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八十六章 引客逛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珍珠市场开业的庆典仪式很简单,没有领导讲话、不设剪彩活动,没搞舞龙舞狮之类的节目,就这样简简单单的一阵礼炮鸣响。
  礼炮响过之后,朱均林带着这批客商在陈东贤、何梦根、何喜富等村领导的陪同下,走进了珍珠市场,在一个个摊位前走访视察。
  朱均林如同散步一样在市场里走走停停,偶尔从摊位上抓起一把珍珠,然后摊开手掌看看,然后又把珍珠放回那位摊主的蓝子里,回过头里带着一脸惊喜说:“想不到呀,当年这里连喂猪猪都不想吃的的河蚌,就这么十二三年时间育出了这样一大片珍珠,真不简单呀!”
  陈东贤推了推身边的何喜富说:“都得益于我们这位老兄的致力推广,他是我们这边的珍珠产业兴起的功臣呢!”
  何喜富脸上红晕荡漾,他拉过朱均林说:“哪有哪有,真正的功臣就是我们的朱师傅,要不是他当年的无私传授,今天白塔湖里的河蚌或许还无人问津呢!”
  朱均林手指何喜富笑者说:“你忘了没有,当年我不是说过,照你这样的钻研精神,过不了几年时间你一定会成为白塔湖畔的养蚌育珠能手和这里养蚌育珠的领头雁,当时还不敢说致富这两个字呢,这下你看,我就没说错吧。”
  湖上村的珍珠市场并不大,满打满算也只有三十六摊位,而且还有三五个摊位空着,朱均林他们很快走了个遍。
  市场里的珍珠也不多,一般摊主篮子里的珍珠也只不过是三五斤左右,最多的也不到二十斤,那还是湖上村副业队集体的。
  比起江苏那边的珍珠,这里珍珠的质量也真是差多了,绿豆般大小的也有,米粒状的珠型也有,按照朱均林带来的这批客人平时收购珍珠的要求,是不会收购这种珍珠的。
  但今天既然被朱均林叫过来了,他们想总得带回点货去,好在他们不像上次来何喜富家收购珍珠的那批客商,只固定收购做服装饰品用的珍珠,他们是做贩销业务的,好珍珠有好珍珠的用处、劣质珍珠有劣质珍珠的用处,所以他们只要价格便宜,这珍珠是多多少少总要带点回去的。
  “善观气色”的何喜富发现,越是珍珠多的摊位他们越有兴趣去关注。
  湖上大队副业队的摊位是由何紫娜的徒弟,也就是干女儿何月红来设摊的,那几位客商在看何月红珍珠时,何喜富有意贴近朱均林,意在促成他们早点成交这里的生意。
  那几位客商在看何月红珍珠时以为当地村里人没在自己身边,就在红月红摊位上抓起一把珠子,在手掌上摊开数着他们认同的好珠子,算出了好珠子的比例,然后在私下说:“就看他们最终多少价肯出手。”
  客商要朱均林出来问价格。
  朱均问何喜富:“他们这些珍珠的出售价是多少?”
  “这个好说,他们是村副业队的,但要问陈东贤。”回答过朱均林后,何喜富叫过陈东贤,并问他:“你们这些珍珠多少价肯卖?”
  陈东贤倒显得很爽气:“按他们定,反正今天是市场开业等一天,价格有理由优惠的,不过尽量不要太低,毕竟之前也有好几次卖过,太低了人家对我就有意见。”
  “每斤六二五吧,可以吗?”一位客商说出一个价后,看着陈东贤。
  陈东贤一想,这个价格比自己前几次卖掉的还要贵十多元呢,也就满口答应了:“可以?”
  陈东贤要何月红开票。
  何月红拿出一本收款收据翻开阅填写数字。
  其中一位客商连忙摇摆着手说:“慢开、慢开。”
  这位客商说:“你们开的不是正规工商税务发票,到时我们被查了还得补缴税收或管理费呢!”
