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七十二章 晨思转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接连两天没好好守蚌塘,也没好好与老书记及儿子思强交流蚌塘情况了,何喜富对蚌塘确实有点思念情切的味道。
  他天蒙蒙就起床,随手从门拿过一把泥锹,走出草棚,行走于一个个蚌塘之间。
  湖畈的冬季寒意特别浓,虽说还没见过冻雨冻雪,但满畈已是草枯、叶黄、柳光秃了,湖面上水气袅袅,白茫茫一片,把一根根吊养着珠蚌的田丝绳掩盖得面目不清。
  看不清,就坐下来等看得清的时候再看吧。何喜富把泥锹横搁在两块石头上,以泥锹柄作凳子坐下来。
  四千多元珍珠款有惊无险,终于取到了自己的账户上,但他心有余悸。
  早先听得那些养鱼养虾的人说,鱼虾可上市去卖的时候,就是养鱼养虾人往自己腰包里藏钱的时候,收入稳笃笃的了。可自己总觉得卖珠拿钱比养蚌育珠更难呢!
  这不,这次要不是结交了陈东贤这样的好朋友,要不是遇上章飞龙这样热心热情的公社书记,要不是遇上重民情重发展的区高官,自己能取回这笔珍珠款吗?
  想到了这些好人,何喜富又想到了自己肩上的压力,他清楚记得姚吉华书记在他办公室里跟自己说的话:
  “……我也是有条件的。”
  “你一定要带领大家养好蚌育好珠,不只是诸北大队、湖上大队,要在整个白塔湖形成一个养蚌育珠产业。”
  我该用什么办法去带领,带领到什么程度呢?何喜富觉得压力重重。
  “喜富,这么早一个人坐塘边想什么呢?”从何喜富背后说着话过来的正是诸北大队农科队长何长安。
  “没想什么,就看看塘里的情况,你也这么早来这里了?”何喜富回头看见何长安正朝自己走来,便这样问道。
  “我真有个问题琢磨着,看你在这里,也就想过来跟你商计商计。”
  “跟我商计,商计养蚌育珠?”
  “呵呵,你猜得透我的心思?”
  何喜富露嘴一笑,却没笑出声来,只是对何长安说:“现在在我这里,除了养蚌育珠的有人请我帮忙、请我商计的,其他还有什么事?”
  何长安也紧挨着何喜富坐在泥锹柄上,两人很快低头细语起来。
  何长安告诉何喜富,上次他从何喜富拿走的一脸盆三角帆蚌苗,现在个个都长成拳头那么大了,是到了珍珠插种的时候了,但当年你来农科队传授珠蚌插种技术的时候,自己客观上因忙于杂交水稻配种,主观上没积极想学到这方面知识,到现种还是插种不了。
  “你是想请我帮你插种珍珠?这不就是一句话的事情吗,用得着这样转圈子?”何喜富惊讶地看着何长安说。
  “不不不,我不是这个意思,你得听我把话说完。”何长安说,其实真的想养蚌育珠,只是自己的水面又不够,仅有的那个自留塘,又是夹杂在人家的屋弄田边,水质极差,养着你给的河蚌,自己也是三隔两天地去换水的,现在有人看到我这么大的河蚌还不插种,是猜测我不想育珠想直接卖蚌了,所以有人来向我买,说是两块半一个都要呢。
  “那好啊,卖了你不就有两千四五百元收入了吗!”
  “是啊,但我现在就想用这笔钱作投入,也来跟你学搞养蚌育珠,不知你是否肯收我这个老烦童学徒?”
  “废话,人家这里都在教,你这里我敢不教,我早就鼓励你搞养蚌育珠了啊!”
  何长安眉头一皱,露出一副后悔样子说:“之前总是想自己负责着一个农科队,再来自己搞养蚌育珠,到时两头都搞不好就坏了,现在你也知道,农科队是个空壳了,说不定明年还会解散呢,我得像你一样静下心来搞点个体发展了。”
  “那你想怎么发展?”何喜富反问何长安。
  “我就在这个地方来看看,是不是能找到合适的冷水头田,如果有,我就把它转包过来,交粮交钱都可以,转包过来后就在你们附近搞养蚌育珠,不懂地方可随时来问你、找你帮忙,不过这个方案能不能行我还真琢磨不透,所以找着你商计商计。”
  何长安一股劲儿地把话说完,就等着何喜富回话。
  何喜富对何长案提出的问题本来就毫无思想准备,再说心里还捣鼓自己对区委姚书记面前的承诺,所以一时没把何长安的话跟上,想了半天才想到一个问题。
  “你为什么要怎样转圈子,你把农科队的几十亩水面承包过来不就是了吗,那地方水质好、环境好,养蚌育珠是一流的呢!”何喜富的意思是让何长安在那边直接作为发展基地,搞起一个像模像样的养蚌育珠业来。
  “想何尚不是这样想呢,但对我来说这只是一个梦,因为我的底子你知道。”
  “你说的是技术?”
