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65,特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份特刊,华夏开始影响了全球经济走向,而新经济思想的出现也给全球经济带来了暂时的混乱,之前大家都适应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全球资金流通,现在新的资金流通方式出现,让世界经济暂时懵逼了,他们还不太懂啊!
  韩森带领着社科院在全国各大金融机关和国内银行、投资机构之中游走、讲课,在经济思想混乱之中率先站起来的华夏金融开始乘着其他国家金融思想混乱的机会,开始了全球的金融“割韭菜”和金融布局。
  礼尚往来,华夏在第一次跨入世界经济的时候,就是因为对西方经济学理论为主的国家经济体系不熟悉,然后被国际资本坑过很多次,现在风水轮流转了。
  对于借助互联网科技实现跨区域资本清算、支付的“韩森金融体系”,美联储已经经行了妥协,但是高傲的他没有融入华夏主导的“韩森金融体系”,而是自己自立门户,牵头北美洲几个国家建立一种与“韩森金融体系”相仿的跨区域金融清算、支付体系。
  但是,很快一直顺风顺水的美联储遭到了阻碍,首先是来自华夏的国际信息加密通信标准化协会宣布美联储的金融体系不符合加密通信标准,存在着安全漏洞,希望相关各国注意金融信息安全。
  要知道国际信息加密通信标准化协会虽然在华夏,但是并不是华夏单方面就说算的了,国际信息加密通信标准化协会完全是站在客观的角度发出的提醒。
  而果然,第二天,美联储主导的跨区域金融清算体系被黑客成功攻击。
  .......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地处于纽约城和费城之间的一座乡村城市,优雅、安静、高傲,这里是无数学生向往的地方。
  漂亮的校园,一个姑娘牵着姚汝植的手,满脸不可置信地开口:“阿植,你要回国?”
  姚汝植,从华夏来的留学生,他是韩森的小师弟,韩森在普林斯顿大学跟着兰伯特教授读博的时候,姚汝植跟着兰伯特教授读研究生。
  研究生的他已经在《数学年刊》上发表过一篇论文了,整个普林斯顿大学除了韩森,就他姚汝植一个在《数学年刊》发表论文的研究生了。
  他被整个普林斯顿大学看做下一个“韩森”,整个普林斯顿大学对姚汝植这个华夏人期待很大,姚汝植在美国的前途不可估量,但是他决定要回国了。
  姚汝植点点头,回答了女友的问题,他确定了他要回国,拿出了厚厚的一刊《经济管理(特刊)》,翻开了最后一页社科院发出了学术论坛的邀请公告,开口:“嗯,你看。”
  姚汝植的漂亮女友接过姚汝植递来的期刊,看了一眼,满脸不屑地开口:“社科院要举办全球经济理论理论?笑话吗!”
  姚汝植看着自己这个满脸讥讽的女友,他知道,他俩已经不是一个世界的了,姚汝植反讽开口:“笑话?你最近就没有关注全球经济嘛!”
  数学专业的女友并不关注经济学,她开口劝阻:“阿植,你确定,兰伯特教授可是很看重你,你完全可以做他的博士生啊,你未来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的。”
  姚汝植开口:“是的,我要回去了。我想申请韩森教授的博士生。”
  姚汝植是数学专业的研究生,可是在女友的印象里韩森是经济学学者啊,女友开口问道:“什么?你要读经济学?”
  姚汝植开口:“他不也是清华大学数学系的教授嘛!”
  “可是他没有数学博士招生名额啊!”
  姚汝植耸耸肩,满不在乎地开口:“之前没有,我去了就有了。”
  ......
  燕京的CBD,一栋高高的金融大厦顶楼,这里有全球顶级投行的总部,在这里,资本影响着世界,但是最近一段时间,随着华夏主导的“韩森金融体系”在全球范围影响力的增强,包括高盛在内各个金融机构都陷入了混乱,因为原有的经济模式被彻底的打乱了,各个金融机构都在积极调整,积极学习。
  匡通也因为准确把握着新经济体系下经济运作的流程,在动荡的全球资本市场上为高盛盈利颇丰,他也得到了升职,在最顶层拥有了一间办公室。
  但是,此时,站在大中华区总裁威廉的办公室里,匡通递出了“辞职报告”。
  这份辞职报告把威廉吓了一跳,很明显,在这次全球经济动荡混乱之中作为高盛集团第一个站了起来的匡通未来在高盛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的,当然,此时的匡通如果跳槽去老对手摩根集团那里,未来也是不可限量了,威廉开口问道:“你确定要离职?”
  匡通盯着远处的那栋新泰标准化大厦,开口道:“嗯,我想在深造一下,我要报名了韩森学委的博士,我想冲击一下!”
  如果匡通说其他投行给他更高的职位待遇,匡通要跳槽,还在威廉的意料之中,可是匡通要重新开始,去读书,威廉像是听了一个天方夜谭,睁大眼睛,满脸不可思议开口:“你疯了吧,先不说别的,全球多少人报名韩森学委的博士生啊,你都毕业多少年了!”
  匡通耸耸肩,开口道:“试一试总没错吧!”
  “这样吧,你这份离职申请我先给你压着,你要是冲击上了,你就去读书吧,要是没成功,高盛永远对你敞开大门。”
  “不用了,我会考上的,这点自信我还是有的。”未来,带领华夏央行走向了国际化的领头羊匡通,踏出了高盛。
  这就是学者名望的作用,你有足够的名望就有足够优秀的学生抢着来拜师,而优秀的学生总是优秀,他们毕业后重新会闯出一片天地,成就一番业绩,“师凭徒贵”,就进一步加深了一个学者的名望。
  韩森的学生一直控制在极少的数量之中,甚至在之后连几年都没有出现新生,但是最后,他每一个学生都是很厉害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