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882章 相对中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好的!”荀彧说道:“司马敏,你来说吧!”
  长安世家决定顺应大势,却又不想落得个忘恩负义的骂名。
  荀彧让司马敏开口提条件。
  司马炎于长安世家有恩,恩将仇报的事情,长安世家不能做。
  攻打长安城,长安世家决定遵循三不原则:不阻碍兴汉军的攻城行动,不参与晋军的积极防守,不分享战后的胜利果实。
  长安世家选择偏向兴汉国的相对中立政策。这是荀彧的诚意。
  刘正决定尊重长安世家的战略选择。
  荀彧等人退出司马炎的阵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降低了兴汉军的攻城难度。
  对于长安世家的相对中立,兴汉军围城部队予以认可。双方的第二轮谈判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荀彧等人离开灞桥之后,文鸳和郭嘉联袂找到刘正。
  文鸳问道:“庄主,长安世家真的能做到两不相帮吗?”
  “文鸳,你都是督帅级别的将领了。对于战争应该有更深层次的领悟和掌控。”刘正说道:“绝对掌控可不是空穴来风,兴汉军打仗,不能寄希望于对手的变故。”
  打铁还得自身硬。
  长安世家老老实实的配合兴汉军的行动,只不过是意外的惊喜。绝对不能作为战争胜负的主变量。
  世家的墙头草本色,没准就会在关键时刻,冒出一些司马炎的铁血忠诚。
  兴汉军将士手中的刀枪可不是摆设,足以应对任何变数。
  更主要的是作为掌控一方的将领,必须要对战场的变数有着充分的认识,随时随地的执行既有的应对措施。
  战前的准备工作,永远都是不充分的。谁也不知道战场上会出现多少变量。
  战争不是简单的田忌赛马。即便是大将心中认定的田忌赛马,也有可能在战斗的过程中面目全非。
  战争的结果,是交战双方综合实力的考量。
  兴汉军的大势己成。即便是在长安战役遭遇了挫败,司马炎也没有足够的兵力,突破重重包围。
  “文督帅,兴汉军输得起!”郭嘉说道:“长安战役是这个乱世最后的阵痛。”
  一旦兴汉军攻克长安,后面的仗就是席卷天下,包裹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
  这是建立在绝对实力之上的绝对自信,更是兴汉国最核心的扩展斗志。
  长安城,对于当前的兴汉军来说,不仅仅是一座城池,更是一道重要的分水岭。
  “文鸳,战争没有侥幸,只有胜负和生死!”刘正说道:“这既是评判战争的最高原则,也是兴汉军准备战争的唯一准则。”
  文鸳懂了,战争的走向取决于双方的真正实力,而不是对手的变故。
  增加胜率的办法有很多,可是活着享受胜利荣耀,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打倒对手,不择手段的压倒一切敌人。
  邓艾在灞桥点将,兴汉军兵临长安城下。
  文鸳攻北门,张虎打东门,徐盖镇西门,吕猛战南门。
  兴汉军积极行动,司马炎很快收到了消息。
  “皇后,想不到兴汉军的速度这样快?”司马炎问道。
  “陛下,长安城恐怕守不住了!咱们必须要早作打算,确保司马家的传承无恙!”杨艳回答说。
  司马炎再问计,杨艳提出了虚张声势的办法。
  具体的就是以曹荀陈徐四家分守长安四门,司马敏居中调度。
  司马炎则带着一万鬼影精锐捆绑王家,脱离长安,沿秦岭一路向西,争取摆脱兴汉军的重围。
  杨艳再三强调,鬼影出击,重在速度,轻装是行军的第一要务。
  大部队轻装,沿途的补给点配置就是重中之重。
  司马炎一时之间也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好在杨艳早有准备,一身黑衣的杨四孬出现。
  “国难显忠臣,杨四孬这个名字不好,赐你忠字。从今天起,你就叫杨忠!”司马炎说道。
  “臣谢陛下赐名,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负晋国!”杨忠谢恩。
  司马炎命杨忠带领百名鬼影精锐出长安,赶赴秦岭一线预设补给点,替大军西行做好准备。
  杨艳见司马炎采纳了轻装的建议,紧接着又提出了,尽量削减老弱病残的办法。
  这个提议很无情,司马炎也有些举棋不定。
  “陛下,没有时间了!”杨艳催促说。
  “报,兴汉军吕猛部主力强攻长安南门,守南门的徐家弃械退走。司马家的督战队依托民房抵抗。南门即将失守!”司马攸汗流浃背的说道。
  “皇后,非战斗人员的配置,交给你来安排。半个时辰之后,长安城外会合!”司马炎说道:“司马攸听令:速点两千鬼影精锐,咱们去给长安世家添点儿堵。”
  一柱香之后,两千鬼影精锐在皇宫大门前集结。
  司马炎命令司马攸集体换装,伪装成兴汉军直扑徐家大院。
  “陛下,咱们是不是要灭了徐家的人,出一口恶气呀?”司马攸请旨道。
  “记住:请叫我司马都尉,咱们的战斗任务就是摧毁徐家的家族资料室,烧掉所有的地契房契!”司马炎说道。
  “臣遵旨!”司马攸吼道。
  伪装成兴汉军的司马炎直扑徐家。
  由于徐康与兴汉军早有约定,徐家子弟对于司马炎等人的出现,并没有任何的怀疑,反而打开大门笑脸相迎。
  司马炎一声咳嗽,司马攸立即动手控制徐家上下。
  不到一柱香的时间,徐家彻底的沦陷。
  司马攸命人搬出了三个厚重的大木箱子,里面全是花花绿绿的纸片。有的是田契,有的是地契,还有的是各处产业的房契。
  随军文书取出了一份像模像样的布告,抑扬顿挫的念了起来。
  “烧掉!”司马炎吼道。
  “是!”司马攸吼道。
  司马攸亲自点火,看着徐家的家业凭证化为灰烬。
  司马炎看了一眼义愤填膺的徐家子弟,转身走出了徐家大院。
  紧接着,荀、曹、陈三家也遭遇了同样的命运。
  由于司马炎所带的队伍只烧各种契书,既不杀几家的人,也不抢夺钱粮。这样的军令如山,像极了兴汉军。
  荀彧与徐康等人碰头之后,也坚信是兴汉军的行动。
  曹宇自恃与刘正的关系,决定找吕猛诉苦。
  吕猛觉得事关重大,忙向灞桥的兴汉别院禀报。
  邓艾移镇长安城,受命组建长安镇帅府。
  刘正入驻大雁塔!
  “士载,目前有两件事情需要立即着手。”刘正说道:“一是在雍州范围内全面推广梅园的土地政策;二是划分公私财产,确保各家的私产继承合理有序。”
  “庄主,司马炎神秘失踪,咱们要不要下海捕文书?”邓艾问道。
  “没有那个必要!”刘正说道。
  邓艾只好按照刘正的指示,从长安天牢里,提取一名与司马炎身材大致相当的死囚。秘密处死之后毁掉面孔,再换上龙袍置于棺木之中供降臣祭奠。
  长安世家派出代表哭灵祭奠,仪式格外的隆重。特别是荀彧和司马敏,两人抱着司马炎的遗体哭晕在地。
  文鸳看着灵堂里的众生态,心中不由自主的觉得悲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