  “技术是小意思,有你我不懂也不怕,况且农科队这几年下来,在你这里多少也有点学到了,我说的是钱,钱啊!”说最后两个字的时候,何长安站了起来,在何喜富面前摊着双手抖了几抖。
  何喜富也站了起来:“钱,你那个蚌不是可以卖了吗,那个钱足够把水面承包下来呀!”
  “要是那个钱真的全面投入到水面承包这里了,那我以后用什么再去作其他成本投资?”何长安又一次反问起何喜富。
  蚌塘边两人又一次沉默不语。
  “那个水面,如果真的要想把它承包下来,你估计会要多少钱?”何喜富似乎产生了兴趣。
  “怎么,你想要。”何长安稍隔一会儿说:“你这里一千一年吧,那边两千一年总是最起码的啦,再说,要是公开投标的话,人家知道你志在必得,可能还会故意会往上投呢。”
  何喜富拉了一把何长安,两人又一起坐到那根泥锹柄上。何喜富对何长安说“你在想发展计划,其实我也在想一个发展计划,现在想来,我们两人合作起来不能不说是一个好办法呢。”
  “你还想扩大养蚌育珠水面?”
  “是的,我想专门建立一个三角帆苗人工繁殖基地。”这下何喜富就来精神了,他打着手势跟何长安说,你也是个聪明人,眼下分田包干是个大趋势,这次十一届三中全会一召开,明年养蚌育珠的事,政府一定会加大力度支持,政府支持了,群众有劲头了,养蚌育珠肯定会成为今后白塔湖畔人的热闹产业,如果我们能瞄准这个时机,及时培训出一大批三角帆蚌来,那无论是对我们自己,还是对白塔湖广大农民兄弟,都是一件大好事呀。
  何喜富还把区委姚书记,要自己带领大家养好蚌育好珠,不只是诸北大队、湖上大队,要在整个白塔湖形成一个养蚌育珠产业的话原原本本地说给了何长安听,最后还深情地加上了一句:“兄弟,打起精神干吧,养蚌育珠的艳阳天就要来了呢!”
  何喜富的一席话,也把何长安的心也说得热乎乎的,他眼睁睁地盯着何喜富说:“只要能和你一起干,我就把那些三角帆蚌卖了作为投入成本,与你合作搞三角帆蚌苗的人工繁殖工作。不过……”何长安用手挠起了头皮。
  “不过什么呀?”何喜富反问何长安说。
  “不知你老婆你儿子会同意让我加盟进来吗?”
  “怎么会不同意,再说我的意思不是让你加盟到这里来,是我们另开三角帆蚌苗人工繁殖基地,这跟他们同意不同意不搭界。”
  何喜富走近一步,对何长安说,现在我们考虑的不是能不能一起合作,而是是不是有优势搞到这个水面,一旦搞得到水面,我们就有规模化发展的机会,如果没有这样一个水面,那就只能是走步算步了。
  何长安觉得这是自己发展的一个希望,他跟何喜富说:“这件事我先去梦根书记这里托托口看,尽量动员他把这个水面早点承包出去,你也好好盘算一下,这水面承包到底出多少钱合算。”
  何喜富点点头。
  何长安高高兴兴地回去了,没走多远,何喜富又叫住他并走到他身边说:“这事只能是一个意向打算,其中会出现很多的不确定因素,所以另外发展渠道你还得留心留意。”
  何长安也点点,继续往回走了。
  何喜富跟何长安说合作搞三角帆蚌苗人工繁殖基地之事时,何思强也来到了这里,见父亲跟何长安在那边有滋有味地聊着,也就东模西模地做可做可不做的事,耳朵里却一句不少地装进了刚才父亲跟何长安叔叔所说的每一句话。
  何长安走远后,何思强就走到何喜富面前说:“爸,人工繁殖三角帆蚌苗的事,我们独家搞搞不是很好的吗,你干嘛要去拉个别家的人合伙搞?”
  何喜富说:“你长安叔人老实,手勤奋,脑袋灵,就是家庭底子薄,缺少成本,我们就帮帮他呀。”
  何思强点点头:“哦。不过,爸我也想了,既然你觉得明年后年养蚌育珠会进入高峰期,那我们是不是也加大人工繁殖三角帆蚌苗的规模,要是那边的水面搞不到的话,我们宁可减少这里的育珠水面,毕竟繁育三角帆蚌苗的风险要比育珠卖育风险来得少一点。”
  “呵呵,你也懂得这一点。”忽然,何喜富又看看何思强说:“你为什么这样想,是不是知道了什么事情?”
  “其实,我家那笔珠款被冻结之事我也知道了。”何思强低着头说。
  “你怎么知道的?”
  “东贤叔跟我说的。”
  何思强告诉何喜富,那次他去湖上大队找妈有事,我跟妈说这两天爸很少见到,见到爸时,也总是看到一脸不开心的样子。
  这时东贤叔也在场,是他把我拉到一边,告诉我你遇到了这样一个麻烦,还吩咐我好好管好蚌塘,妈面前什么也不要说,不要给你爸添麻烦。
  何喜富点点头:“东贤确是一个好兄弟。”
  “爸,这件事后,我就认定,这段时间我们还是把主方向转到人工繁殖三角帆蚌苗上来。”
  “嗯,思强你确实成熟多了,懂事多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