  陈东贤看看何喜富,意下请何喜富想想这还有什么办法。
  何喜富确也想了,但这确是没办法,他把几个客人叫到陈东贤面前说:“我来提个中心意见,大家看看是否可以。”
  大家都点点头,让何喜富先说说看看。
  何喜富说:“因我们这个市场刚刚开业,再说又是民办的,所以暂时还不能搞到正规的工商税务发票,我看是否这样,东贤他们是否再减掉每斤二十元的价格,这样的话客商万一需要补缴管理费或税收什么,也算是这里给有一个补偿了。”
  几位客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点头表示认可。
  客商认可了,陈东贤这边自然也认可了。
  做成了湖上大队副业队的第一笔生意,其他散户的也照这个价谈业务,当然特别好的珠户,价格也有比副业队好的,但大数还是要比副业队的低,最终收购的规矩同样按副业队的办,每斤减价二十元。
  一个上午,来珍珠市场设摊的珍珠全部被朱均林带来客人收购完了。
  对朱均来说,这次来诸北大队算是故地重游,借机来何喜富家走走是早有的计划,因中饭是由陈东贤尽地主之义,在城区东风饭店请的客,所以何喜富家里只能定下吃晚饭了。
  这天何紫娜没再去帮人家插种珠蚌或剖蚌取珠之类的活,就是为了专门招待朱均林及他带来的几位客商。
  下午闲着无事,何喜富就把朱均林一行带到西泌湖看自己的蚌塘。
  何喜富带着朱均林和这批客人,在各个蚌塘边转了一圈,然后又从塘里捞来四五只珠蚌,交何思强去剖开挖珠,等会让朱均林他们看看,自己则带着客人走进草棚去闲聊了。
  大家刚刚坐下不久,何思强就拿着一把珠子进来了。
  何喜接过这把珍珠,放到桌子上让大家看。
  客人们边看这些珍珠边纷纷赞扬说:“这珠子好,这珠子真好。”
  朱均林看过这珍珠后就给何喜富说:“何喜富我跟你说哦,你这些珍珠别拿到那个市场上去交易,为什么呢,因为你去了,要不就把整个市场价提高了,要不他们的珍珠都卖不出去了,你就在家里放着,方便时我会派人过来收购,或者把你的珠子带到我们这边卖,一定是个高价的。”
  朱均林还把何喜富叫他草棚外,跟他说上了几句悄悄话。朱均林说:“我就给你提两个建议,第一个你要把人工繁殖三角帆蚌苗与养蚌育珠的比例调整过来,人工繁殖三角帆蚌苗技术容易被人掌握,发展优势不大,只有大规模繁育优质珍珠才是发展方向。”
  何喜富说:“其实这个道理我也懂,只是销售方面政府限制多,所冒风险大。”
  朱均林笑笑说:“这下你都是当干部的人,对国家的形势分析还看得那么短浅,你看看我们这边,就比你们这里宽松得多了,改革开放下的中国,一旦市场充足后肯定会放开让你去交易的。”
  “正是如此?那我这一轮黄刺鱼淘汰后就缩小人工繁殖三角帆蚌苗的规模了。”何喜富接着想听朱均林第二个建议。
  朱均林把身子往何喜富身边站了站,用更轻的声音说:“你有没有发现,我带来的几位客商,今天他们在你们这儿是占了便宜去的,这个便宜不只是因为你们这里收购的价格低,而是因为他们这些看起来大多数都是劣质珍珠中,夹杂着不少优质珍珠,如果把这些珍珠分捡出来,当作优质珍珠卖,其价格可上高到每斤一千甚至是一千多呢,所以我的第二个建议是,以后你收获了珍珠后一定要分捡开来,按等级卖。”
  何喜富告诉朱均林,这个自己自从医药公司看到珍珠收购目录后就知道了,从上次来江苏那家古品收藏店卖珍珠开始,自己已经开始用分捡法来投售珍珠了。
  朱均林点点头说:“就应该这样,否则这个亏就会吃大呢!”
