我考虑一下吧?
  毕竟事关公孙家族的千年大计,不慎重可不行哪?
  徐荣说:“兴汉王的条件有三个。”
  一是老头子要寿终正寝,给幽州百姓一个交代。
  二是公孙度一脉,必须要迁到带方以南,替兴汉国开疆拓土。
  三是我的徐家自立在徐无山上,教化辽东三郡。
  公孙渊说:“兴汉王欺人太甚!”
  不但杀害了那么多公孙家族的子弟,还要逼死咱们的精神支柱。
  我不愿意坐以待毙,一定要闯出一条血路来。
  公孙度说:“徐荣,你忘恩负义!”
  老头子,不能啊!
  你要是没了,公孙家族也就散了。
  我独木难支,扛不起公孙家族这座大山哪?
  公孙延说:“站错了队,是要付出代价的。”
  当初让忠汉王刘备抢夺族谱,试图搅乱范阳郡内楼桑村的刘氏一脉,好把公孙家族的触角,伸进幽州南部。
  然而兴汉王刘正四两拨千斤,不仅解决了刘备的问题,还摆脱了世家身份的束缚。
  兴汉王做了开国之主,别人想要凭借着宗族,分上一杯羹一都不行。
  原本以为忠汉王刘备,可以成为公孙家族的爪牙,却没有想到却喂出了一只白眼儿狼。
  现在东窗事发了,辽东公孙家族的形象一落千丈。
  逐鹿幽州的失败,正式的撕碎了公孙家族。
  咱们都不能忘本哪?
  辽东三郡,有史以来就是华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现在兴汉军强势进入,行使领土主权。
  作为缔约的隐族九姓之一,公孙家族也不能赖着不走哪?
  英雄豪杰走四方,愚顽小儿守方寸。
  这就是天下大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做错了事情,就得接受惩罚。
  公孙家族的人,一定要敢做敢当。
  公孙度听令:
  带领五万公孙家族子弟,到带方城建立公孙家族的新族地。
  公孙家族永生永世,只为守护华夏东方。
  家族不灭,使命不休!
  轩辕老头,东方老鬼,公孙延先走一步了。
  公孙延没有辜负祖宗的厚望,迷途知返的继续了隐族的责任。
  我这把老骨头,就留在徐无山上,看守着这片土地。
  兴汉王,后生不可小觑哪?
  老夫……
  公孙延走了,不知道是完成了与兴汉王的约定,还是真正的寿终正寝了。
  公孙家族的三十六位长老,并没有立即向徐荣发难。
  公孙度怒火攻心,直接晕了过去。
  公孙渊大吼一声:“徐荣匹夫,你去死吧!”
  八百公孙家族的私兵,现身在公孙渊的左右。
  徐荣叹了一口气,幽幽的说:“原来王爷说的分道扬镳,是要流血牺牲的。”
  手中的酒杯滑落,一声脆响震惊四座。
  八百子弟兵,在徐荣身后出现,领头的人竟然是徐誉。
  图穷匕见,不外如是!
  徐誉说:“将军,杀不杀!”
  八百兴汉军站在了徐荣身前。
  随时准备好了厮杀。
  徐荣望着公孙延的遗体,又望着义愤填膺的公孙渊,一字一句的问:“公孙渊,老头子尸骨未寒,你就打算要徐无山血流成河吗?”
  公孙渊恨恨的说:“背祖忘宗的畜牲,还不快快束手就擒!”
  公孙家族自有家规,兴汉军也不能干涉世家的内部事务吧?
  徐荣说:“我现在的身份是兴汉国的镇东将军。”
  是代表着兴汉王,前来讨论辽东公孙家族的出路问题。
  公孙延老头子,已经替辽东公孙家族做出了选择。
  你们作为主脉,难道是要抗命不遵吗?
  公孙渊说:“老头子刚走,我们得替他守孝三年。”
  有什么事情,三年之后再说嘛!
  兴汉军也得让老头子入土为安吧?
  徐荣傻眼了——原来王爷打定了主意要灭掉公孙家族的主脉。
  一个公孙延,怎么可能平息兴汉王的怒火呢?
  徐无山终究是要流血的。
  为了分化公孙家,这个恶人徐荣是当也得当,不当也得当。
  徐誉已经现身了,一旦徐荣退缩,那就是对兴汉军的背叛。
  没有兴汉国作为后盾,才刚刚有点起色的辽东徐家,将会在公孙家族的疯狂报复中,成为徐无山上的肥料。
  徐荣已经没有退路了,公孙度故意不省人事,让毛头小子公孙渊主持大局。
  这样一来,以守孝为名推迟搬家,变向的推翻公孙延老头子的临终遗命。
  公孙度作为当家人,想要名正言顺的推翻老头子的决定,那就是不孝。
  公孙渊只是晚辈,说错了话,或者是做错了事情,也只不过是少不更事。
  徐荣就进退失据了,面对公孙渊的提议,既没有理由拒绝,又没有理由应承下来。
  三年时间,徐荣要是敢专注于扯皮,兴汉军的养侯制度,可是法不容情的。
  一旦徐荣削职为民,后果就是他新组建的徐家,彻底的败亡。
  为了生存,徐荣也得拼上一回。
  徐荣对徐誉说:“王爷先礼后兵,已经做到仁至义尽了。”
  既然公孙渊想要找死。
  那就杀出一个太平盛世来吧!
  徐誉说:“全体都有,目标公孙渊,杀!”
  公孙度醒了,可是为时已晚。
  八百兴汉军长刀出鞘,结阵而战。
  公孙度想要叫停,徐荣并没有理会。
  整个徐无山上,到处都是喊杀之声。
  兴汉军早就做好了厮杀的准备,让徐荣冒险,只不过是增加一个正义的理由而已。
  大战一个时辰,公孙度力竭而亡。
  再战半个时辰,公孙渊失手被诛。
  三万兴汉军,以最强的姿态,拿下了辽东公孙家族的徐无山总部。
  看着近两万公孙家族主脉的男女老幼,徐荣陷入了沉默之中。
  徐誉说:“将军,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这些人恨徐家入骨,留不得哪?
  徐荣摇了摇头说:“毕竟曾经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打断了骨头还连着筋哪?”
  再说王爷有令:
  辽东公孙家族主脉,迁入带方城安置。
  杀掉公孙度父子,咱们还可以理直气壮。
  要是对眼前的这些人动手,刑部就得向咱们举起屠刀了。
  这些人怎么着也算得上咱们的亲戚,杀不得!
  徐家的晚辈,不能做温室里的花朵。
  就让这两万同根同源的公孙子弟,做我们辽东徐家的磨刀石吧!
  我倒是想要知道——究竟刀厉害呢?
  还是磨刀石占据上风。
  徐誉问:“将军,为什么要对徐家人这么狠呢?”
  辽东公孙家的强大,已经深入人心了。
  徐家必定会举步维艰的。
  徐荣说:“咱们已经背靠兴汉军这棵大树了,就不要再顾虑太多。”
  三心二意的人,通常都是没有好下场的。
  不但会作茧自缚,而且会贻祸后人。
  兴汉王不在乎咱们的态度是否恭敬,可是刑部会盯着咱们的。
  忠诚是咱们唯一的护身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