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请缨为难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好一阵,他回过神来,再看向江夏青,神情愈加淡漠:“既如此,卿且去罢。”
  
  江夏青愣了一下。
  
  就这?就为了这两句话?
  
  这分明是在搞人心态啊!
  
  然而赵德昭毕竟是天子。
  
  哪怕现在两府宰相专权,皇帝若是铁了心的要针对某位宰相,只要两府不是铁板一块,被针对的宰相定然会十分难受。
  
  江夏青心中再有不满,也只得恭声应是,退至殿外。
  
  赵德昭沉着脸考虑一阵,开口吩咐道:“唐思恭,你去把薛居正……不,去把胡承约叫来。”
  
  ……
  
  “我估摸着,你拜相这件事还有波折。”坐在家中,江夏青神情严肃地对赵普说。
  
  赵普不由问出声来:“丈人何出此言?”
  
  “今日午后,任喜到政事堂去寻陈将明,说是天子希望让胡承约做宰相。”
  
  见赵普面露忧虑,江夏青不由语气放松,稍稍宽慰道:“也没必要太过紧张,之前我上书要求增加一位宰相,或许天子要的就是这个多出来的位置。”
  
  赵普苦笑一声:“天子有自己的想法,以后恐怕不是宰相们说了算了。”
  
  江夏青呵呵一笑:“有陈将明在,他怕是第一个不同意。”
  
  说完这句,江夏青认真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则平你入枢密院后有何打算?”
  
  “巴庆安不愿与陈将明起冲突,只要不出意外,他应该会一直留在枢密使任上。我预备着,上任之后首先削枢密院权利,建议以政事堂兼管枢密院,借着这个机会与政事堂诸相一道参与处置日常政务。”
  
  “以陈将明的性子,他估计不会同意。”
  
  江夏青毫不客气地指出赵普想法不行。
  
  赵普笑了:“丈人之前不是说,要整顿边军么?这兵马要是出了问题,就算陈将明坚持,政事堂其他人难道就放心?而且王松岭看来是想要染指军事,有这个机会他一定不会放过。”
  
  “我就怕他被陈将明借此机会赶出洛阳!”
  
  江夏青对王松岭没有太大信心。
  
  赵普沉默一阵,语气没那么坚定了:“王松岭严于律己,子侄也不像窦伯菁那般叫人费心,总不会轻易让陈将明抓住把柄。”
  
  江夏青闻言,微笑不语。
  
  ……
  
  十一月戊辰,江夏青以少师致仕。
  
  同日,授赵普、胡承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制下达中书。
  
  己巳,赵普、胡承约同日为相。
  
  之后赵普任枢密副使,胡承约加文思殿大学士。
  
  文思殿大学士又是一个新的加官,原本赵德昭准备给胡承约的殿名是宣政殿,被门下否决,这才换成了文思殿。
  
  宰相变为七人,紧接着是参知政事的调整。
  
  宋杞言终于不需要再出京巡视了,他直接去了枢密院,同知枢密院事,协助赵普负责整顿军务。
  
  赵普、宋杞言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将两府的决定通告全军。
  
  影响至少要到来年春天才能看出来。
  
  中间这段时间,两人开始研究战斗发生后调查组该如何选人、运转。
  
  宋杞言的调任,最大的影响是没有参政一级官员专门负责农事了。
  
  以陈佑的想法,接下来要么从现任参政当中选一个接替宋杞言,要么另选一人担任参政负责农事。
  
  总而言之,这样的人必须要有!
  
  首相陈佑发话了,这时候没有人能够无视。
  
  只是,宋杞言过去四年是怎么过的,谁都看在眼里。
  
  别说现任参政们不愿意,就连那些想朝参政奋斗的高层官员也在心里打怵。
  
  一个日常不在京中的参政,还真不一定能比得上部寺监主官。
  
  毕竟现在通讯不便,宰相参政离京之后很难影响到朝政。
  
  在这种情况下,宁强主动找到陈佑,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平章,我想负责天下农事。”
  
  陈佑正在翻阅礼部送上来的学政规划,骤然听到宁强要换岗位,他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
  
  宁强在治安寺干得好好的,尤其是治安寺开始插手各地治安曹事务后,他凭着超强的个人能力,让治安寺对地方治安曹的影响力远大于诸如税务监对税曹的影响力。
  
  去年又在陈佑的支持下,在全国开展被陈佑命名为“严厉打击劣绅恶霸”的行动。
  
  配合刑部复核天下案件卷宗的动作,用了大半年的时间,把州县跳得比较欢的游侠、富户清理了一遍,客观上保证了检括土地户籍能够继续出成果。
  
  虽然其中免不了有个别冤假错案,但效果摆在这里。
  
  陈佑本打算让肃政司花一年时间来调查其中有争议的案件,在这一年里,宁强主要的工作是培训各地治安曹官吏,加强治安寺对地方治安曹的影响力度,同时准备下一次“严厉打击劣绅恶霸”。
  
  只是,想不到,宁强他竟然不愿意干了!
  
  别说现在通讯不便,就算交流方便的时代,一项政策的成功与否,都取决于受执行人能力的高低。
  
  宁强去年可谓是弹章等身,甚至出京巡视的时候还遭遇过几次刺杀!
  
  如果宁强不愿意继续干了,陈佑一时半会很难找到替代者。
  
  陈佑叹了口气,温声道:“行仁何以有此想法?”
  
  “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宁强神情坚定,“农事乃是天下根本,强听闻无人愿负责此事,故来自荐。”
  
  “行仁该知道,若是乡土之间,劣绅充塞,恶官临堂,便是朝廷政令再好,百姓依然活不下去。”
  
  “故而要宣传政令,叫百姓知晓,朝廷在关心彼等。亦能通过百姓,知道哪些豪强权贵在掘朝廷之根基。”
  
  宁强知道自己想干什么。
  
  他也相信陈佑会理解。
  
  陈佑当然理解,但不愿意就这么放弃劝说:“天下如你者鲜矣,若你离去,治安寺又当如何?”
  
  宁强稍稍沉默,恭敬行礼道:“三两年内无忧。若有人愿意执掌农事,强愿重回治安寺。”
  
  真是可惜!
  
  陈佑轻叹一声,点头道:“我知道了。”
  
  其后,治安寺卿宁强除太子宾客,参知政事,提举诸州农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