  吃晚饭的时候,湖上大队的陈东贤也来何喜富家陪这批客商,吃饭期间,陈东贤告诉朱均林他们,自己村里为庆祝珍珠市场开业,今晚有两场露天电影要放,一场是越剧《珍珠塔》,另一场是越剧《红楼梦》,是自己专程从城区电影公司叫过放的,希望朱均林他们也去看看这两声电影,看好后由他安排到城区酒店住宿。
  朱均林先道过谢,然后再说,利用晚上回去这是他们既定方案,因为车上有珍珠,晚上回去安全些。
  珍珠市场开业已的一段时间,但来的人有时多有时少,买走的珍珠就没有上次朱均林带来的那批客人多,陈东贤心里急,就又跟跑过来跟何喜富商量。
  何喜富想想这也没有其他办法,诸北镇成立不久,虽然媒体宣传已称得上铺天改地,但真正要了解的或者说有效了解的还不多,所以只能期待着以后知名度提高后的日子。
  珍珠市场更是开业只有十天半月的时间,连像模像样的宣传广告都没做一次,再说来的客人都是远方的客人,诸北有珍珠市场的消息更不可能一时传入他们的耳朵。
  这样前后一遍想,何喜富还真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对陈东贤说:我们是否设法在汽车站、火车站,还有几个大酒店、大旅馆那边去张贴几个宣传广告,当这些外来的、去外的客人把诸北有个珍珠市场的信息带走后,我们这个小市场或许还有大客商过来呢。
  陈东贤想想这倒确实是个好办法,第二天就到村校找老师,要老师根据自己的意思设计了几张油印小广告,想去叫上何喜富用自行车带上自己去城区的重要公共所场张贴,但又担心何喜富因忙而推却。
  好在何喜富这里有两个儿子守着蚌塘,要不是其他人来叫他查蚌看蚌的,他没要紧的事情,所以朱均林这么一说,也就推出自行送陈东贤进城去了。
  何喜富和陈东贤足足花了半天时间,从火车站到汽车站,从大酒店到小旅馆,甚至处于体育场、电影院等几个公共场所的几个公共厕所内,都贴上了诸北珍珠市场的油印小广告,印去的三十几张广告一张不少都贴了上去。
  贴了这么多广告之后,何喜富几乎是每天下午一二点钟都要去市场转转,看看来这里的客商有没有多起来,但每天总是满怀希望去,带着失望归。
  见父亲天天因为珍珠市场冷静而唉声叹气,就劝说道:“爸,看你这不高兴的样子,这珍珠市场的兴旺与否,对我们又没有多大关系,你看看我们的三角帆蚌苗不是照常卖、珍珠又不愁卖不掉。”
  何喜富对儿子思强说,话不能这么说,有句话说的是“独木不成林”,只有一片茂盛的森林,才能吸引众多鸟儿的到来,在诸北如果形成不了珍珠产业这个大市场,我们民迟早会被人家所抛弃的。
  是不是我们张贴的广告早就被人家清理掉了呢,何喜富分析起广告效果差的原因,他决定趁今天这个空余时间骑着自行车进城去看看。
  刚骑出村口,就被一高两矮的三个男子拦住问路:“同志,这里有个诸北珍珠市场吗,请问路往哪里走?”
  何喜富本来待人热情,一听是来打听珍珠市场的,就更加显得服务周到,他连忙推着自行车往回走:“我知道、我知道,这就带你们过去。”
  听听这三人说话像是上海人,何喜富也就带着半土半洋的普通话问他们:“你们是上海人吗?怎么知道这里有个珍珠市场?”
  其中的一位高个子说:“我们是宁波人,这次本来是来这里采购石灰的,因昨晚在住宿的旅馆外墙上看到了一张这里有珍珠市场的小广告,所以也进来看看。”
  这三位客人说,他们是乘公共汽车过来的,到这村口,开车的司机说,往这条路走进来就是,但走到这里,就不知道该往哪条岔路走了。
  何喜富推着自行车走在前头,边走边向他们介绍这里养蚌育珠的规模,向他们介绍自己是个地方养蚌育珠的第一人,也是现在这个地方规模最大的养蚌育珠户。
  三个男子也向何喜富介绍了自己的身份,具体情况还是那位高个子说的,他说:“他们三人都是一个经营公司的采购员,平时常来这里采购石灰、水泥等建材商品,这几天刚好与一家公司在谈珍珠采购业务,所以也就摸着生路来到了这里。”
  他们希望何喜富给他们留下一个通讯地址和联系电话,以后有业务时也好与他联系,来这里采购珍珠。
  何喜富当即从衣袋里取出笔纸,靠在自行车坐凳上向他们留下了自己的联系地址和电话。
  这三个人也真没有空着手回去,总共也收了二十多斤珍珠带了回去。
  回去时,何喜富一直送他们到村口外,还一直关照说:“以后来这里有事就找他好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